没想到!因为特朗普,中国不买美国大豆,伊朗却当了“接盘侠”?
8月,美国最大的大豆买家居然是它?
【第一白银网】讯:众所周知,由于特朗普(Donald Trump)的关 税,中国几乎停止进口美国大豆。不过,让市场惊讶的是,伊朗取而代之,大量进口美国大豆!
之所以说惊讶,是因为11月4日,继8月之后,特朗普将对伊朗石油进行制 裁,美国方面表示,最终目标是让伊朗石油出口降至零!
而据Agfax援引DTN分析师托德·霍特曼(Todd Hultman)报道称,8月份,伊朗是美国最大的大豆买家。
霍特曼警告称:“如果你认为埃及是七月份大豆的头号买家是很奇怪的话,你可能会想坐下来。因为在2018年8月,美国大豆的最大买家是伊朗。”
在2018年8月,41.4万吨美国大豆被出口到伊朗,相当于5艘巴拿马船的货量,这个数量相当于美国8月份大豆出口总量的13.2%!
到目前为止,进口美国大豆增长最多的国家是埃及和荷兰。此外,巴基斯坦、越南、西班牙和伊朗也增加了美国大豆的进口。
不过,与2017年同期相比,2018年前8个月,中国进口减少了350万,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增加的进口将会平衡掉一部分份额。
对此,英国《金融时报》(FT)报道称,美国农民转向伊朗,以堵塞大豆销售漏洞。
伊朗大买美国大豆的原因是啥?忘记了特朗普石油令了吗?
话说,早在今年7月,特朗普在推特上用各种语言对伊朗说:“永远不要再威胁美国。”所以,在8月6日,伊朗受到了美国的制 裁,此外,特朗普还将在11月4日制 裁伊朗石油。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直到今年7月,伊朗才从美国进口大豆。同样的伊朗在8月份还增加了进口,吸收了15.2百万的美国大豆,超过了过去五年从美国进口的大豆的总和。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伊朗大量进口美国大豆了,难道忘记了特朗普的石油禁令了吗?
或许伊朗石油开采工业协会秘书长Akbar Sebghati的一段话解释了这件事!
Akbar Sebghati说“无论是美国还是其他国家,我们都从更便宜的生产商那里购买我们的商品。这与政治无关!”
看完上面这句话,或许大家知道为什么伊朗大量进口美国大豆了——便宜这也呼应了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一句话“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失去中国,美国豆农依旧麻烦?
不过,讽刺的是,至少就大豆而言,伊朗是大赢家,美国农民是大输家。
要知道,8月,美国贸易逆差扩大至六个月以来最高,主要原因就是美国大豆出口大幅下滑,具体数据显示,2018/19年度迄今为止,美国对华大豆销售总量(已经装船和尚未装船的销售量)为102.7万吨,较去年同期的1443.8万吨减少92.9%,上周是同比减少91.6%,两周前是同比减少90.8%。
此外,8月,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达到创纪录水平,其中,商品贸易逆差从368亿美元扩大至创纪录的386亿美元。
虽然因为价格下跌,伊朗大量进口美国大豆,不过,伊朗依旧无法弥补美国大多对华出口的全部损失。
一句话来说,伊朗廉价获得大豆,而美国豆农却输了,因为特朗普进口税,中国大量进口美国大豆。
而且对于美国豆农来说,中国还没有重启进口的迹象。此外,还有消息称,中国将持续减少对美大豆的进口,他们的损失也将继续扩大。
近期,国内大豆价格较低,而湖北新季早熟大豆的上市使得大豆整体局面进一步走低。目前大豆价格低迷主要是受到了季节性因素的影响。随着进口量的减少,秋季大豆价格或将迎来拐点。
近期市场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上涨预期。成本的提升会导致国内大豆出现一个供应缺口。随着8月份的到来,现货的供应压力逐渐减轻,后期市场会出现供需趋紧张。
通过推广低蛋白日粮配方、增加杂粕进口、扩大国内生产等措施,2018年内我国大豆进口量预计减少1000万吨以上。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6月中国大豆进口量为870万吨,同比增长13.1%。2018年1-6月月中国大豆进口量为4487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涨0.1%。
