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9年王健林与马云的1亿世纪豪赌及2019年中国零售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图]

    回顾2012,在“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现场,王健林、马云打赌:到2020年,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达到50%,王健林给马云奉上1个亿,反之,马云给王健林1个亿。

    然而,豪赌只剩最后1年时,万达百货即被王健林“清仓”——2019年2月,万达百货下属全部37家百货门店,被苏宁张近东宣布收购。

    线下百货要败?

    “弃子”“鸡肋”“包袱”“烫手山芋”!这是业界对万达集团卖掉万达百货之时用的最多的几个形容。鼎盛之后的落寞,豪赌结局之前的败走,万达百货仿佛不被所有人待见。

    然而,事实上,这场豪赌王健林已是赢家,只是万达百货败了而已。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8年1-12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8万亿元人民币,全国网上零售额为9万亿元。

    也就是说,网络零售基本上仅占了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的零头!到2020年占50%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可是,为什么王健林必然在2020年赢得赌局,但万达百货却败了?

    百货不死,只是在慢慢升级。那么,未来在哪里?

    1

    万达:三心二意的百货,一心一意的“二房东”

    先看万达百货被卖的根本原因。

    创立于2007年的万达百货业务,跟随着万达集团的商业地产而起。万达百货凭借万达集团“商业地产+百货”的模式,与万达广场同时进行全国布局。以让同行艳羡的速度,短短几年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百货商场。鼎盛时期全国门店总数曾达到110多家。万达百货与商业地产、文化产业、高级酒店一起并称为万达集团四大支柱产业。

    怎奈,万达百货受宠的日子不长。2013年,万达百货首次出现亏损,随后在万达集团中的权重被降低。2015年7月中旬,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表示,“要关掉国内一半的百货门店”。仅在2015年一年,万达百货就关闭了56家长期亏损的门店,震惊百货行业。

    到2019年,万达百货打包“清仓”,卖给了苏宁易购(12.540, -0.16, -1.26%),快要被人淡忘了的万达百货再一次成为热点,也引来了人们对它的再一次审视。

    万达百货之败,从定位上来说,万达百货主要作为万达广场的主力店而存在,主要是为了提高商铺出租率,加速万达广场开业。换句话说,万达百货的出现,更多是基于房地产项目商业配套的考量。所以万达百货一直以“寄生”模式存在于万达广场之中,万达在对其输血的同时,自身也耗费了大量精力。

    精益零售创始人、上海碓胤管理咨询公司创始人龚胤全向《中外管理》表示:万达集团是商业地产商出身,用商业地产思维经营百货必然也是“商业中介”思维。但在消费需求变化越来越快、零售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中介租赁型百货运营模式必须转型为买手型自营模式。

    所以说万达卖掉百货的确是甩掉了“包袱”,因为百货的运营需要专业聚焦,而非商业地产“出租柜台”。

    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主任郭增利认为,万达百货在万达广场快速扩张的时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推手作用,但当万达百货进入深度运营时期,必须从服务于商业地产扩张,转向在零售业精耕细作,这时需要的是零售经营理念,而不是购物中心的管理整合理念,更不是地产和资本的思维。这些都需要万达做出适应市场的改变。

    但改变的成本是巨大的,甚至可能是与万达企业业务冲突的。比如:万达广场与万达百货或多或少存在商户资源重叠的问题,而万达广场才是万达的核心资产,因此,万达百货成为“弃子”,则是其命运的必然。

    2

    苏宁的豪赌,危险是与万达百货模式并无质的差别

    再看苏宁收购万达百货的“智慧”。

    这笔交易,两家也算各取所需。围绕“智慧零售大开发战略”。苏宁近几年频频高举高打,步步为营。对于收购万达百货,苏宁表示:在苏宁易购全场景智慧零售生态系统中,缺的正是百货这一块。以此次收购补齐百货拼图,实现品类和业态的完善,正是为了加速智慧零售理念的落地。

    诚然,如今线上互联网红利日渐枯竭,从线下获取流量,并抢占更多的场景入口,成为各大互联网巨头和传统零售商的共识。绝佳的商业地段意味着超高的人流量,拿下万达百货所占据的优质商圈地段,再辅之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壮大自身的“智慧零售”全生态业务,从而提升整体的业务效率和全场景零售体验。这,就是苏宁易购的盘算。

    但值得注意的是,线上,苏宁面对的是天猫、京东和拼多多三面夹击的攻势;线下,苏宁小店持续亏损,7个月亏了3个亿。在这种情况下,苏宁仍旧要继续进军线下百货业,而且还是接盘持续亏损的万达百货。如果不是具有“点石成金”、脱胎换骨的本领,那苏宁一定是在做一场豪赌。

