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缺奶!缺奶!乳业巨头掀起“抢牛夺奶”大战[图]

    无论是伊利、蒙牛双寡头的竞争,还是中小型乳业集体奔赴资本市场搏杀,在中国乳业行业,对奶源和牧场的争夺从未停歇。

    国庆节前,国内乳业行业再曝三大事件:伊利股份拟收购中地乳业;中国飞鹤拟收购原生态牧业;优然牧业启动赴港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

    这背后,是中国原料奶市场供应紧张、低温奶市场利好,以及大型乳企对上游产业链的控制欲越来越浓厚。叠加效应之下,奶源争夺战再度硝烟四起。

    抢牛夺奶

    中国乳业产业链上游,两大环节至关重要:原料奶生产企业和养殖牧场。

    在中国东北、华北及西部三大黄金奶源带里,绝大部分原料奶企业及牧场,大多已被双寡头、区域乳企等觊觎或已纳入囊中。

    这里,贡献了中国八成以上原料奶,也是乳业资本的竞技场,密集交织、错综复杂。

    比如,蒙牛乳业是中国圣牧(01432.HK)的最大股东、优然牧业是伊利股份的关联企业,现代牧业前两大股东分别是蒙牛乳业和新乳业。
最近的几起收并购案中,放眼望去,还是那几张老面孔。

    9月底,伊利股份(600887.SH)披露拟16.61亿港元收购中地乳业;中国飞鹤拟以30.71亿元对价收购原生态牧业;优然牧业在国庆节前启动赴港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

    资料显示,中地乳业在全国有8个牧场、6万多头奶牛。2019年,公司原料奶总销量37万吨,实现营收14.99亿元、归母净利润1.04亿元。
作为中国领先的奶牛养殖和原料奶供应商,乳企对其的争夺从未停止过。

    早先,中地乳业是蒙牛的供应商,2005年开始向蒙牛供应原料奶。伊利股份与其的合作,则是在9年之后。

    两大巨头争抢,给中地乳业带来了“幸福的烦恼”:原料奶产量有限,卖给谁多一点、卖给谁少一点,难以权衡。

    2014年,中地乳业与伊利、蒙牛签署10年战略合作协议,承诺10年后向两家客户平分产能。

    在“千亿五强”目标上飞奔的伊利,显然容不得等待。

    今年8月,伊利股份全资子公司金港控股参与中地乳业定向增发,获得16.6%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9月底,伊利股份发起对中地乳业要约收购,若收购成功,伊利股份最终持有中地乳业31.87%股权,成为该公司最大股东。

    抢“牛”夺“奶”运动如火如荼,拥有7个牧场、年产奶量超34万吨的原生态牧业成为了中国飞鹤眼中的绝好标的。中国飞鹤此前就享有原生态牧业优先供奶权,收购完成后,中国飞鹤(06186.HK)将成为原生态牧业的控股股东。

    启信宝显示,优然牧业原是伊利股份全资子公司,后来变成名义上Yogurt Holding I(HK) Limited控制的外商独资企业。股权穿透后,伊利股份仍间接持有优然牧业40%股权。

    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9年,优然牧业的营收规模从0.8亿元增至超77亿元。结合其他乳企上市来看,公司不断接近资本市场目的不外乎募资扩张牧场、提升奶源产量。此外,优然牧业也采取收购夺取奶源,2019年,公司就以对价22.78亿元收购新三板企业赛科星。
据荷斯坦杂志数据,2019年,优然牧业的奶产量突破80万吨,仅次于奶产量139万吨的现代牧业(01117.HK),已是中国第二大牧业企业。

    中国有多缺奶?

    斑马消费梳理发现,随着原料奶价格进入上升周期,诸多乳企的业绩进入上行区间,奶源供应一度紧张。

    中国究竟有多缺奶?

