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内市场的强劲需求,近些年轴承行业实现了高质量快速发展。从产量来看,截至2022年我国轴承行业产量为259亿套,同比增长11.2%,我国轴承行业已经进入成熟期,行业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中速增长阶段,行业产值与规模难以短期大幅提升,行业竞争加剧,具备竞争力的优秀企业更容易脱颖而出。
一、定义及分类
轴承是指支持旋转轴或其他运动体的机械基础件,用于引导转动或移动运动并承受由轴或轴上零件传递而来的载荷以及降低机械旋转体的摩擦系数的零部件,可对机械设备的运行性能与精度等方面产生较大影响,被称为“机械的关节”。轴承一般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滚动轴承含有滚动体,靠滚动体转动来支撑转动轴,滑动轴承没有滚动体,靠平滑的面来支撑转动轴。
二、行业政策
1、国家层面相关政策
国家大力鼓励发展轴承行业,积极推动我国轴承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生产的轴承多为中低端产品,而具有高附加值的中高端产品仍然需要大量进口,高端产品国产替代空间广阔,相关部门制定了《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进一步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行动方案(2022—2025年)》《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关于促进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的指导意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等政策,推动国产高端轴承在重点发展领域的应用。
2、地方层面相关政策
目前,我国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提升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各省市积极响应;另外,基于我国对于高端精密轴承国产化替代需求的迫切性,各省市亦纷纷将重大轴承、高端轴承、高精密轴承等方面作为主攻方向,同时对新能源领域特别是风电领域的轴承发布相关政策鼓励发展,宁夏、广东、杭州、重庆、河南等省市纷纷出台相关政策。
三、行业壁垒
1、技术和人才壁垒
轴承行业涉及力学、润滑理论、摩擦学、热处理等基础科学研究与交叉学科,且轴承的钢珠、制胚技术复杂性高,其整体的加工精度与材料强度要求较苛刻,这些要求企业建立强大的技术研发团队和持续技术开发的创新机制,不断加强技术研发投入,拥有并保持较高技术实力,从而推动生产工艺流程的改善和产品特性的升级。同时,轴承产品的研发、设计和生产离不开相关技术专业人才,对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要求都非常高,而目前行业内高素质人才较为稀缺。因此,对于行业新进入者而言,相关技术和经验的积累需要较长的周期,相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具有较大的困难,存在着较高的技术和人才壁垒。
2、规模壁垒
轴承行业的规模效应明显。一方面,轴承产品的用途和价格属性决定了轴承产品的生产只有在达到一定规模后方可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效益。另一方面,下游行业客户对轴承产品品质要求严格,对供应商在技术实力、制造能力以及综合服务水平等方面要求高,一般倾向于与规模实力较强的厂商合作。因此,尚未形成规模的新进入企业难以得到优质客户认可、获取更多业务机会,面临较高的规模壁垒。
3、资金壁垒
轴承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一方面,在取得建设用地、新建厂房,购置先进的生产设备、检测设备和试验设备等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为了跟上技术升级的步伐、保持产品竞争力,还需不断投资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和设备的更新。此外,轴承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也需要大量流动资金支持。因此,轴承行业新进入企业面临着一定的资金壁垒。
4、管理经验壁垒
对于拟进入轴承行业的新企业,管理经验上的差距是其难以在短时间内突破的重要壁垒。一方面,企业通过良好、持续地系统化管理,可以更好地保证产品质量和及时供货,从而满足客户需求;另一方面,基于精益化的管理,企业能有效发挥规模优势,控制生产成本,获得并持续保持竞争优势。先进的管理模式是生产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不断积累形成的。对于想要进入轴承行业的新企业来说,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是一个重要的障碍,而且在短时间内很难克服。
5、品牌壁垒
目前,我国轴承行业集中度较低,分散的市场环境使得品牌成为整车、主机厂和零部件制造商选择产品的重要依据之一。尤其是国际著名整车、主机厂和零部件制造商对轴承的质量和可靠度要求更高,且更加关注轴承企业以往高端客户供货经历。轴承企业良好的品牌有助于开发高端优质客户,高端客户供货经历又进一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因此良好的品牌及前期合作经历是轴承行业后进入者在短期内无法企及的。
四、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从产业链环节来看,轴承行业产业链的上游包括原材料和设备供应,轴承制造材料分为钢材、金属材料等;中游包括不同种类的轴承生产;轴承用钢铁的质量直接影响轴承的强度、耐蚀性和疲劳寿命等关键质量指标。轴承用钢铁的价格变动直接影响到轴承行业原材料采购成本的高低。
