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来回打“飞的”只为买6瓶茅台,每瓶赚上百元! 2020年我们将迎来茅台的‘后千亿’时代,中国白酒行业未来 3 年加权平均增速为26.87%【图】

    台酒的故事再次令人大开眼界。

    在贵州省仁怀市茅台机场,一群黄牛党打“飞的”飞往全国各地,又飞回来,只为买6瓶茅台酒。

    茅台酒一瓶难求下,黄牛倒卖茅台酒的手法层出不穷。但最终羊毛出在羊身上,炒高茅台酒的“苦果”或将由普通消费者来承担。

    黄牛党打“飞的”炒茅台

    2018年12月29日,全国多地遭遇严寒天气考验,茅台镇也飘起了鹅毛大雪。南方冬天的魔法攻击,让人在室内也感到阵阵寒意,不过在茅台机场茅台酒专卖店外仍排起了长队,人头攒动。排队购酒队伍中,不乏成群结队者,其中不少衣着朴素的老年人。

    据仁怀当地一名黄牛张明(化名)称,这些都是被黄牛党拉过来的。在茅台机场茅台酒提取处,不少人用小推车装上十几件茅台酒(价值10多万),走出机场。

    “他们(黄牛)这些人,以免费旅游的方式在仁怀当地招募一些老年人,然后从茅台机场起飞,飞往贵阳、成都等周边地区,然后又飞回来。一来一回每人可以购买1件茅台酒,并赚取差价。”张明称。

    张明是其中参与者之一。记者见到张明,是去年12月27日在成都双流机场,记者从成都乘机出发参加茅台年度经销商大会。张明(化名)拍拍记者的肩膀说:“兄弟,到了茅台机场你买茅台酒不?”

    “不买!”记者说。“那你到了茅台机场,可以把登机牌卖给我,我出150元。”张明又说。

    张明之所以看中记者的登机牌,是因为茅台机场的乘机购茅台酒活动:

    凡进港旅客,可凭当日纸质登机牌及本人身份证,以1499元/瓶的价格购买2瓶茅台酒。

    而张明飞往成都又返回,可参与机场近期的另一促销活动——往返可买一件茅台酒(即6瓶)。

    茅台机场正开展一个更“优惠”的活动。据悉:2018年11月24日~12月31日期间,凡在茅台机场往返的旅客,可凭本人出港及进港的登机牌以及本人身份证,以1499元/瓶的价格购买6瓶飞天茅台酒。

    张明称,他是去年12月6日从茅台机场出发飞往成都,27日又从成都飞回茅台,就可以买6瓶茅台酒。

    如何赚钱呢?“除去来回的机票钱以及在成都的住宿费,差不多能打平吧。”张明还算了一笔账,目前,茅台酒真实市场价格在1800元/瓶左右,每瓶差价约300元左右,6瓶就赚约1800元。而成本方面,张明提前半个月便买了机票,当时机票钱仅200多元,加上在成都一晚上的住宿费200元左右,这趟下来他可赚上千元。

    机场方面:近期销售中 “黄牛”占比1/3左右

    “有时候外地客户会问,能不能弄到一点茅台酒。”张明称,黄牛党多来自于仁怀当地。比如,张明就在茅台镇做散酒生意,并拥有一定的客户资源。

    看上茅台酒的生意,在于一般专卖店很难以1499元/瓶买到哪怕1瓶茅台酒,而茅台机场近期乘机购茅台酒的政策,能让他们以1499元/瓶的价格买到“以件计”的茅台酒。“我们一般卖给客户的价格在1700元/瓶左右。”

    发现这一商机,前往机场抢购的长长队伍中,不少人也跟张明一样,是“黄牛”或是被雇来买酒的人士。

    “我们经常看到有一批人飞来飞去,然后来我们这里买茅台酒。虽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黄牛党,但我们初步判断,其中黄牛党的比例占到1/3以上。”29日,茅台机场市场开发部一位人士称。

    另外,茅台机场人士透露,由于这批黄牛党的存在,全国多地进出茅台机场的机票的价格都上涨不少。“12月31日,乘机购酒活动结束后,机票价格就直线跳水了,恢复到原本的水平。”该人士称,如果不是机票价格上涨,来买茅台酒的黄牛还会更多。

    不仅机票价格上涨,甚至近期部分地方到茅台机场的机票也不易买到。

    2018年12月20日,一家白酒流通企业老板在微信朋友圈中称,成都到茅台的航班很火,经常买不到票,其背后原因是茅台机场开展乘机购茅台酒活动,迎来大量黄牛参与其中,赚取差价。“整个飞机乘客中,大半人是没带行李的,它们专门从茅台坐过来又坐回去。”

    对于买茅台酒的黄牛,机场方面是否有对策呢?

