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器材

摘要: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广全民体育健身,全民健身被纳入国家战略层面,在国家全民健身政策的积极推动下,中国民众对体育运动的参与度显著提高,对健身器材的需求也不断提升,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2年中国健身器材行业市场规模达1069.10亿元,同比增长4.47%。


一、定义及分类


健身器材是指专门设计用于锻炼身体、增强体能、塑造身材或改善健康的设备和工具,这些器材可以针对不同的肌肉群或身体系统进行训练,促进体能、力量、耐力和柔韧性的提升。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_T4754-2017),健身器材属于大类“C24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中的“C2443健身器材制造”。健身器材可以分为室外健身器械和室内健身器械。

健身器材分类


二、商业模式


1、采购模式


健身器材生产企业采购的原材料主要包括电子类零部件、金属加工件、钢材、塑料粒子等,主要由采购部负责生产物料及产品的采购,如客户对于原材料和供应商有特殊要求,采购部会与业务部、技术部及品管部一同依据客户的需求进行供应商的开发、管理及考核。企业与供应商签订采购框架协议后,生产计划管理部根据公司的业务订单需求,编制生产计划,并结合相关产品的BOM表形成采购物料需求计划,采购部对采购单进行审核后向供应商下达采购订单。采购物料到厂后由资材部办理签收,品管部依据物料检验标准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办理入库流程作业。


2、生产模式


健身器材企业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结合销售订单、生产能力及库存情况制定生产计划并组织生产。健身器材企业建立了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对产品生产工艺及生产流程实行责任管理。在具体生产过程中,企业实行严格的生产管理,在机加工、焊接、表面处理、注塑、装配、测试等各个工艺环节严格按照生产工艺流程作业,各工序责任落实到人,保证产品质量。


3、销售模式


健身器材企业一般采取直销、经销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产品销售。在直销模式下,健身器材企业直接向终端客户销售产品,有利于直接、准确、及时的掌握客户需求信息,其中室内健身器材终端客户主要为个人消费者及企事业单位客户等;室外路径产品主要终端客户为各地方体育局、企事业单位等。在经销模式下,健身器材企业授权经销商在特定的范围、期限和区域内销售本品牌产品,优势在于企业可利用经销商资源,以较少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快速地建立销售渠道、扩大市场份额,实现货品和资金的较快周转。


4、研发模式


健身器材企业的研发模式主要有自主研发、定制化研发、来图转换和原产品升级研发四类。具体来说,自主研发是指健身器材企业基于自身战略规划和品牌打造等需要,结合市场需求和未来趋势对产品开展的探索性研发和设计;定制化研发是指健身器材企业基于客户提出的相对模糊的定制化需求进行研发、设计、打样,最终达到客户对功能性、外观等要求;来图转换是指客户提供设计图纸,健身器材企业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打样、试产、优化、向客户反馈、最终达到量产的研发模式,该情况主要适用于OEM模式下的研发;原产品升级研发主要系结合市场需求对原产品外观、功能等升级优化的研发。


三、行业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及自律组织


中国健身器材行业由国家有关部门进行政策指导、支持及监督管理,由行业协会负责行业内的自律规范,基本遵循市场化发展模式。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体育总局为健身器材行业的主管部门,商务部、中国海关总署等部门主要负责管理中国健身器材的进出口业务。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等为健身器材行业的自律组织。

中国健身器材行业主管部门及自律性组织主要管理职责


2、行业相关政策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提升以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产业作为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内需、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及增加国家凝聚力和国家文化竞争力的绿色朝阳产业的地位日益突出,国家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形成了有利于健身器材产业快速发展的政策体系,如:2023年5月,体育总局、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等五部发布《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指出:加快推动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难题,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202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鼓励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与管理在内的体育产业发展。

中国健身器材行业相关政策


四、发展历程


中国健身器材行业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快速增长阶段再到多元化发展阶段的演变,目前,中国健身器材行业进入了多元化发展阶段,产品不仅包括传统的力量训练和有氧训练器材,还涉及智能化、互联网+等新型产品。未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及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健身器材行业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中国健身器材行业发展历程


五、行业壁垒


1、技术壁垒


随着健身器材行业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健身器材的质量、专业性等要求不断提升。运动人群在选购体育用品时首要考虑的三个方面分别为质量/品质、实用性以及功能/专业性,而质量/品质、功能/专业性这两项均与技术密切相关。技术工艺是健身器材行业(尤其针对中高端市场)赖以生存的核心竞争力,而要成为一家产品优质且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健身器材企业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和工艺的持续改进。