轴承行业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汽车行业、工程机械行业、家电和电机行业、风电行业、工程机械、机器人等,下游应用领域广泛。目前,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及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深入推进,汽车、家电等下游产业也处于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此外,“新基建”等政策的实施也为工程机械、能源装备领域带来了增长,下游行业的升级发展为轴承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同时,以重大装备领域为代表的高端轴承广泛应用于精密机床、航天航空、轨道交通、高端汽车、风力发电、大型机械装备等关键领域,高端轴承的进口替代也将为国内轴承产业的发展带来较大的增长空间。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1)万向钱潮股份公司
公司创业50多年来,专门致力于汽车零部件的研发及制造,抢抓汽车“新四化”机遇,提供模块化、系统化、协同化的解决方案。专业生产万向节、传动轴、等速驱动轴、轮毂单元、轴承、制动器、汽车电子、减震器、燃油箱及后处理系统等零部件及总成。传动轴、等速驱动轴、轴承等产品居国内领先。从万向钱潮轴承产销量来看,据统计,2022年万向钱潮轴承产量为7524.9万套,同比下降12.3%,轴承销量为7492.06万套,同比下降10.53%。
(2)国机精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机精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机集团精密工业板块的拓展平台,在轴承、超硬材料、机床工具等方面居国内领先地位。在轴承行业中,集中于高、中端产品,运营主体轴研所、轴研科技。轴研所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轴承行业唯一的综合性研究开发机构,在行业内,以综合技术实力强而知名,拥有24个国家、省部级研发、创新平台或组织,是公司在轴承行业的竞争优势所在。公司长期参与特种轴承的研发和生产,已形成一套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公司主导产品技术含量较高、质量稳定,具有一定的技术门槛,符合国家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发展要求。据统计,截至2023年国机精工营业收入为27.84亿元,同比下降18.98%,其中轴承行业收入为10.38亿元,同比增长5.53%。
五、行业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中低端的通用轴承及零部件领域,国内企业产品已经能够满足市场需要,但在一些中高端领域,国内产品与进口轴承相比,尚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尺寸公差与旋转精度的差距、高速性能的差距、噪音与异音的差距、寿命的差距、特殊工况应用的差距等方面。近年来,国内部分领先企业与海外跨国轴承公司的差距已经逐渐缩小,部分产品达到先进水平,国内轴承产品的竞争能力正逐步提高。此外,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内市场的强劲需求,近些年轴承行业实现了高质量快速发展。从产量来看,截至2022年我国轴承行业产量为259亿套,同比增长11.2%,我国轴承行业已经进入成熟期,行业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中速增长阶段,行业产值与规模难以短期大幅提升,行业竞争加剧,具备竞争力的优秀企业更容易脱颖而出。
六、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轴承产业作为装备制造业的基础之一,直接决定了主机产品的性能、水平、质量和可靠性。轴承作为重要的基础零部件,其发展水平是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具体体现,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工信部等5部门发布的《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将“机械行业:重点提升高端轴承、精密齿轮、高强度紧固件、高性能密封件等通用基础零部件的可靠性水平”列为基础产品可靠性“筑基”工程。此外,随着政府不断加强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视,相关主管部门近年来密集出台产业发展规划,将以重大装备轴承为代表的高端轴承制造列入国家重点发展领域。
(2)我国已经形成了独立、完整的轴承工业体系
随着多年来的持续、快速的发展,我国轴承产业已经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轴承行业消费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同时,随着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培育、成长出一批具有较强研发能力与技术储备的轴承制造企业,国内轴承行业龙头企业已经在部分中高端产品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技术与产品突破,为我国从轴承制造大国向轴承制造强国的战略转型升级打下了较好的产业基础、技术积累和人才储备。
(3)下游应用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轴承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行业、工程机械、通用机械及液压等机械工业、能源、航空等多领域,上述行业的发展为轴承企业产品开拓了广阔的市场。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机械工业行业都处于持续增长状态中。
(4)高端轴承进口替代市场空间较大
受制于我国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工艺研究开发能力的不足,我国在重大装备为代表的精密制造领域水平还存在较大进步空间,精密制造设备的加工水准又制约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的生产制造。正因为此,我国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再造产业基础的目标。随着我国轴承行业技术研发能力的提升,我国轴承企业将持续发力以重大装备轴承为代表的高端产品,涵盖高端汽车、精密机床、航空航天、轨道交通、风力发电、大型机械装备等下游领域,实现高端轴承产品的进口替代。上述高端轴承领域的市场空间巨大,实现相关产品的进口替代将为我国轴承产业发展提供较大的市场增长空间。
