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春节后外卖菜品涨价了, 外卖菜品有“满减” 为何下单还是涨?多家餐厅线上线下两套价格体系及外卖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春节过后,重新吃上外卖的你有没有发现最近买外卖的花销有点大?如果仔细对比可能还能发现,如果多走两步到店里去吃,还能省下几元钱。春节前后外卖平台上调1到3个点抽成费用的影响开始显现,多家餐厅上调菜品价格。

    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多家餐厅外卖和门店菜品有“两套价格体系”。实际上,外卖涨价并非商家有意在外卖平台上提高单价,因为有“满减”,消费者往往更实惠。外卖抽成的上涨才是涨价的主要原因。

    现象

    春节后外卖菜品涨价了

    几乎没有过渡期,这个春节结束以后,外卖配送费瞬间回到了春节前的水平。这一无缝衔接让不少网友认为今年的外卖平台春节预案非常到位。但是没过多久,就有市民发现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现在已经没有2元的菜了,大部分的荤菜都涨了1元。”市民赵先生是管庄地区一家麻辣烫店的外卖常客。他在春节后照例在这家店点了一单外卖,结果却发现比以往多花了7元。仔细对比了一下此前的订单,他才发现这家店大部分菜品涨了价。

    不仅如此,还有市民发现了部分餐厅线上线下价格不一样。市民刘女士告诉北青报记者,她逛街时发现一家口味比较正宗的湖南米线馆,中午在该店消费以后,晚上还想吃就叫了一份外卖。“同样的黄牛肉粉,外卖上贵了3元。”随后她又来到餐厅对比了多份菜品,发现大部分是外卖更贵一些。对此,这家老板解释称,他们确实在春节后调整了菜品的价格,但是只调整了外卖平台上的。

    调查

    被访三成餐厅“两套价格体系”

    为了了解这是个案还是一个普遍现象,北青报记者走访了朝阳、通州等地50余家餐厅,对比店内菜品价格与外卖平台上同样的菜品价格。
北青报记者发现,在走访的50余家餐厅中,约三成的餐厅出现了外卖平台上的价格与店内价格不相匹配的情况,也就是有“两套价格体系”。

    其中,部分餐厅为外卖推出了定制产品,而店里没有类似产品;也有部分餐厅外卖菜品的计费方式与店内不同,如店内是按照重量,以斤、两计费,而外卖则以个、份计费;但更多的被访餐厅出现的则是同样的菜品,外卖平台的价格更高。

    一家主营早点的餐厅原本1.2元的烧饼卖到了2元,原本8元一碗的羊杂汤卖到了10元,打包盒还要额外计费。而在一家主营米线的连锁餐厅中,其主打的不同米线单品在外卖平台上的价格普遍比店内价格贵3元左右。一家以各种粥类为主的中式餐厅,其主打的粥品在外卖平台上要比店内销售的价格高出2到4元。还有一家海鲜餐厅的粉丝蒸扇贝,在外卖平台销售价格为25元/只,店内则为15元/只。

    追访

    涨价餐厅“满减”更给力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这些外卖价格与餐厅内价格有所差异的餐厅,大多在外卖平台上进行了满减促销,且促销幅度较大。

    以上文提到的主营米线的连锁餐厅为例,其一家连锁店在外卖平台上的优惠幅度为满60元减24元。而上文中提到的海鲜餐厅,在外卖平台上则有满35元减21元的大幅优惠。

    部分餐厅的经营者对于外卖菜品价格较高这一情况予以确认,并表示如果计算了餐厅在外卖平台上的优惠幅度,消费者实际消费的金额可能还会略低于到门店来消费。“如果您买两份米线,按照我们在外卖平台上的价格优惠之后每份是19元,比店里的28元还便宜。一定要买单份的话,我们还有套餐,也比店里便宜一些。”