2、品牌壁垒


面对行业内众多中低端厂商的竞争,品牌美誉度及市场影响力最终将成为影响消费者选择健身器材产品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品牌影响力体现了企业长期的历史积淀、丰富的行业经验、稳定的产品质量以及可靠的售后服务保障等。目前,中国健身器材行业内的优势企业已在研发、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具备良好的口碑和形象,行业的新进入者需要更大的投入才能创立新品牌和突破市场已有品牌形成的壁垒。


3、产品认证壁垒


对于健身器材企业而言,产品通过行业标准认证是获得政府“全民健身工程”等招标项目资格的必要条件。健身器材涉及的标准主要包括《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GB19272-2011)、《固定式健身器材》(GB17498-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通用要求》(GB4706.1-2005)、《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第1部分:健身器材》(GB/T19851.1-2005)、《进出口固定式健身器材检验规程第1部分:通用要求》(SN/T1645.1-2011)等。要求企业必须具备长期的生产经验积累,持续的技术工艺改进能力。国外健身品牌在寻找境内合作伙伴时亦会在企业管理方面和产品认证方面设置准入门槛。产品认证及管理体系认证需要企业多个部门的协同配合,行业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期内获得相关认证。


4、销售渠道壁垒


健身器材的销售依赖于销售渠道的建立,完善的销售渠道是健身器材企业赢得市场的关键。健身器材企业需要具备成熟的品牌、丰富的运营经验、优秀的管理团队,并投入大量资金,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建立起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并进行有效管控。新进企业建立完善的销售渠道不仅需要投入巨额的资金,还需要较长的建设周期,因此新进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渠道优势。


5、供应链壁垒


随着健身器材产品技术不断创新,消费者需求向个性化、多样化发展,对制造商的研发设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对其生产制造技术也有较高的要求。健身器材品种繁多、工序复杂,对企业综合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采购原材料的同时还需要采购企业无法实现生产的成品,以满足客户的需要,这需要企业具备对不同类型产品、不同采购对象进行管理的能力,需要企业内部采购、生产、库存、销售等部门和外部各供应商、经销商紧密配合,协调管理。如果新进入者不熟悉该市场供应链采购各环节间的协调配合,极可能出现生产工期不能满足客户需要,产品品种不足等问题。


六、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健身器材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主要包括钢材、电器五金类和橡塑化工等,其中,电器五金类主要包括马达、电控、机加工件等;橡塑化工类主要包括中纤板、塑料米等,均为石油化工类产品;室外路径产品的原材料主要为钢材。上述行业在国内发展均较为成熟,供应充足、稳定,但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可能会对企业生产成本有一定的影响。下游需求方面,按照健身器材销售对象的不同,健身器材行业的下游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参与产品分销的经销商或贸易商,包括商业零售企业、百货商场等;第二,终端客户,包括政府部门、体育局、教育局、健身俱乐部和个人消费者等。

健身器材行业产业链
马达
八方电气(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华大新型电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微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哈尔滨电气集团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华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电控
武汉菱电汽车电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英威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蓝海华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郑州中电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中纤板
广西丰林木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正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省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三威家居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佳诺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塑料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银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国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国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上游
舒华体育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英派斯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金陵体育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乔山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游
经销商
贸易商
终端客户
下游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1)舒华体育股份有限公司


舒华体育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营销推广、品牌运作于一体的规模化的制造类企业,产品主要为健身器材和展示架,其中,健身器材主要分为室内健身器材和室外路径产品,室内健身器材主要包括跑步机、健身车、力量器械、倒立机等。从营收情况来看,2023年舒华体育营业总收入达14.22亿元,其中,健身器材业务收入11.1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78.1%。

2020-2023年舒华体育健身器材业务收入统计及占比


(2)青岛英派斯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英派斯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全品类、多系列健身器材开发制造及销售、品牌化运营的健身器材品牌厂商,公司产品主要分为商用产品、家用产品、户外产品等类别,可以为各类用户提供多品类、成系列、一站式的健身器材整体解决方案,亦能覆盖广泛家庭用户差异化的需求。从营收情况来看,2023年上半年英派斯营业总收入已完成3.95亿元,其中,体育健身产品销售收入3.94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99.80%。

