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我国西北地区具备气候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隔离条件好等条件,目前我国玉米制种主要集中在甘肃和新疆,制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占比均超过70%。随着全国玉米种子库存下降,近年来我国玉米制种面积和产量恢复性增长。2022年中国杂交玉米制种面积达到366万亩,同比增长34.1%,制种量13.6亿公斤,同比增长30.77%。我国玉米种植区域分布广泛,辽、吉、黑、蒙、晋、冀、鲁、豫8省区生产了全国70%的玉米,为我国玉米种子主要消费区域,需求量12亿公斤。
一、定义及分类
玉米种子是目前我国用种面积、市场规模最大的农作物种子,因其具有较强的自交衰退劣性,故需要杂交破除亲本基因限制。杂交种继承了父本和母本不同的优良性状,使玉米在产品性状、生长表现和综合抗性等方面远优于亲本。但杂交优势通常只限一代,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产量降低,因而需要年年制种,目前玉米种子商品化率为100%。玉米种子通常分为五类:常规种、自交系、单交种、双交种和三交种。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玉米种子绝大部分是杂交种,其中单交种最为广泛。
二、行业政策
种子处于农业生产的最前端,对于农作物产量、质量和抗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决定意义。种子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是农业的“芯片”,种子行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关乎我国粮食安全的命脉,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显示了种子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并是“十四五”期间国家战略力量重点发展的八大前沿领域之一。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2021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2022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相继提出全面和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并从种质资源库建设、生物育种科技攻关、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育种知识产权保护、育繁推一体化建设等多个方面提出极为具体的实施方案,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于生物育种行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三、行业壁垒
1、技术及人才壁垒
玉米种子企业育种、制种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企业培育玉米种子的质量。玉米种子行业属于高技术行业,从亲本性状挑选、基因选择到亲本杂交、田间繁育等均需要较高的技术。随着现代生物工程等学科的发展,育种已由传统育种转变为传统育种与分子育种相结合的方式,这更对种子企业的育种水平与研发提出了新的要求。
与其他行业的科技研发相比,玉米种子的科研周期相对较长,一代产品从选取亲本、研发、试种、再选择、审定、推向市场到形成一定市场占有率通常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同时,玉米种子行业是农业、生物、化学、工业等多领域结合的行业,对各方面人才需求均较高。一支稳定、素质高、能力强、技术全面、经验丰富的团队,对于种子公司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种质资源壁垒
种质资源是选育优良品种的遗传物质基础。搜集原始资源、拓宽种质基础、实现种质创新、培育优良品系是育种工作中的重点。育成一个新品种最关键的因素是拥有种质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而搜集到优良的种质资源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这一特点也决定了种质资源在种子行业的突出地位,种质资源是企业所有种子产品生命的起点,其多样性及优劣性决定了企业种子产品未来的品质及市场生命力。
3、资质壁垒
2001年开始,我国开始对主要农作物商品种子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2022年农业部再次修订《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对种子企业的基础生产经营设施、育种机构及测试网络、育种基地数量及面积、科研投入、审定品种情况、生产规模、种子销售网络、种子加工能力、人员配备情况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极大地提升了种子行业的准入资质要求,同时提高了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的认定门槛。对于规模较小、研发能力薄弱的企业而言构成了行业准入壁垒。
4、资金壁垒
玉米种子行业的不断发展需要有较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尤其在育种环节,先进的研发设备投入、强大的科研团队建设、优质的育种基地选择以及种质资源的扩充等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而玉米种子研发周期较长,不确定性较高,企业前期投入的科研资金回笼速度较慢;在制种环节,制种基地的选择、制种人员技术的培训、制种设施的配套更新等同样需要资金作为保障;在加工环节,加工设备、烘干机器、仓储冷库的建设以及种衣剂的选择均需要资金的持续投入;在销售环节,新品种的宣传推广、各地办事处的建立、销售网络的发展、销售服务的持续深入,都需要大量流动资金的维系。因此,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一家种子企业欲要持续在市场上保持自身优势和市场份额,充裕的资金链是必备的保障。
5、品牌壁垒