    “他们完全符合相关的政策,因此我们也会卖给他们。”前述茅台机场人士透露,茅台机场网点每天售出的茅台酒在600万~700万之间(约合667件~778件)。

    实际上,由于茅台机场出售茅台酒,凭机票就可以买2瓶酒,使得该机场专卖店一直火爆,背后商机早已被“黄牛”看重。

    对于黄牛党大量存在的问题,仁怀当地政府系统人士去年11月初也曾对记者透露,“已经注意到茅台机场大量黄牛倒卖茅台酒的现象,正在进行严厉打击。”但该人士称,但由于“黄牛”善于“打游击”,想要完全制止和根治难度不小。

    黄牛党助推酒价,茅台加大直销渠道投放

    至于被张明们倒卖出去的茅台酒是不是最终被喝掉了?还是进一步被转手?张明称并不清楚。

    “我们只管钱是否到手,货客户是不是收到了,至于其他的就管不着了。”张明还透露,由于茅台酒价格存在波动风险且自身资金量有限,一般他们会要求客户先打一部分订金,以防止货砸在自己手里。

    “如果不是自身资金体量的限制,这一个多月时间,我就可以赚200万。”张明颇为自得地说。

    近日走访成都市场也发现,在成都存在不少回收茅台酒的小店,其回收普通飞天茅台价格多在1550元/瓶左右(如果是前几天出厂的茅台酒,回收价格会高些),而这些小店回收茅台酒后,也多流向下家,甚至包括茅台酒的经销商手中。

    目前,在零售渠道,消费者很难以茅台官方建议零售价1499元/瓶买到茅台酒。1月1日,在某地高铁站的茅台酒专卖店,记者体验发现,该处登记以1499元价格只能买一瓶酒。

    2016年以来,茅台酒价格一路上涨。去年来,虽茅台方面也一再要求经销商按1499元/瓶卖酒,但市场零售价格的上涨却难以遏制。茅台酒出厂价与市场价之间的高价差,让黄牛党趋之若鹜。

    早在2017年8月,茅台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保芳就指出,“要加大力度规范茅台酒市场,要大胆治理倒酒的‘黄牛党’”,但黄牛党就是屡禁不绝。

    2018年8月,茅台开展夏季活动优惠,茅台销售公司以1399元/瓶的促销价格在全国进行销售,原本计划执行3天,但因促销活动过于火爆,最终被紧急叫停。

    “排队的人中,不少是黄牛以及其雇佣来的人。”有经销商曾对记者称。

    为了平抑茅台酒价格,茅台集团曾力推电商平台来投放产品。然而,这也引起了黄牛党的注意,纷纷通过电商平台上,用软件抢购茅台酒,被外界称为“买茅台堪比抢春运火车票”。仅2017年,茅台直接拦截黄牛用户就达到48.7万人。

    黄牛“倒酒”无疑助推了茅台酒的价格。为了平抑茅台酒终端价格,茅台集团也在加大直销渠道的投放。

    茅台系列酒为何出现爆发式增长?

    一直以来,茅台酒的代名词就是“五星”和“飞天”,茅台系列酒一直蛰伏其后,成绩乏善可陈。在白酒的“黄金十年”,茅台主品一直在“飞天”,而系列酒曾是“沉睡的小王子”。

    如今,随着其体量和增速的强势加持,潜伏近20年之久的系列酒,终于亮丽地醒来,成为茅台酒之外一支新的发动机。

    淡季旺销 系列酒功不可没

    对白酒行业来说,二季度是传统淡季,但贵州茅台在8月1日夜间发布的半年报却显示,各方面的表现均超出市场预期。

    对白酒行业来说,二季度是传统淡季,但贵州茅台在8月1日夜间发布的半年报却显示,各方面的表现均超出市场预期。

    年报显示,今年1至6月,贵州茅台共生产茅台酒及系列酒基酒近4万吨,其中茅台酒基酒约3万吨,系列酒基酒9千多吨。实现营业收入约334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8%;实现营业利润近23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0%。

    从上半年销售数据看,营业收入构成为:茅台酒约300亿元、系列酒近40亿元。

    数据显示,去年,截至12月18日,茅台系列酒销量已突破3万吨,实现销售收入65亿元。

    当时,业内人士已是感慨连连: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茅台系列酒的销售额从不到10亿超出了60亿!