    在龚胤全看来,收购万达百货之后,苏宁易购同样压力也很大——因为,苏宁本质上与万达一样属于商业地产租赁模式,而非自营买手模式。它们都是出租平台给商家,赚中间交易费的利润要比自营采购商品赚的利润多。所以,苏宁易购接手万达百货没有质的变化,前景不明。

    这绝不是“输出智慧零售能力,突破传统百货概念,从数字化和体验两方面改造供应链,打造全新的百货核心竞争力”几句话描述的那么简单。

    其实,近几年传统百货业对于与互联网的结合没少做努力。

    例如:步步高(9.670, -0.06, -0.62%)、大润发、万达百货分别开启云猴网、飞牛网、飞凡网线上平台,但通过云猴网的关停,阿里收购大润发之后废掉飞牛网,以及飞凡网的停摆,都说明了被百货业视为重要出路的“线上+线下”的智慧零售模式很难走通。

    “百货业,以及超市等其他线下零售业的出路,并不在于‘线上+线下’的新零售或叫智慧零售模式,而在于对自身价值链的重构,以及内部管理体系的重构,从过去中介交易模式转型为自营商品经营模式。”龚胤全向《中外管理》如是说。而这就要求生产、供应、销售全价值链的组织协同与信息共享,尤其是大大提升企业内部的运营体系,从战略、业务与IT等方面进行精益零售运营体系的转型。但这并非依赖单纯的IT技术的驱动,而是着眼于将组织创新、人才、知识创新与IT技术相结合的“IT自动化”。

    3

    “百货业大萧条”的真相什么?

    1991年是中国百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之后不断扩张,到2008年左右到达高峰。自2012年中国零售业出现分水岭以来,百货行业的营业额增速明显放缓,甚至在2015和2016年出现了负增长。如今,百货业的颓势在新消费背景下已延续多年。

    百货业最被诟病的是商品经营能力。由于多年来百货业主要采用联营出租的经营模式,虽然为百货企业免去了买断商品的经营风险,以及扩张过程中的库存和资金压力,但是长期依赖于联营出租模式,也让多数百货企业逐步退化为单纯的“二房东”——对商场中经营的品牌,在其商品的进、销两端都没有控制权,对品牌和消费者的第一手信息和动向的掌握弱化。最终导致百货企业自主的商品采购能力和经营能力几乎丧失,自营占比在全行业中不超过5%.

    尽管中国百货业重启自营的阻力很大,如带来的资金占用、买手人才缺乏、利益再分配、原有分销体系的打破等问题,但自营模式的确适应了结构转型和消费升级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保证了商品质量,握住了品质保障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商品的质量是百货企业的生命,自营管理是直接进货,在进货过程中亲自直接检验商品质量,在品质上降低了经营风险。

    另一方面则增加了经营利润。自主定价、自主经营、自主营销,有助于商场更好地掌握货品资源,避免受制于品牌商和代理商。可根据不同季节、市场、消费群体,随时调整进销状态,灵活掌握库存。在联营模式下,百货行业的纯利润已经低至5%左右,而自营模式下,百货零售企业的纯利润可以达到10%以上。

    所以,近年来中国百货企业一直在进行积极探索。除了传统自营优势较为突出的信誉楼、安德利(13.490, -0.11, -0.81%)等百货公司外,百盛的自营业务销售额占比达到了20%左右,王府井(17.180,-0.14, -0.81%)推出了“梦工厂”内部创业项目、新世界(7.870, -0.10, -1.25%)开发了N+系列自有品牌体系、汉光百货的化妆品绝大部分也都是自营。

    信誉楼百货集团董事长、《中外管理》联合出品人穆建霞向《中外管理》谈到:如果百货店还是采用上个世纪的“品牌联营”模式,把自己化身成“二房东”,依赖于收取品牌方的进场费过日子,没有专业人员研究市场,也没有人关注顾客,只是一心研究如何收租,就背离了商业的本质。

    和君集团合伙人、和君商业零售研究中心负责人、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特聘专家丁昀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认为:传统百货是在“卖方市场”年代快速成长起来的,形成了“二房东”、同质化、重品牌不重体验等与消费者价值相左的经营习惯。早些年这些行为习惯的恶果还无法显现,但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消费者开始获得信息及话语权,便纷纷开始摒弃传统百货,投入到新的消费渠道的怀抱。

