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候鸟式养老海南过冬烦恼多?旅游养老配套供给跟不上需求增长,2017年我国老年旅游市场规模分析【图】

    1月15日,海南三亚的一处海滩上,一名老人正坐在轮椅上看海景。

    随着大批老人到海南临高县过冬,部分小区生活用水吃紧——候鸟式养老烦恼如何破解

    “县水务局回复说,造成我们小区缺水的原因,除水厂设备落后,没办法扩产外,还因文澜江现在是枯水期,浑浊度很高,水厂每天供水量有限,无法满足地势较高等区域供水。”

    1月22日,海南临高县凭海临江双水湾小区住户张碧琴有些焦虑。连日来,为满足自己和老伴的每天用水,她不得不每天从超市购买大量瓶装矿泉水。“买房时有老乡告诉我,除了三亚外,海南一些市县公共服务资源旺季不足,淡季闲置,供需矛盾问题突出。我当时还不怎么相信。”张碧琴叹了口气。

    每年11月,65周岁的张碧琴会和老伴从重庆飞来,次年4月再从海口飞回。像张碧琴和老伴这样,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来海南不以旅游为目的、居住时间超过半个月的生活方式,被称为“候鸟”式养老。海南官方资料显示,仅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在海南的“候鸟”人数为164.77万人,约为海南户籍人口总数的17%,其中相当多数为老年人。

    《工人日报》记者走访发现,作为全国唯一的热带省份,随着每年冬季大量“候鸟老人”的集中涌入,给海南带来经济社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在交通、餐饮、保险、住宿、医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给当地城市管理提出新的挑战。

    一到冬季就闹“水荒”

    张碧琴告诉记者,2014年,自己和老伴在海南临高县买了一套一居室,准备每年冬天从重庆老家飞来过冬避寒。不曾想,闹心

    的事一件件发生。

    “去年来得晚,从重庆到海南机票几乎没打折,女儿女婿带孙子从上海过来更贵,几乎是全价,一家人往返路费就小两万。”

    不仅如此,近两年,随着冬季大批“候鸟”到临高县过冬,小区陷入“水荒”。

    记者了解到,张碧琴居住的凭海临江双水湾小区现有上千户居民入住,典型的“候鸟”小区。这两年,小区从12月起便停水。目前,小区解决方案是,每天有水车拉水到蓄水池,分时段供水,每天3至4次,每次供水不到一小时,水质浑浊且不够用。

    “这段时间冲厕所的水都没有。”张碧琴无奈称,到海南过冬的老年人,多是上年纪的,希望过个暖冬。哪知道碰到这样的事情。张碧琴表示,目前小区能入住楼房已有11栋,每栋超20层高,她所在栋户,每层约14户人。目前这些住户的生活用水都受到影响。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造成该小区缺水的原因,除临高县文澜江水浑浊,过滤困难外,还与当地水厂设备落后,没法扩产相关。临高县自来水公司相关负责人坦言,每天冬季,临高县用水量较以往增加35%,直接导致地势高的小区用水吃紧,以致部分小区出现断水或水量小的现象,给住户的生活带来不便。

    除“断水”外,“断电”现象也时常发生。记者了解到,每年淡季,临高县不少小区“人去楼空”,房屋空置率较高,有些小区甚至空置达70%至90%。为避免浪费,供电单位平时会减少对部分地区输电和投入,而冬季集中用电又让供电单位措手不及。
遭遇诸多不顺心后,张碧琴打消明年再来海南过冬的念头。

    高昂低质的公共服务

    与张碧琴一样感到“不适”的候鸟老人不在少数。

    和5年前一样,来海南第一个礼拜,63岁的黄贵珠照例是忙碌的。“房子一年没住人,光打扫擦洗就一整天。此外,水、电、天然气、有线电视、物业费欠费单据已积攒一厚摞。”黄贵珠说。

   她和老伴居住在海南乐东县市区不远的一个楼盘。因毗邻海边,这里属于本地人眼里的“富人区”,也是北方“候鸟老人”较集中的社区。

    尽管已是第5年来海口过冬,黄贵珠很少去小区附近的酒楼,“物价太高,孩子们来了才下馆子。平时我们老两口都是自己做饭。”她告诉记者,刚来海南第一年,很纳闷为什么菜价比内陆还贵,“平时一斤青菜七八元,春节期间,一斤韭菜或大葱能卖三四十元。”黄贵珠说。

