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2年我国光电传感器市场规模约493.82亿元,较2021年下降8.46%。我国光电传感器产需情况来看,下游光电传感器领域持续广泛,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持续拓展扩张,带动我国光电传感器需求量持续走高,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光电传感器产量和需求量66.1亿只和99.8亿只,主要受2022年部分领域需求波动导致,预计随着2023年市场回暖,产需量仍将持续增长。
一、定义及分类
光电传感器是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一种器件。光电传感器工作主要依托“光电效应”,将可见光波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可在光电检测系统中实现光电转化功能,并完成信息的传输、处理、储存、显示及记录等工作。光电传感器不局限于光探测,还可作为其它传感器的探测元件直接用于检测引起光量变化的非电量,如光照强度、辐射温度、气体成分等,也可检测能转换成光量变化的其他非电量,如物体的直径、表面粗糙度、应变、位移、振动、速度、加速度及工作状态等。光电传感器按其可接收光线波长可分为:X线传感器、紫外光传感器、可见光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
二、商业模式
1、采购模式
光电传感器上游主要原材料包括芯片、硅片、贵金属材料、化学材料、金属外壳、金属引脚、陶瓷基板等,辅助原材料主要为一些低值易耗品。该类原材料市场供应充足,价格较为透明,所需的金、银等贵金属虽价格相对较高,但用量很小,通过正常的市场采购即可获得较充足的供应,不会因此影响生产经营。企业多采取动态管理与计划管理相结合的方法,以便实现对采购成本和采购质量的有效控制。
2、生产模式
行业内企业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根据产成品库存变动情况、已获订单情况、销售预测情况进行备料和生产排程,以达到最为高效、经济的生产目标,并且满足客户的交货时间要求。生产方式分为委外加工南和自主生产,委外加工环节主要集中在封装、切割、抛光、背金等。
3、销售模式
行业内企业多采用了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模式。直销是指直接把产品销售给生产商,经销是指公司把产品销售给贸易商。无论直销客户还是经销,购销关系均属于买断式交易,即交易完成后,产品的风险和收益均已基本转移到客户。
三、行业政策
我国相关政策的落地驱动光电传感器行业在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细分产业等方面不断发展,为国内光电传感器生产企业提供良好发展机遇。2021年1月,工信部发布《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提出,“重点发展小型化、低功耗、集成化、高灵敏度的敏感元件,温度、气体、位移、速度、光电、生化等类别的高端传感器”。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要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增强传感器等战略性前瞻性领域的关键技术创新能力。
四、行业壁垒
1、知识产权壁垒
光电传感器制造涉及敏感材料、光学组件、半导体集成电路、封装材料及工艺等技术领域,目前几乎所有传感器知识产权都被国外大公司垄断,要想在某一传感器上获得突破,必须从基础材料、专用电路、封装测试及工艺方面进行创新,加强知识产权研究、管理、保护、合作,逐步建立完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2、研发设计壁垒
光电传感器行业涉及多学科领域,技术密集度高,对研发人才和创新能力的需求尤为突出。行业内领先企业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以及持续的技术更新和改进能力,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并推出新产品。这为新进入企业设置了较高的研发设计壁垒,要求具备足够的资源和技术实力,以面对行业的技术门槛和市场竞争。
3、生产设备壁垒
光电传感器行业企业众多,竞争激烈。为提升竞争力,许多领先企业自主研发或定制生产设备,形成了独特的技术和工艺优势。新进入者难以快速获得这些设备和熟练的生产人员,面临技术和经验的差距。这为新进入者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增加了行业的竞争难度。因此,新进入者需充分评估自身实力和资源,制定合适的战略以应对这一挑战。行业领先企业也应持续创新,保持技术和工艺的领先地位,以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
4、资金壁垒
光电传感器研发面临三大挑战:研发资金需求大、人力资源成本高、生产自动化投入大。随着行业快速发展和消费者需求升级,资金需大量投入产品设计、验证和购置研发设备;知识密集型行业需多元人才,导致人力资源成本高;为保持成本优势,企业需加大自动化生产设备投入,面临国产化和竞争压力。
五、产业链
我国光电传感器行业产业链涵盖了从上游硅材料、砷化镓材料、集成电路等原材料,到中游光电传感器研发与生产,再到下游汽车工业、智能家居、消费电子、智能安防等应用领域。这一链条中,各环节紧密相连,协同发展。上游原材料的品质直接决定了光电传感器的性能,而下游应用行业的多样性则为光电传感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产业链不断完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为我国光电传感器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5G、物联网等技术的普及,光电传感器在各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可期。
六、发展现状