    也就是说,传统百货的经营模式与经营理念已经走到了尽头。

    4

    借鉴日本百货公司的长寿DNA

    虽然百货业起源于欧洲,但由日本企业将之推到了巅峰,并引领了现代百货业的发展,所以当国内百货业出现困顿时,很自然地会将目光转向日本。

    日本的百货企业历史多数比较悠久,最早的百货店松坂屋,创建于1611年,距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日本百货业在1990年代初达到巅峰,之后,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经济下滑且进入了长期的通缩、人口结构也逐渐老龄化,日本百货店的销售额总体在不断下滑。但是换一种角度看,日本百货业的疲软其实主要是与经济大环境有直接关系,但受电商的影响并不明显。

    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日本,很早就对电商实施了征税政策。也就是说,线上的价格和实体店的价格基本一样。在政策利好下,服务及购物体验成了日本各大百货公司的主要突破口。

    一直以来,在日本,线上主要发挥便捷优势,线下则更注重体验服务,渠道之间的竞争显得更加健康。而目前中国对于电商是否征税仍旧在探讨过程中。因此,在中国,网上开店门槛低,从而使得网上价格优势打倒了实体店,让很多传统的百货公司倒闭关门。

    除了公平的税收政策外,日本零售业还值得借鉴之处有如下几点。

    一,百货店之间互赢合作,创造共荣生态商业圈是日本百货业能够长期存续的一个重要原因。无论是在银座,还是在新宿,百货公司是一家挨着一家,相互竞争的态势必定存在。但是,这些百货公司往往会组建“协议会”,比如:当地的商业街协会,就各种商业业态的布局、道路的互通、商品价格的平衡等问题进行协商。秉持着相互繁荣的原则,进行抱团式合作经营,避免同业之间的恶性竞争。

    二,日本各百货企业还通过互相间的合并、参股和股权交易,来获得互补效应。例如:三越和伊势丹,大丸和松坂屋,都互相参股,就连最高端的高岛屋也参股了阪急阪神百货。

    三,日本百货店还向不同业态扩张。比如:阪急等百货店进入购物中心业态,高岛屋进入生鲜食品超市业态,三越伊势丹进入化妆品专业店业态。

    与中国百货业的迷茫与焦虑不同,日本百货店在高速发展之后面临经济下行之际,整个百货行业并没有惊慌,而是坚守着百货店的本质并进行着积极主动的调整。也许,国内百货企业真正需要的,就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彻底改革的魄力,小打小闹的改良和各种数字化赋能,难撼根本,难治痼疾。

    “中国零售业在经历了如此波澜壮阔的风雨变化之后,还会是处在瞬息万变的过程当中,其原因虽然与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息息相关,但是最为根本的还是,中国零售经营者是否真正本着基业长青、百年老店的企业经营理念,而非投资或投机,博取短暂的商业声誉。”《零售商学院》原主编、“零售苑”创始人沈奎向《中外管理》表示:中国零售行业的业态永远都是不断创新和变化中的,百货行业也是如此。所有的衰落和低迷,其实只是经营者本身的问题,离消费者越来越远,但真正的民生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2019年中国零售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电子技术的运用,无缝连接的购物体验,将是2019年全球零售行业的最明显趋势。2019年,随着高科技电子技术的运用,零售商会越来越多地考虑让消费者无时无刻的参与购买。比如我们在逛社交平台或是在看电视时,看到自己喜欢的产品图片,随时可以点击进行购买,而无须进入电商平台或是商城,购物与生活无缝连接。

    未来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超60万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零售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6262亿元,同比增长10.2%。截止至2018年底,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380987亿元,比上年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增速比1-11月略低0.1个百分点。预测2019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41.76万亿元。未来五年(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9.45%,并预测在2023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超60万亿元,达到60.12万亿元左右。

2017-2023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预测2019年全国网络零售额将突破10万亿

    2017年全国网络零售额增长至71751亿元,较2016年的51556亿元,同比增长39.17%。截止至2018年底,全国网络零售额达到了90065亿元,比上年增长23.9%。预测2019年全国网络零售额将突破10万亿元,达到11.12万亿元,未来五年(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5.44%,并预测在2023年全国网络零售额将达到27.53万亿元左右。

2016-2023年全国网络零售额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零售行业发展问题分析

    ——国内零售企业较外企落后

    根据美国零售协会发布的全球250强零售商数据,前150强企业中,美国有51家企业入围,企业数占比为34%;日本零售企业排名第二,有11家企业入围前150强,企业数占比为7.33%,入围企业总零售收益为2051亿美元,零售收益占比为5.15%;欧洲代表地区德国、英国和法国均由10家企业入围前150强,企业数占比为6.67%。而我国大陆地区前150零售入围企业4家,中国香港4家,共计占比达到5.3%。总体来看,在150强中,全球零售企业分布最多的国家为美国、日本、法国、德国和英国;全球零售收益也以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主。