    “人老了喜欢清静,有时又觉得太萧条,年轻人肯定待不住。儿子就不喜欢这里。”黄贵珠算了一下,在乐东买房5年,住的时间总共不到一年。“别看社区挺大,其实就那么多人。住半个月就都认识了。”黄贵珠告诉《工人日报》记者,这里房子大多常年不住人,每年冬天春节才会热闹些。

    房子空置也使城市各种产业无法激活,黄贵珠在这里生活遭遇各种不便,“因为人气不旺,我们所在城区没有大的集贸市场,每天只能乘坐小区免费班车去几公里外菜市场。班车上午只有两班。从11月开始,随着小区人数增多,班车会忽然很挤,甚至挤不上车。”

    同样因人少,平时出租车也不怎么来。出行主要坐黑摩的,安全性难以保障。在老家习惯开车的黄贵珠曾想买辆车,但想到一年闲置近9个月,又在海边,担心车子放坏只好作罢。

    “这些还好,目前海南异地医保无法报销门诊,我们看病成了负担。”前年黄贵珠老伴不小心把腰扭伤,在门诊陆陆续续花了近5000元,“不能报销,只能自掏腰包。”

    “大家都觉得我们每年这样冬来夏走很幸福,实际上由于海南市县,特别是西部市县目前在交通、餐饮、保险等行业没有真正形成产业链,不适合长时间在这边生活。”黄贵珠直言。

    多方入手人性化解决

    剧增的旅居人群助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也给城市治理带来难题。这些“候鸟老人”往返季节性明显,冬季需求量旺盛,夏季则较为平淡。一到冬季,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明显难以承载。从公共休闲娱乐设施的紧缺到公交车座位的拥挤,再到医院人满为患,菜市场、商场、饭店、宾馆等供不应求。而到了夏季,很多地方则人去楼空。这种交替性明显的度假模式给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带来挑战。

    在海南大学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所所长王毅武看来,相关部门应从城市规划、管理理念、配套服务等多方面着手。比如加强城市的远中近期规划,着眼“候鸟老人”季节性大量涌入的实际,加强公共交通、医疗、住房等重要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适时加大财政投入。“候鸟老人”较多市县,应加大居民日常生活物资的采购储备工作,以保证区域内民众生活需要。针对这些人群季节性强,冬季管理服务人员相对偏少的现状,建议“候鸟老人”尝试自我管理和服务。“候鸟”志愿者服务队就是好的探索。

    目前,海南发布的《进一步加强“候鸟群体”服务管理 发挥“候鸟人才”作用的调研报告》指出,海南在应对“候鸟群体”给城市管理带来挑战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候鸟人才”的作用,不断出台各类政策和措施,增进“候鸟老人”与当地人的了解,帮助他们主动参与地方公共治理,使他们不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还能老有所为。

    中国旅游业的大发展直接孕育并推动了中国老年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中国老年旅游产业发展较快,老年旅游需求强劲,老年旅游人数增加,老年旅游产品较丰富,专业老年旅游企业和老年旅游目的地景区日益増多,老年旅游市场交易活跃,老年旅游市场逐渐扩大。老年旅游基础设施投资活跃,老年旅游目的地建设加快,老年旅游企业成长迅速,形成了多种运作模式,形成了一系列老年旅游品牌,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发展空间巨大。微观上,老年人的旅游权利意化识正在觉醒,老年人参与旅游活动的热情高涨,旅游养老的消费团体逐步形成,同时,尊老敬老的孝文化日益浓厚。老年人已经成为中国旅游市场重要的“一极”。旅游已经成为银发族退休生活中最大的消遣方式。

    离退休的、正在家里颐养天年的老年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拥有充裕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因此,很多老年人已经把外出旅游当成度过这些自由时间的最好选择之一。2016年,我国老年旅游市场规模为1025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71%,2017年,我国老年旅游市场规模为118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68%。

2010-2017年我国老年旅游市场规模走势图

数据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根据全国老龄委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每年老年人旅游人数已经占到全国旅游总人数20%以上。为了充分保障老年旅游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旅行社的经营行为和服务内容,提高旅行社行业的服务质量,国家旅游局批准予以公布的《旅行社老年旅游服务规范》自2016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

    老龄化社会为老年人旅游市场提供了巨大商机。老年人旅游市场开发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在政府主导下,各部门的积极配合,要整合旅游、交通、住宿、餐饮、购物、保险、康养医疗等,形成养老产业链。发展老年旅游,不仅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更能够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使人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真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本文采编:CY215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