    媒体报道显示,截至目前,国内3家最大奶源企业,每天的原料奶产量不超过1万吨,而仅蒙牛乳业(02319.HK)一家,每天就需要1.2万吨。当前,国内大型牧场原料奶总产量不足全部需求的50%。

    斑马消费发现,2014年国内奶牛养殖业进入低迷期,在全国范围内退奶、退牛事件频频发生,即便有不少中小牧场崛起,但是产能及规模十分有限。6年过去,原料奶供应紧张局面仍未根本改善。

    各大头部乳企面临原料缺口,不得不加速收购上游原料奶企业及牧场,以稳定自身对原料奶的需求。

    与此同时,在C端,消费者对牛奶产品的需求则呈现出大幅增长的态势。

    第三方市场调查机构艾媒咨询披露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奶类产量3176.8万吨,人均奶类占有量34.3公斤,比2000年增长3.1倍。
造成原料奶的紧缺,还有一个原因是,最近几年来,国家出台利好低温奶产品的产业政策,伊利和蒙牛顺势加码,对优质奶源的需求量更大。

    中国报告网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低温酸奶产品市场规模达到540亿元,同比增长20%,预计2020年将达637亿元;巴氏奶2019年市场规模达到343亿元,其年增速从2011年来基本保持在7%以上,2015年-2019年复合年均增长率8.8%。

    新乳业大跃进,光明原地踏步

    在国内乳企并购大战中,新乳业(002946.SZ)的动作最为显眼。

    这家从四川走出的区域乳企,继承了新希望集团并购扩张的“传统”,最近10多年里,收割机般收购了一大批区域乳业品牌。

    2006年7月,新乳业前身新希望乳业控股成立,更名之前,先后已收购湖南南山、苏州双喜、朝日农业、朝日乳业等地方乳品牌。统计显示,在去年1月上市前,公司旗下37家子公司、10多个乳业品牌,多数通过并购获得。

    上市后,新乳业的收并购加速推进。去年8月,公司收购澳牛乳业55%股权;今年5月,17.11亿元斩获西北区域龙头乳企寰美乳业,其旗下最重要的品牌是夏进牛奶。

    大跃进式的收购,一方面推升了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另一方面,随着蒙牛、伊利等乳企的渠道下沉,以及重庆天友、四川菊乐及大理东亚乳业等地方乳企的夹击,公司西南大本营市场一度缩水。

    新乳业2020年中报显示,公司液体乳产品收入23.69亿元、奶粉产品收入0.32亿元,同比分别下降8.1%、4.45%。西南市场收入13.73亿元,同比下降9.85%。

    收并购区域乳企及品牌,一直是新乳业寻求市场差异化的重要措施。当大型乳企通过常温奶快速做大规模之时,新乳业独辟蹊径,主打低温奶。今年上半年,该公司低温奶的销售收入占比超过60%。

    传统低温鲜奶领域龙头光明乳业(600597.SH),最近几年动作迟缓。

    光明乳业一直根植长三角地区,除早年间远赴黑龙江设立奶牛养殖基地及乳业工厂,最近两年公司外延式扩张最大的动作是收购辉山乳业华东相关资产。

    2019年,光明乳业拍卖竞得江苏辉山乳业及江苏辉山牧场等相关资产(即射阳工厂和射阳牧场),对价7.5亿元。今年7月,在江苏辉山资产基础上,光明乳业联手银宝集团成立了江苏光明银宝乳业工厂、江苏银宝光明牧业牧场。公开资料显示,上述乳业工厂设计年产能18万吨,牧场存栏4612头,成为长三角区域内最大奶源地。

    乳企对奶源的争夺,最终比拼的还是实力。

    在12日举办的2020中国奶业20强(D20)峰会上,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表示,未来5年伊利将投入300亿元,在资金、技术、良种奶牛、饲草种植等方面扶持上游奶业。 

本文采编:CY350
10000 12004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乳业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乳业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乳业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共十一章,包含2019-2023年世界乳品市场形势分析,乳业行业前景预测,乳业行业投资战略研究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