在进口金额方面,2018年6月中国大豆进口金额3890百万美元,同比增长25.3%。1-6月,中国大豆进口金额达19287.8百万美元,同比增长2.1%。
与忙碌的田间管理工作相比,近期国内大豆的价格行情却温度不高。近期,黑龙江各地农户大豆毛粮收购价为3300到3360元/吨,平均出货价3520元/吨,与7月初相比,收购价下跌20元/吨,出货价下跌40元/吨。放眼全国,大豆价格呈现普遍疲软态势。
现货价格比较稳定。早熟的豆已经上市了,价格不是那么强势,是比较疲软的。现在豆粕和豆油的供应库存都比较高,现货的压力依旧存在。
每年夏季是我国大豆消费的淡季,无论是油厂还是蛋白厂,开工率都不高。黑龙江地区的油厂和蛋白厂开机率不高,部分企业在此时停止收购大豆,再加上湖北早熟大豆已经上市,造成了国内大豆市场供应较为宽松的局面。因此,当前大豆价格疲软的态势是季节性、常规性的。目前市场对于后期大豆价格上涨的预期较为乐观。
今年大豆种植面积将增加1000万亩。对于增加的面积和产量,对比国内巨大的需求,增加的产量恐怕杯水车薪,对价格的整体走势或将影响不大。
国家出台的大豆产业优惠政策导致大豆种植面积连续两年增加。但是国内大豆种植面积总体增加幅度有限,国内年产量也就1500多万吨的水平。增加几百万吨不影响大豆大格局,无法完全弥补国内的缺口。
近期,国内多地出现高温天气,局部高温对于整体大豆生长影响有限,因此对大豆价格的影响也有限。总的来看,种植户还应该继续加强田间管理、确保大豆质量,等待进入秋季后大豆价格回升时适时出手。
大豆产业如何发展?
第三届中国大豆产业国际高峰论坛9月4日在哈尔滨举办,各方专家解析我国大豆产业面临的风险与机遇,探讨新时代中国大豆产业创新升级之路。
去年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一半
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副主任 李世润表示,大豆是黑龙江省四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大豆原产地,近年来全省把发展大豆产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促增收一项可持续的举措,差异化的消费需求,深入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非转基因绿色和有机大豆,培育了一大批优质大豆品种。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大豆生产,加快大豆产业的深度开发,建设一批优质的大豆生产基地,加工企业,不断的提高大豆产业链和附加值,大豆产业实现恢复性的发展趋势。2017年全省大豆种植面积5900万亩,总产量近800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为全国的一半,居全国首位,成为国家重要的非转基因大豆生产的国家和基地。
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会长、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农垦总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杨宝龙:
今年计划增加4000万亩大豆 种子已经准备好
“从2002年开始振兴中国大豆产业的规划以来,历经了16年的时间,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大豆产业每况愈下,在振兴的口号之下,我们看到的是萎靡和衰败,这个方面值得我们思考。我们把这个产业看得那么重要,为什么就一直在走下坡路呢?”杨宝龙理表示了自己的疑问。
他指出,2017年世界六大非转大豆生产国是中巴印美俄加。我们增加4000万亩大豆,种子已经准备好了,但是不知道怎么把为水稻、玉米准备的农资用到大豆上。能不能政策超前点?到美国买大豆从来不谈价格,只谈船期和数量。我们要改变,要从农民转变成资本家。贸易战给我们打了耳光,将推动中国企业快速成长。目前垦区平均单产是175公斤,增产潜力很大。