2017-2023年上半年英派斯体育健身产品销售收入统计及占比


七、行业现状


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推广全民体育健身,全民健身被纳入国家战略层面,在国家全民健身政策的积极推动下,中国民众对体育运动的参与度显著提高,对健身器材的需求也不断提升,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2年中国健身器材行业市场规模达1069.10亿元,同比增长4.47%,虽然近年来中国健身器材产业发展迅猛,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健身器材产品普及率仍然较低,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2015-2022年中国健身器材行业市场规模统计


八、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产业政策大力支持


国家为提高国民健康水平,近年来出台多项政策助推体育产业发展,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到2025年,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政府提供的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标准更加健全、品质明显提升,社会力量提供的普惠性公共服务实现付费可享有、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安全有监管,群众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2023年5月,体育总局、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等五部发布《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指出:加快推动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难题,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2)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近年来,中国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9218元,同比增长6.33%;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26796元,同比增长9.20%,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体育方面的消费也不断提升。同时,中产阶级的崛起使得国内中高端体育产品的消费市场进一步扩大。中产阶级的消费观念趋于理性,更注重健康化、个性化、自我增值、自我价值实现的实物或精神性消费。中产阶级的崛起及其带来的消费观念变革将带动整体体育产业的消费升级,对中高端的健身器材行业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3)健身观念日益普及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越来越多人参加到体育锻炼当中,尤其是经历了新冠疫情的洗礼,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关注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加之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广全民体育健身,全民健身被纳入国家战略层面,在国家全民健身政策的积极推动下,中国民众对体育运动的参与度显著提高,对健身器材的需求也大大提升。


(4)科技进步为健身器材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随着新一轮科技变革不断深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推广将深刻改变健身器材的研发与生产,促进健身器材产品设计、生产制造方式、供销体系以及品牌运作模式升级,该升级会相应的刺激居民对健身器材的消费需求和黏性,健身器材行业有望在科技进步的驱动下继续增长。与此同时,零售模式发生变革,实体零售积极向线上发展,“互联网+”带来的线上零售模式变革为健身器材企业销售渠道的建立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上述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在终端消费者消费需求的采集、智能化生产设备的运用、销售渠道的拓展等多个方面,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而为健身器材行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2、不利因素


(1)品牌影响力及研发能力相对较弱


中国是健身器材生产制造大国,产品外销规模较大,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但由于中国健身行业发展晚于海外市场,本土健身器材企业主要通过ODM/OEM方式参与产业链分工,目前以承担生产制造职能为主,仅有少量企业具备完整的设计研发能力或品牌运营能力,相对跨国企业而言在品牌效应及研发能力方面处于劣势。


(2)行业存在无序竞争


目前,健身器材市场仍处于培育时期,消费者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价格观念,一些中小企业利用消费者价格敏感性较高的特点,通过仿冒、抄袭等方式生产并销售健身器材,这些产品的销售将打破原有市场的价格机制,导致市场的无序竞争,不利于成熟市场的形成。


(3)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


近年来,全球各国贸易保护主义势头加剧,国际贸易摩擦和争端加剧。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推动制造业回流,并提高产品关税。2019年以来,美国对进口自中国的健身产品关税进行了调整,由4.6%逐步调整为15%,自2020年2月后稳定在7.5%。由于中国健身器材行业外销占比较高,若国际贸易环境未来持续恶化,可能导致国际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进而对行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九、竞争格局


中国健身器材生产企业众多,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健身器材类型,中国企业都在生产,并为大量的境外品牌进行加工,中国制造的健身器材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出口已逐渐成为中国健身器材产业发展的方向。虽然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健身器材生产制造国,具备健身器材制造能力的企业数量较多,但国内的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规模化企业数量较少,具备中高端市场竞争能力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目前,中国健身器材行业内规模较大的企业主要包括舒华体育、英派斯、金陵体育、乔山、澳瑞特、好家庭等。

中国健身器材市场主要企业及业务概述


十、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健身器材将成为主流,智能健身设备可以提供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实时数据监测和反馈,吸引更多消费者,同时,互联网+模式也将深入到健身器材行业,推动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此外,消费者对健身器材的需求将越来越趋向于多功能化和个性化定制,未来的健身器材将更加注重多功能性,一个器材可能能够完成多种不同的训练动作,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中国健身器材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