    2018年“赛程”刚刚过半,系列酒的数据再次刷新了记录,同比超过38%的增长率,使其成为年报的最大亮点和提升变量。

    根据白酒行业的整体特点,参照往年的市场表现,春节旺季过后的二季度,白酒行业销售往往表现平平,但今年茅台不仅茅台酒依然供不应求,系列酒也开始大热起来。

    分析机构指出,贵州茅台上半年业绩超市场预期,公司业绩确定性强,另外,公司严控终端价格也让景气周期得以拉长。

    中信建投也发布公告,对茅台上半年业绩作出点评:在今年二季度公司增加发货量的同时,终端市场仍然紧俏,贵州茅台的双轮驱动战略逐渐成型,系列酒实现高增长,产能受限情况下公司将会加快产品结构升级。

    随后,茅台上半年业绩的超预期表现得到机构追捧,陆续出现在香港群益证券、中银国际、德意志银行等研究机构的研报中,并且都被冠以“增持”和“买入”的投资建议。

    优秀的业绩表现和持续盈利能力,让贵州茅台成为公募基金集中持仓的标配。

    结构升级 双轮驱动在路上

    这两年才火爆的茅台系列酒,其实历史已经将近20年。

    1999年,茅台推出茅台王子酒;2000年推出茅台迎宾酒;之后,其他系列酒陆续被推出,但茅台集团历年的年报显示,并没有看到系列酒有多大作为,其营收占比也从来没有超过10%。

    即便是在2012年——白酒业“黄金十年”的巅峰之年,系列酒占比仍然徘徊在9.16%。在利润贡献率上,与茅台主品相比,几乎可以被忽略。

    可以说,在白酒的“黄金十年”,茅台主品一直在“飞天”,而系列酒一直是“沉睡的小王子”。有分析人士认为,定位中低端的茅台系列酒会损害茅台高端品牌形象,自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但系列酒一直在坚持,也没有被茅台放弃。资料显示,茅台之所以做系列酒,更多是考虑到要培养酱酒的消费群体、营造茅台的市场氛围。

    但一直以来,由于缺乏长远规划,定位不够合理,专业营销团队不足,系列酒一直跟在茅台主品身后,亦步亦趋,角色定位模糊。随之产生了价值感低、渠道饱和挤压、价格混乱等诸多问题。

    今年的数据显示,系列酒完成收入39.93亿元,较2017年同期上涨56.7%,在茅台的营收占比中也略微提升。

    业界众多观点指出,茅台的系列酒战略正加速推进,试图尽快扭转对53度飞天茅台为代表的茅台主品的依赖,因为过于依赖一款大单品会使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大幅削弱。

    茅台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三年前,系列酒被作为重点培育的增长板块获得集团层面的大力支持。它们不再只是茅台业务板块的补充,而成为一大增长极,无论是产品质量、政策扶持还是经营班底的几何级强化,今天的酱香系列酒板块,可谓兵强马壮。

    据茅台集团董事长李保芳此前透露,未来,系列酒从生产和销售上与茅台酒的比例将是1:1,系列酒会成为除茅台酒以外最重要的收入板块。

    除此而外,销售体系在今年上半年补充了大量的有生力量。这些增加的销售力量主要集中在系列酒营销体系上,系列酒乘胜而上的增长态势也得到了公司的大力支持。

    从近期系列酒的表现来看,未来的茅台无疑找到了新的业绩增长点,对于实现千亿目标有推动作用。

    年轻多元 系列酒促消费升级

    对茅台集团来说,系列酒是一股清流、一匹黑马,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而对消费者来说,系列酒则为其提供了更多机会品尝到高质量的酱香酒产品。

    茅台电商公司去年底公布的消费人群性别和年龄等相关统计数据和情况显示:从买家性别看,男士占比为67.9%,女士占比32.1%。从买家年龄结构看,18至25岁占比为25.9%,26至30岁比例为25.4%,31至35岁比例为15.5%,茅台网购消费人群越来越年轻化。

    另外,买家留言也显示茅台酒消费场景呈现多元化。在春节等重要节日以及家庭聚会、生日宴会,“开一瓶茅台酒”已越来越普遍。

    另外,结婚生子买生肖茅台收藏也成为时尚。“重要时刻喝茅台”已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大众消费理念。据介绍,2018年,茅台酒将更加倾斜于大众消费群体。

    据悉,天猫茅台云商旗舰店已成功打通经销商网点,可向消费者提供就近服务。官方电商平台将围绕酒和酒的衍生品,不断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购物需求。

    茅台集团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线上布局智慧营销,线下布局文化营销,应对消费升级的调整,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2018年茅台集团提出的目标是,茅台系列酒要在不增量的前提下完成从65亿-80亿元的新跨越。截至2018年5月,茅台系列酒销量突破万吨,销售额27.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48%和84%。而官方公告显示初步统计2018年度生产茅台酒基酒约4.97万吨,系列酒基酒约2.05万吨。

    根据茅台关于2019年度茅台酒销售计划的公告显示,2019年度茅台酒销售计划为3.1万吨左右。按照茅台此前计划,2018年销售计划为2.8万吨以上。相比之下,2019年的计划中增加了3000吨的投放。根据茅台集团的“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贵州茅台集团的白酒产量将达到12万吨,龙头产品茅台酒的产量达5万吨,而剩下的无疑需要系列酒产量的助推。