黑龙江省作为中国大豆的主产区,占全中国大豆总量的45%,黑龙江的大豆产业决定了中国大豆产业的命运。黑龙江的大豆承载着国家的使命,在未来中国大豆产业发展的道路上,黑龙江大豆应该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我们从农业种植到仓储物流生产加工,一直到终端品牌的打造,应该是形成一个综合的、系统化的运营产业联盟,我们现在的竞争还处于分散状态,还没有很好的形成合力,我们大豆的专品种种植,单产的增加还有仓储收购的水平专储化,未来大豆向食品方向转型,黑龙江的大豆和期货市场,和期货保险相连接,这都是我们非常需要的挑战。
他建议:1、国储与商储动态结合。2、农业生产管理深度改革。3、调整种植结构。4、加强中俄合作。5、推动大豆产业的经营现代化。
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农垦总局)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 徐学阳:
若黑龙江大豆单产达垦区水平 可增产200万吨
徐学阳表示,粗略的测算,如果黑龙江一方大豆的单产达到垦区水平,在种植面积不增的情况下,黑龙江大豆可以增产200余万吨,按照当前价格预算,农民总体收入在80亿元左右。
黑龙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我们粗略的测算,如果黑龙江一方大豆的单产达到垦区水平,在种植面积不增的情况下,龙江大豆可以增产200余万吨,按照当前价格预算,农民总体收入在80亿元左右。下一步强化九三集团大豆发展的引擎地位,支持大豆产品系列研发,推动中华豆制品的落地,满足消费者吃到安全健康的需求,同时我们还将不断强化以产业龙头企业为中心,将基地和市场两头延伸拓展,重点构建乡镇完整的体系和盈利模式。形成体制顺、机制活、科技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中美贸易冲突给中国大豆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希望国内大豆产业界把握机遇,趁势而上,快速发展。
大连商品交易所农业品事业部总监王玉飞:
发挥大豆期货市场功能 助力大豆产业转型升级
未来,大商所将推动黄大豆1号合约规则优化并积极推进国际化,提升服务国内大豆现货产业能力,打造非转基因大豆定价中心,服务我国大豆产业稳健发展。
据统计,2015年以来,大豆期货市场容量进一步增加,法人客户持仓占比显著提升。2016年至2017年,具有风险管理需求的产业客户增长200余家。为应对市场变化,大商所不断创新,进一步发挥大豆期货的市场功能,积极优化交割环节,增设交割仓库,已在东北产区设库13家,其中黑龙江设库11家,取得了显著成效。自2013黑龙江设库以来,产区仓单注册量累计6.8万手,合68.3万吨,占总量的53%;产区交割量累计2.3万手,合22.6万吨,占总量的34%,更好地满足了产区的交割需求。
据了解,目前大商所共上市有覆盖粮食、油料油脂、畜牧及林木等4大领域的10个农产品期货品种和1个期权品种。
据统计,2018上半年,大商所农产品成交量2.4亿手,占全国农产品的51.66%,其中豆粕是全国交易量最大的农产品品种,交易量1.18亿手,同比增长34%;农产品日均持仓量393.52万手,占全国农产品的67.33%。农产品各品种法人持仓占比普遍提升,其中黄大豆1号法人持仓占比47.30%,同比增加13.62%。 截止2018年8月,大商所共设立农产品交割仓库174个,比去年年末增加11个,分布在16个省市。其中,大豆、玉米、玉米淀粉等三个品种已在黑龙江设置了16家交割仓库。
王玉飞表示,未来,大商所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提升服务国内大豆现货产业能力,服务我国大豆产业稳健发展。一是优化黄大豆1号合约,修改交割质量标准并调整交割地点及升贴水,进一步贴近现货需求;二是持续开展大豆期权的研发,丰富产业风险管理工具;三是积极推进国际化,打造非转基因大豆定价中心。“相信随着上市品种的不断丰富、现有合约的不断优化、衍生品工具的日益多样,大商所服务实体经济的空间将越来越广阔。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