光电传感器表现出具有更多种类和形式、结构简单以及精度高等优点,在环保监测,医学检测、煤煤炭开采领域都有广泛和成熟的应用,尤其是在其中的自动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受技术突破和竞争加剧带动来成本和价格下降,国内整体光电传感器市场规模在近几年有所下降,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光电传感器市场规模约493.82亿元,较2021年下降8.46%。光电传感器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持续拓展扩张,带动我国光电传感器市场需求,2021年我国光电传感器产量和需求量分别为67.7亿只和111.4亿只,2022年我国光电传感器产量和需求量66.1亿只和99.8亿只,主要受2022年部分领域需求波动导致。
七、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政策利好驱动光电传感器行业发展
随着我国GDP增速的放缓,传统制造业逐步进入成熟期,由于部分低端制造业产能过剩、举步维艰,产业结构调整、制造业转型升级已成为政府的首要工作重点。光电传感器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源头,对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现代国防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在政策层面给予了传感器行业一系列的支持,推动我国光电传感器行业向好。
(2)新兴领域需求给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光电传感器行业的发展与我国LED照明、安防、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下游产业的动态息息相关。近年来,在产业政策支持和经济增长的共同推动下,这些下游领域行业保持了较好发展势头,为光电传感器行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基石。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物联网的兴起,光电传感器的下游领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下游领域的发展也必将强劲拉动光电传感器市场需求的增长。
(3)技术发展带动产业升级
LED照明产品、安防、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开关、IT产品等下游领域产品的智能化趋势促使光电传感器向智能化、数字化、微型化以及高端化的方向发展,因此也要求光电传感器行业企业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采用先进生产设备,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2、不利因素
(1)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传感器是物联网信息化的源头,是实现物联网信息传输和应用的重要感知设备,在物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传感器应用领域广泛,行业的市场空间巨大,行业增速快,市场需求亦在不断增长,在其市场前景持续看好的情况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进入到包括光电传感器在内的传感器相关领域,行业竞争将愈发激烈。
(2)高端技术人才短缺
技术研发人才是光电传感器行业的核心力量,然而,高端技术研发人才的短缺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一方面,光电传感器领域起步晚,导致高端技术人才相对稀缺;另一方面,物联网的迅猛发展为光电传感器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众多企业涉足该领域,加剧了对高端技术人才的竞争。为突破人才瓶颈,行业需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技术研发实力,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3)行业人才竞争加剧
我国光电传感器行业对进口原材料和核心部件的依赖带来了显著问题。高昂的进口成本增加了生产成本,影响了产品定价和竞争力。其次依赖限制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难以实现真正的技术突破。此外供应链风险威胁企业的稳定发展,国际市场变化或供应中断可能导致生产停滞和订单损失。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光电传感器行业需摆脱对进口的过度依赖,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政府和企业应共同推动国内原材料和部件的研发与生产,完善和升级产业链。
八、竞争格局
我国虽然是世界光电传感器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国内企业的产品多为中低端产品,大部分生产厂商为作坊式及OEM的生产模式,只有少数龙头企业兼具上图中的竞争要素。不同的细分领域发展情况不同,竞争情况也有所不同。总体而言,高端市场以国外知名品牌为主,行业竞争形成中低端市场价格竞争为主、高端市场以品牌竞争为主的局面。不同的细分领域发展情况不同,竞争情况也有所不同。
九、发展趋势
我国光电传感器行业正朝着智能化、微型化和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智能化趋势中,光电传感器通过内置微处理器,实现自动检测、补偿、数据存储和逻辑判断等功能,满足用户对高保密性、远距离传输、强抗干扰和自适应性的需求。微型化趋势则得益于精密加工、微电子、集成电路等技术的发展和新材料的运用,推动传感器尺寸不断缩小,满足便携设备和可穿戴设备等下游领域对轻便、小型化的需求。同时,多功能化趋势通过半导体技术实现多种敏感元件在同一基板上的整合,提高测量准确性和应用灵活性,更好地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