2、不利因素
(1)国际先进企业进入中国对本土企业的冲击
我国轴承生产商跟国际先进企业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国外优秀厂商在生产技术生产装备、检测技术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近年来轴承行业大型跨国公司先后在我国新设立生产基地、扩大生产规模。随着上述大型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生产,未来外资企业产品在中国市场上销量将进一步增加、定价进一步降低,中国本土厂商将面临挑战。
(2)主要原材料的价格波动会带来较大的成本压力
钢材、钢带、钢丝是轴承行业公司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主要原材料成本占成本的比重平均超过50%,主要原材料的价格变化对轴承行业企业毛利率水平及经营稳定性有较大影响。若上述原材料的价格出现较大波动,将对轴承行业企业的采购、库存商品销售等情况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影响盈利水平和经营稳定。
(3)技术水平要求提高
“十四五”期间汽车、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等行业电动化率将逐步提升,导致驱动和传动系统改变,提高了对轴承的重量、载荷、转速等性能指标的要求。随着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轴承应用场景不断拓宽,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零部件的要求不断提高,轴承制造企业是否具备将下游客户需求快速转化为设计方案和产品的研发能力将成为行业竞争中的关键因素。
(4)国内低端产能过剩导致行业竞争较为激烈
与国际轴承竞争市场集中度较高的情况相比,国内轴承企业较为分散,集中度远低于国际市场。与此同时,我国轴承行业还存在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的情形。从业企业分散、低端产能过剩,导致轴承行业产生难以产生良性化竞争。国内轴承从业企业分散、低端产能过剩,低端产品的价格竞争较为激烈,直接影响行业内企业利润的积累,使得产能升级、技术研发投入普遍不足,影响了我国轴承行业的健康发展。
七、竞争格局
1、八大轴承公司占据高端市场,国际化战略是八大公司基本战略
当前,国际八大家仍然占据着国内高端轴承市场的主要份额,国际化战略是八大跨国轴承公司的基本发展战略。世界八大跨国轴承公司在全球建立了多个销售网络与生产企业,在中国均有投资生产轴承以及相关产品的工厂。除此之外,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大和投资水平的提升,八大跨国公司开始在华建立地区总部和技术中心,将运营管理中心和技术中心转移到中国,其设立的中国总部基地和中国工程技术中心规模大、起点高。外资轴承企业的在华投资地点主要选择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东南部和沿海地区,主要以长三角地区为主,并且其技术中心均采取和中国知名高等院校合作方式进行。
2、国内市场企业分散,集中度较低
轴承产品种类规格多,不同种类的轴承在生产工艺、应用领域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大部分轴承企业多聚焦于某一种或几种轴承的生产,不同种类的轴承制造企业之间一般不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受限于企业规模、技术积累等原因,我国轴承行业企业分散、市场集中度较低。尽管国内产品的稳定性、精度等技术指标已经大幅提升,但大都集中于中低端,高端轴承产品以及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与国际八大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在某些核心领域的轴承产品研发甚至还是空白。但国内轴承行业的市场化程度较高、竞争充分,随着行业的持续整合及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入,具备竞争实力的轴承企业能够凭借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在国内市场取得更高的市场份额。未来,国内轴承市场的集中程度将会类似于国际市场,形成以数家头部企业为主的市场竞争格局。
八、发展趋势
中国是世界轴承制造大国,具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能够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配套要求。但是,中国轴承行业依然存在诸多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缺少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服务平台缺失,全行业还未实现由技术模仿和技术跟踪向技术创新和技术集成的转变,普通轴承生产过剩,高性能、高精度、长寿命轴承无法满足需求,高速动车组、风力发电机组传动系统、中高档机床、中高级汽车等领域轴承全部或绝大部分依靠进口。在主机需求拉动下,国家加大了轴承行业科技研发投入和支持力度,实施了轴承“卡脖子”技术攻关项目,给军民高端产品替代进口创造了巨大的空间和机遇。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为轴承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产业政策的引导也推动着行业内企业的技术进步,促进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未来我国轴承行业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集成化、高可靠性、低摩擦、高效率节能与智能化生产制造几个方面。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