玉米种子的终端用户是广大农户,种子外观区别甚微,而其内在的不同特质,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目前我国种子市场管理制度尚不健全,伪劣产品频出,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影响了农民的收成。农户对于一个种子品牌的认知、信任需要时间、经验及口碑的积累,而且一旦建立了对一个品牌、品种的信任,则其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选择该品种。上述特点决定了强大的品牌效应在市场竞争中起着关键作用。一个市场认可度广泛、影响力深远的品牌树立是企业长年市场积累的成果,这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进入种子市场的品牌壁垒。
四、商业模式
1、研发环节
种子企业与科研院所(校)的合作研发、委托研发等以及科研院所(校)授权种子企业经营植物新品种的情况比较普遍。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系我国的种业研发长期以科研院所(校)为主,大量的种业科技资源、优秀的人才和技术集中在科研院所(校)。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正逐步成为种业研发创新的主体。
2、生产环节
越来越多的种子公司向集研究、开发、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于一体的大型种子公司发展,以此降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带来的经营风险,同时种子公司经营品种与业务范围也更加多元化。为增强市场竞争力,大型种子公司在种子经营上都采用以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种子为主、兼营其他多种作物种子的经营模式。多元化的经营模式既可保证种子公司主营品种在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又可使其次要经营品种拥有一定市场声誉,同时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明确其未来业务开发方向。
3、销售环节
经销模式是种子企业销售普遍采用的销售模式,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系种子企业的终端客户为种植农户,客户呈现数量多、区域分布广、单次采购额低等特点,采用经销模式更有利于种子企业降低销售管理难度,降低销售成本,并充分发挥经销商覆盖面更广和就近服务消费者的优势,增强市场的开发和渗透能力。
五、产业链
玉米种子行业是以作物种子为对象,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良商品化玉米种子为目的,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和管理技术为手段,集玉米种子科研、生产、加工、销售和管理于一体的行业。玉米种子行业处于农业生产的上游,玉米种子的培育是上游端最重要的一环。此外,产业上游还包括农药、化肥、农业机械等。农业生产活动产业链的中游端涉及玉米的种植和生产。下游主要是玉米收割完成的后续应用,包括食用用途,工业加工,畜禽饲料等。
六、行业现状
由于我国西北地区具备气候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隔离条件好等条件,目前我国玉米制种主要集中在甘肃和新疆,制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占比均超过70%。随着全国玉米种子库存下降,近年来我国玉米制种面积和产量恢复性增长。2022年中国杂交玉米制种面积达到366万亩,为最近6年的最大值,同比增长34.1%,制种量13.6亿公斤,同比增长30.77%,为近7年来最高。我国玉米种植区域分布广泛,辽、吉、黑、蒙、晋、冀、鲁、豫8省区生产了全国70%的玉米,为我国玉米种子主要消费区域,需求量12亿公斤处于历史相对高位。
七、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长期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生物育种产业化、育种联合攻关、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这意味着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内的种子企业将迎来重大机遇期。如果种子企业在种质资源创新、生物育种技术应用、经营管理水平提升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有望抓住本轮机遇实现突破性发展。
(2)种子市场秩序监管力度加大保障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为规范种子市场秩序,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强种子行业监管和执法力度。通过开展种子市场专项检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种子等侵权违法行为,清理不合格种子企业,有力提升了种子企业整体实力,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近年来农业部重拳频出,持续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开展相关省执法检查,组织各地开展种子企业督查、春秋季市场检查和生产基地检查等行动,重点抽查有违规记录的生产经营主体和问题品种,建立省际联查联打工作机制,加大对省际交界区域制假售假、无证生产经营等问题的监查力度。
(3)科技为种业赋能,行业有望实现快速发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老百姓对高品质粮食的需求量不断增长。随着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分子设计育种等前沿育种技术的不断深化,以及自动化农机设备的配套使用,我国有望创制突破性新品种。育种技术的更迭和新品种的不断涌现,为我国种子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遇。
2、不利因素
(1)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竞争压力较大
