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

摘要: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维生素生产和出口国之一。由于国内拥有完善的维生素产业链、丰富的原料供应以及较低的生产成本,中国的维生素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近年来,我国维生素进出口有所下降。2022年,我国维生素进口金额为2.04亿美元,出口金额为33.41亿美元。2023年,我国维生素进口金额下降至1.65亿美元,出口金额下降至27.49亿美元。近年来,中国维生素企业在全球维生素市场上的地位逐渐提升。据统计,中国企业在全球前五大水溶性维生素企业和脂溶性维生素企业中均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中国维生素企业凭借成本优势、规模优势和技术创新,逐渐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未来,我国维生素行业将实现个性化、精准化营养需求以及将加速整合与兼并重组。


、定义及分类


维生素是一类有机化合物,对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微量营养素。它们通常不能由人体自身合成足够的量,因此必须通过食物或补充剂来摄取。维生素在许多生物体内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包括维持身体的健康、促进新陈代谢和细胞功能。维生素按其溶解性和功能可以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两大类,水溶性维生素易溶于水而不易溶于有机溶剂,吸收后体内储存很少,多通过尿液排出;脂溶性维生素易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易溶于水,可随脂肪为人体吸收并在体内储积,排泄率不高。

维生素分类


二、商业模式


1、采购模式


维生素生产企业以科学的市场预测和市场评估为核心制定采购策略。首先,维生素生产企业通过与国内主要供应商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签订长期供货合同,以保证稳定供应和价格优惠;其次,企业将通过市场调研,实时把握市场变动趋势,及时调整采购节奏,使得企业产品始终保持较强的成本优势。企业争取与部分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企业供应渠道的畅通、稳定。


2、生产模式


维生素生产企业生产模式主要采取以销定产和安全库存相结合的生产模式。以销定产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销售预测来制定生产计划,确保生产量与销售量相匹配。这种策略的核心在于减少因市场变化导致的生产过剩或生产不足的风险。以销定产有助于降低库存成本,减少资金占用,并提高资金周转率。同时,由于产品是根据市场需求生产的,因此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安全库存是为了应对市场需求波动、供应链中断等不确定因素而设立的库存。它可以在市场需求突然增加或供应链出现问题时,确保企业能够持续向客户提供产品。安全库存可以降低因市场需求波动或供应链中断导致的缺货风险,保障企业的稳定运营。同时,它也可以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灵活性,以应对突发事件或市场变化。


3、销售模式


维生素生产企业销售模式采用经销、直销和线上零售三种模式进行销售,其中以经销模式为主。经销模式能够利用现有的分销网络,将产品迅速推广到广泛的市场中。通过经销商,企业可以将其产品分销到药店、超市、健康食品店以及其他零售点。直销模式则是生产商直接向消费者或终端用户销售产品,可以省去中间环节,提高利润空间,并且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控制品牌形象和产品质量。直销可以通过企业自己的网站、移动应用程序或专卖店进行。线上零售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销售模式,它让企业能够触及更广泛的顾客群体,特别是年轻消费者。通过在线平台,如电商网站、社交媒体或企业自建的电商系统,消费者可以方便快捷地购买维生素产品。


三、行业政策


1、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维生素行业主管部门主要为国家发改委、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国家发改委负责统筹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监测预测预警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态势趋势,提出宏观调控政策建议。引导民间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向,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升级,制定工业行业规划,指导行业技术法规和行业标准的拟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药品(含中药、民族药,下同)、医疗器械和化妆品安全监督管理。负责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标准管理。负责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注册管理。负责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质量管理。负责组织指导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监督检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要负责组织拟订国民健康政策,拟订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法律法规草案、政策、规划,制定部门规章和标准并组织实施;组织制定国家药物政策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参与制定国家药典等。


维生素行业自律组织主要为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致力于推动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的健康发展。协会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加强行业自律、组织培训与交流等活动,为会员单位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促进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关注饲料添加剂(包括维生素)的生产、使用和质量安全,推动饲料添加剂行业的规范发展。通过制定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组织培训与交流等方式,为饲料添加剂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主要关注维生素等医药保健品的进出口业务,通过加强行业自律、推动行业合作、维护会员权益等方式,为维生素行业的进出口业务提供支持和帮助。