    当北青报记者问及为何不直接优惠,非要先涨价后打折时,该店工作人员表示,这是经过测算的,主要是为了用力度较大的优惠幅度来吸引顾客,又能保证店内不赔钱。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外卖平台对平台上商的户有较多的要求。这些要求达成与否,直接影响到餐厅在外卖平台上显示的位置,店内有大幅免减促销就是其中一项。

    餐厅经营者则在这一项上算起了账,既要保有在外卖平台上的理想位置,又要保证一定的利润率。“最理想状态是刺激顾客多买。”一家餐厅的经营者告诉记者,外卖平台上如何满减,满减多少,怎么能避免消费者“只薅羊毛”,这些都经过严格的测算,而将菜品单价调高是保证餐厅盈利的必需手段。

    财经观察

    外卖菜品有“满减” 为何下单还是涨?

    “因为成本又涨了。原则是动菜品的价格而不动优惠幅度,这样的话就会吸引更多的顾客购买,而对于老客也没有太大的损失。店里也不用再额外去测算利润率。”在被问及为何要上涨外卖菜品价格时,这位经营者表示。

    而成本上涨的原因,除了年后用工价格更高,人更难招以外,还有不得不上调外卖菜品的理由——外卖抽成的上涨。

    春节前后,多地传出消息,外卖送餐平台悄悄提高了针对外卖商家的服务费,每笔订单最高甚至提高了3%。这部分外卖抽成在一些地区达到了18%到26%。而这代表餐厅每卖出100元,平台要拿走18元到26元。某外卖平台相关人士表示,外卖平台对餐厅的抽成多少是靠各区域销售与餐厅协商的结果。

    业内有一种声音,认为2019年将是外卖寡头的元年。美团外卖和饿了么两家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了90%,随着滴滴外卖将目标放在海外以及百度外卖完成更名等情况,2019年外卖行业的集中度只能越来越高。在这一情况下,外卖平台的话语权增大,商家的议价能力下降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这也在考验餐厅的竞争实力。一些知名品牌的餐饮店有一批忠实的顾客群,外卖占比较小或排名对外卖数量的多少影响较小,因此在与外卖平台销售的谈判中,还有比较高的议价能力。但是对包括简餐、快餐店等在内以外卖为主的店铺,议价能力就比较差,平台要涨价,他们几乎没有反驳的资本,为了保证利润,也只能采取涨价这一办法。

外卖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外卖行业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人对外卖的需求,而是外卖影响到人的生活。那外卖行业未来会如何发展呢?简单的说餐饮外卖行业在扩大,从传统的快餐外卖像功能更丰富更全面的外卖方向发展。
1、智能化
常订外卖的朋友有没有发现,当你订购某一家某类的时候,或者说常订购某一产品时候,曾经订购的商家以及同类店铺会优先展现,这就是外卖行业像智能化推荐发展的趋势。
2、从快餐向正餐发展,网购年夜饭悄然兴起。
外卖的起源源于对快餐的需求,特点是快、简单、方便。但是这些年外卖行业的需求发展,早就超出了这一需求。根据饿了么与美团的数据,这两三年,春节期间外卖增加很快,可以看出外卖已经开始进军正餐席位。
春节年夜饭外卖市场成为春节消费中一个潜力较大的消费热点,保守估计,市场规模大约达到14亿,有望成为各商家、酒店、外卖平台争夺的“蓝海”!
3、形式更加多样,半成品销售走俏。“新零售”的趋势让外卖流量更大
如今生活节奏快,自己在家做,嫌麻烦,但是又想自己下厨,所以半成品的外卖悄然兴起。尤其是春节临近,半成品年夜饭外卖,水涨船高。
除此之外,“新零售”这个词,让餐饮行业再次发声地震级别的动荡,无论餐饮大佬跟互联网大佬们再怎么解释的清晰,作为底层的餐饮从业者依然云雾环绕,看不清。
虽然不知道这个“餐饮新零售”究竟是怎么样的操作,但是可以看到的是,外卖所代表的线上流量与物流配送,会再次发挥重要的作用。
餐饮外卖行业将借着“新零售”的东风,拓展到更广的领域与更深的层次。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