    2、企业管理亟需升级创新

    国内零售企业的管理主要依靠传统管理方式和方法,缺乏创新能力,缺乏市场细分,在商品组合、服务标准、价格、促销和店面布置等方面,采用标准化管理不足,尤其突出的问题是缺乏高科技的应用支持,信息化程度不够高,许多企业管理并没有运用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随着电商行业的异军突起,越来越庞大的销售以及商品数据,也给零售企业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考验;国外的零售企业以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形成了以网络为辅助的自动化管理,这与传统的零售业运作方式截然不同,中国零售企业的经营管理创新升级刻不容缓。

    3、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一方面,中国的商业零售一直是作为一种竞争性产业在发展,对其发展资源、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发展形式完全由市场配置、选择和调节。零售业历来中小企业数量众多,零售产品具有价格透明度高、差异化小、可替代性高的特点,导致企业间竞争十分激烈,价格战十分常见。

    另一方面,传统零售商的生存环境在近几年发生的重大变化,更是导致行业竞争加剧。随着购物中心、网络购物等新兴业态的崛起,零售渠道间的竞争激烈程度更为升级;同时,房屋租金、人力成本等经营成本又逐年提升,传统的实体零售企业被迫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

    随着零售企业之间日趋激烈的同业竞争,再加上内外资零售巨头的围棋布局发展,导致不少零售企业破产或者被迫区域性退出,而这种竞争态势将继续在以后的时间里存在,意味着有更多的企业迫于竞争压力而破产或者退出。

    我国零售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消费结构升级驱动

    一方面,80、90后成为消费主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新一代消费主力军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他们有能力也更有意愿去提升个人的消费水平,与先前代际消费群体相比,整体消费需求和习惯都有很大不同。总体上来讲,“80后”“90后”的具有四大消费特征:颜值即正义、我有我的群体、自我提升的紧迫性、个性张扬的需求。其独特的社交消费需求表现在消费电子产品、化妆品、护理用品、服装饰品等零售行业各个细分领域,推动零售行业需求多元化。

    另一方面,品质生活理念推动零售升级,催生精致消费。消费总量节节攀升,消费需求高级化,高端生活产品持续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销售上表现更加优异。需求结构与消费升级,体现了消费行为模式的变化,也正在驱动广大零售企业积极主动地适应消费需求变化,加快零售创新转型。

    2、电商零售品类多样化发展

    纵观网络零售的发展历程,从传统的图书、日化用品类到生鲜、农产品类再到服务、体验类产品的线上销售,网销零售产品正在经历从高标准化高产品到非标准化服务的延伸。随着互联网对居民生活的持续渗透,一些非标准化的、重服务的品类得到快速发展,众多电商平台也开始了品类扩充。

    首先是非传统零售实体商品品类不断增加。随着互联网、移动支付与网络购物的不断发展,线上渗透率还处于相对较低水平的非传统零售,尤其是大额交易的品类,开始逐渐被各大电商平台视作发展的新蓝海,综合电商平台开始进一步拓展自身服务的宽度。

    其次是服务型商品日益丰富。受益于服务型和享受型消费需求整体快速增长的新形势,电商平台也开始了服务类商品的延伸。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电商平台开始为销售的实物商品提供诸如汽车维修保养、家电安装清洁等附加服务;另一方面,除实物产品,电商平台也开始提供更多如宠物服务、旅游度假等的服务类商品。

    3、线上线下融合多方深入

   伴随着数字基础设施及终端的普及,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核心技术应用的落地,零售业线上线下融合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就实现形式而言,线上线下融合主要有三种形式:

    第一类是基于消费体验重构的融合,通过结合互联网运营模式实现消费者到店体验的优化,从当前改造品类来看,主要集中于泛生鲜、3C数码和家居生活品类。

    第二类是基于消费场景延伸的融合,这种融合能够打破消费者进行交易与取得商品的空间限制,满足消费者对即时性的需求,主要体现在物流体系支撑实现的特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消费者需求与线下商品资源供给的匹配,使消费场景得到有效延伸。

    第三类是基于供应链效率提升与渠道下沉的融合,实现“人、货、场”匹配,主要为传统线下门店流量入口的零售赋能和与品牌商合作的零售赋能。

    随着创新转型步伐加快,跨界融合不断深化,零售新业态和新场景仍将继续涌现。 

本文采编:CY337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