    2018年度贵州茅台实现营业总收入75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3%左右;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5%左右。公司2019年度计划安排营业总收入增长14%。

    根据贵州茅台2018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前三季度净利润247.3亿元,同比增长23.77%。其中三季度净利润89.7亿元,同比增长2.7%,去年同期净利润87.33亿元。与之相比的是茅台上半年的出色表现,贵州茅台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净利润为157.64亿元,增速为40.12%。

    2019年度贵州茅台酒销售计划提升至3.1万吨左右

    12月28日,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茅台,600519)发布《关于2019年度茅台酒销售计划的公告》,公告称,经初步研究,2019年度茅台酒销售计划为3.1万吨左右。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2018年度茅台酒的销售计划为2.8万吨以上,2017年为2.6万吨左右。

    此前的12月17日,在四川宜宾举办的国际名酒联盟高层峰会上,贵州茅台董事长李保芳说,对白酒行业“明年,甚至两三年都很有信心”。李保芳还说:“自己的饭碗从来不是别人随便能砸掉的,关键取决于自己。”

    此外,对于行业发展的生态和格局,李保芳提出,目前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两极分化现象很突出。但大企业不会取代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不会全然消失。中小企业的产品仍然有人喜欢,有相应的市场空间。

    李保芳还提到了白酒企业未来的发展问题,他说:“价格策略需综合考量、科学考虑,要把握节奏,不盲目、任性地攀比,这个行业不应该形成恶性的价格竞争。”

    早前,茅台集团党委7月15日召开会议,李保芳说:“以目前态势,全年实现900亿元,明年拿下1000亿元,已无多大悬念,各方面基础和条件也很好。2020年,我们将迎来茅台的‘后千亿’时代。”

    早在上一个黄金十年里,白酒行业就吸引了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行业内,甚至行业外众多资本纷纷进入白酒产业,大多赚的盆满钵满,同时,也的确推动了白酒产业的蓬勃发展。2013年以后,整个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资本市场越发的理性,抄底现象并不多见,类似啤酒产业的同业并购也并未在白酒行业发生。但并不意味着,资本市场不看好白酒行业,只是品牌的甄选以及介入的时机和方式有了新的变化,主要的考量当属新周期内国家的“政经走向”。据笔者观察,此轮资本流向则更多地青睐名优品牌,能够率先复苏的名优品牌也最大程度地适应了消费升级的趋势。

    白酒行业未来 3 年加权平均增速为26.87%,在医药生物、家用电器、纺织服装、轻工制造、零售商贸几个行业中排名首位。

    2018年,围绕着名优白酒的资本力量将更加活跃,具体的实施路径大致有如下三种:第一,产业链资本。由当地政府主导,整合社会资本和当地优质白酒品牌企业,构建白酒供应、采购、物流及云服务综合运营平台;第二,产地品牌。将优质的白酒产业基地符号化,作为品牌和品质的双背书,从而形成产地品牌化。例如,宜宾酒模式,较之前的茅台镇酒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因为,茅台镇酒只是一个简单的品质背书,各品牌依然是各自为战,而宜宾酒则属于联合运营品牌,品牌,品质,渠道,资金和人才等资源都有一个系统的整合;第三,跨界资本。在资本注入和管理输出的基础上,进行品牌共享和渠道共享,对于白酒企业的多元化和全国化是一个巨大的利好,资本市场也可以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并有效规避行业的周期性风险。

    当然,中国白酒的国际化到底能走多远,具体的实施路径如何规划。第一,文化先行,中国名优白酒都浓缩了深邃的品牌内涵,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以文化塑造品牌,以文化吸引消费者,中国白酒国际化道路将走的更加稳健;第二,标准跟上,红酒的分级,产区,年份,工艺标准都是非常值得中国白酒学习和转化的;第三,产品创新,如何根据各国独特的餐饮文化进行产品创新,是考验中国白酒国际化进程的一个关键要素。例如,东南亚国家的中国餐馆很多,大多喜欢低度白酒,而欧洲国家则喜欢高度;第四,渠道联姻,好比洋酒进入大陆市场,率先在沿海贸易港口城市及一线城市的夜场渠道,创新饮用的方式,采用加冰或加饮料加水果调制后饮用,率先进入高档酒店及宾馆的西餐厅,咖啡,茗茶简餐和西式茶点吧。再比如起泡酒的场景培育,中香槟品类被更多中国人用作庆功,典礼,再到婚礼仪式的场景化培育,最终走上大众餐桌。第五,抱团出海,正如王延才会长倡议的一样,中国名优白酒品牌,联合搭建共同拓展国际市场平台,建立切实可行的对外合作机制,树立中国白酒的国际地位,推动中国白酒走向世界。

本文采编:CY315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