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日本将重启商业捕鲸吗!是纪录片“海豚湾”的血腥还不够震慑人心吗?对比人道主义中国野生动物园产业发展概况【图】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政府相关人士2018年12月20日透露,日本政府基本决定退出国际捕鲸委员会(IWC),以重启商业捕鲸,最快将于下周表明退出方针。
国际捕鲸委员会1986年通过《全球禁止捕鲸公约》,禁止商业捕鲸,但允许捕鲸用于科学研究。反捕鲸人士认为,日本利用公约这一漏洞,每年在南极海域以科研名义捕杀数百头鲸鱼。联合国海牙国际法院2014年3月裁定日本在南极的定期捕鲸活动并非出于“科研目的”,应当停止。此后,日本暂停2014年底至2015年初的捕鲸活动,但又在2015年末重启。

    日本真的要重启商业捕鲸吗,可是《海豚湾》的血腥还历历在目!《海豚湾》是一部拍摄于2009年的纪录片,由路易·西霍尤斯执导,里克·奥巴瑞主演,该片记录了日本太地町当地的渔民每年捕杀海豚的经过。影片于 2009年7月31日美国上映。影片讲述在著名的海洋哺乳类动物专家的带领下,一群动物保护人士冒着生命危险、突破重重阻碍走进了这一海湾,深入现场,记录下大量海豚被日本人屠杀的血腥场面。

    对比之下,中国野生动物园对待动物可谓是极尽人道主义了。野生动物园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随着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人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加强,对我们所生存的空间进行无情甚至疯狂的索取、掠夺和破坏,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类同时也遭受大自然的无惰报复。如气候的反常、洪水 的暴发、沙漠的延伸、资源的枯竭,所有这些使得人类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深深的反思,“尊重自然,回归自然"的意识开始渐渐地在人们头脑中树立起来。这种意识氛围对动物园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铁笼、栅栏等封闭、半封闭状态的圈养方式似乎不太符合“保护动物,保护自然”这种道德规范,这种监禁程度较大的展放形式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人们这种文化氛围的冲击。从某种程度上讲,野生动物园正是在这种人类逐渐崇尚“回归自然”的意识条件下应运而生的。

    野生动物园为了解和研究野生动物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野生动物园尽力模拟野生动物原栖息地环境,同时使它们的活动面积和活动范围较城市动物园明显增大。另外,由于其放养动物方式的特殊性,使得圈养、监禁程度较大的动物园在保护野生动物方面很难达到的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中国大型野生动物园数量约46家,营业收入规模约96.38亿元,如下图所示:

2014-2017年中国野生动物园行业市场规模情况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近几年,我国野生动物园数量快速增长,从1993年的1个增长到2017年的46个。如下图所示:

1993-2017年中国野生动物园数量增长态势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目前,国内野生动物园数量近50家,野生动物园主要企业有:广州长隆野生动物园、上海野生动物园、北京大兴野生动物园、大连森林动物园、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常州淹城野生动物园、威海神雕山野生动物园、云南野生动物园、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和青岛森林野生动物园。

中国十大野生动物园及占地面积情况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中国野生动物园行业主要动物园门票价格

 
成人票:元/人
学生票:元/人
广州长隆野生动物园
345
270
上海野生动物园
130
65
北京大兴野生动物园
118
72
大连森林动物园
115
58
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
100
50
常州淹城野生动物园
155
90
威海神雕山野生动物园
150
80
云南野生动物园
98
68
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
80
40
青岛森林野生动物园
90
50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目前,我国野生动物园数量达到46个,预计今后几年我国野生动物园数量变化总体趋于稳定,数量也在50个左右。可持续发展就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既实现经济发展的目的,又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安居乐业、永续发展。

    野生动物园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三方而的目标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可持续性的基础,没有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便没有了经济的可持续性;没有经济可持续性,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便失去了经济目的和动力;而经济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社会可持续性的实现有赖于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性。

本文采编:CY215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