我国种子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品种同质化较为严重,市场竞争激烈。随着我国种业品种保护力度持续加大,龙头公司有望凭借种质资源优势进一步提高横向一体化水平,继而提升我国种子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如若业内企业不能在产品研发和产品质量等方面持续保持一定竞争力,则可能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2)转基因玉米种子商业化或将重塑市场格局
从全球来看,转基因作物推广已较为成熟,市场接受程度也稳步提高。美国是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主要是转基因种子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农药支出以及人力管理成本。放眼国内,虽然目前尚未放开转基因玉米种子的产业化,但预计未来我国将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审慎推广包括玉米品种在内的转基因农作物种子。
(3)制种成本持续上涨
甘肃张掖作为我国玉米制种的国家级基地,近年来,甘肃玉米制种基地价格持续上涨,2022年玉米制种基地价格上涨约1000元/亩,若2023年该价格继续上涨,行业企业将面临较大的成本上行压力。
八、竞争格局
与美国等西方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种子行业起步较晚,研发能力较弱,种子研发以科研院所和少数龙头企业为主,研究与商业化相分离,市场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普遍,这导致近年来行业集中度偏低。根据2022年《中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报告》统计,行业前5名实现销售收入96.27亿元,占比10.94%。目前我国种企规模偏小且分布分散,近三成企业经营玉米种子。2021年我国种子企业7668家,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仅有173家,占比仅为2.26%。
九、发展趋势
1、种业发展体系不断完善,政策监管逐步加强
随着2000年《种子法》的实施,我国种业正式进入市场化时代。2021年12月,新《种子法》的修订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种业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同时随着《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农作物种子标签和使用说明管理办法》、《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法规的颁布,我国种业正式执行生产、经营许可“两证合一”,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为核心指导思想的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对生产经营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公司,自主研发的主要农作物品种设立“绿色通道”,下放生产经营许可证审批权,取消种子质量检验机构检验员的资格许可,极大地激发了我国种业市场的市场活力。
2、收购与兼并兴起,行业不断整合
技术进步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而收购与兼并则是推动种业企业研发能力提高的重要驱动因素。在主要种企的知识产权保护下,中小种企难以突破大型企业形成的技术封锁。面对育种耗时较长、多轮育种时间不确定、投入产出比偏低等问题,中小型种业企业缺乏资金和技术,难以形成有效的研发实力。因此并购整合以迅速提升规模,增强研发实力将成为未来种业企业的发展趋势。
3、种企研发能力不断增强
育种研发是种业公司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跨国种业公司凭借其雄厚资本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掌握了绝大多数领先的育种技术,并依靠专利保护所带来的巨大法律成本建立了极高的竞争壁垒。计划经济时代,由于育种活动主要集中在农业科研院所,种子企业整体育种热情不高,参与度较少,也不具备足够的经济实力和科研人才与科研院所展开深入合作,因而中国种业研发成果及新品种的推广一直较少。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自2000年《种子法》颁布后,脱离计划经济体制的我国种业及种子公司,逐步走上了自主研发育种,集“育、繁、推”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道路。
4、联合创新育种将成为趋势
我国玉米种植生态区复杂,多山且南北跨度大,每一个生态区都有表现突出的玉米品种,各大种子企业和科研院所也都各自掌握一些独特的玉米种质资源。育种技术的突破,源头在于种质资源。2023年一号文件提出“构建开放协作、共享应用的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机制、扎实推进国家育种联合攻关”,若能够把全国独特的种质资源放到共享共创平台上,实现联合育种创新,有利于我国育种水平进一步提高。
5、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推动行业实现智慧育种
放眼全球,育种技术已经迈进了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种业4.0阶段,但目前国内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还不普及,更加偏向于实验阶段。传统育种主要依靠育种人员的经验选种,育种家把材料种到大田里,人工记录不同时间段的各类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筛选,通常需要8-10年的培育周期。而智慧育种是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模拟作物生长气候、土壤以及生长周期等信息,综合各类数据实现基因型与表型精准解析,进行智能育种决策,提升育种成功率,缩短育种周期和时间。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