2、相关政策


近年来,我国政府推出许多相关政策促进我国维生素行业的发展。如发改委发布的《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将安全高效环保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含维生素、蛋氨酸、饲料酶)列入全国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政策鼓励外商投资进入维生素行业,尤其是安全高效环保饲料及饲料添加剂领域。外资的引入不仅可以带来资金和技术支持,还能促进维生素行业的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推动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有助于推动维生素行业在技术研发上的创新,如提升维生素产品的生产效率、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等。同时,也有助于企业加大对新型维生素产品的研发力度,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中国维生素行业相关政策


四、行业壁垒


1、技术和资质壁垒


维生素生产涉及复杂的工艺,其工艺原由国际维生素巨头所垄断。维生素生产企业生存和发展需要有较强的整体技术实力,其中产品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水平都非常重要。只有掌握核心技术并具有较强的新产品研发能力和较高生产工艺水平的企业才能获得市场领先优势,这都需要较长时间的实践和积累。另外,在国内外的维生素产品销售都有相关认证资质的要求。因此,短时间内新进入的企业难以复制现有维生素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水平以及取得相关的认证资质,进入该行业的壁垒较高。


2、资金壁垒


维生素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主要在三方面有较大资金投入:一是维生素的生产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维生素产品的生产设备多为专用设备,一旦投入,退出成本较高;二是维生素生产企业的研发投入较高,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持续保持优势,需要不断进行研发投入来提升生产工艺及技术;三是维生素生产企业的环保和安全投入较大,随着我国对环保和安全生产重视程度的提高,维生素生产企业为了持续经营,在该方面的投入持续增加。因此,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将较难进入维生素行业。


3、人才壁垒


我国维生素行业起步相对较晚,维生素行业的人才,尤其是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非常稀缺。原有维生素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培养了企业的维生素行业专家并形成了完善的人才体系,从而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开展和产品的更新迭代。新进入企业对维生素行业人才的培养和持续的人才建设需要较长时间,也是其进入维生素行业的一大障碍。


4、品牌壁垒


维生素的下游企业非常关注维生素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技术能力、供应能力及商业信誉等。下游企业会选择行业中具有品牌知名度的优势企业进行合作,并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下游客户保持长期合作关系,也要求维生素生产企业保持产品品质的持续稳定,并且具有持续、稳定的供货能力。新进入企业很难在短期内形成品牌影响力,成为其进入该行业的障碍。


五、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维生素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生产维生素的原材料,原材料包括石油化工原料及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将上游原料加工为特定的中间体。产业链中游则主要将中间体生产为维生素。维生素下游主要有饲料、医药及食品饮料三个应用领域。


从上游来看:维生素行业的上游主要是原材料供应商,如石油化工原料、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以及合成有机物等。这些原材料的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到维生素产品的生产成本。当原材料价格上涨时,维生素产品的生产成本也会相应增加,可能会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影响整个行业的盈利能力。此外,上游供应商的供应稳定性对维生素行业至关重要。如果上游供应商出现生产问题、质量问题或供应不足等情况,可能会导致维生素产品的生产中断或质量下降,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市场竞争地位。


从下游来看:维生素的下游需求主要为饲料、医药及食品饮料等行业。这些行业对维生素的需求量和需求结构直接影响维生素行业的市场规模和发展方向。全球人口增长、健康意识提升以及畜牧业的发展都可能增加对维生素的需求。

维生素行业产业链
石油化工原料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利华益维远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荣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玉米
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万向德农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雨田农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大豆
中粮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
秦皇岛金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
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植之元油脂实业有限公司
上游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天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兄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游
医药
饲料
食品饮料
下游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1)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9年,并于2004年作为国内中小企业板第一股在深交所成功上市。这是一家专注于营养品、香精香料、高分子新材料和原料药生产的国家认定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新和成是全球维生素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其维生素产品包括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C、蛋氨酸、维生素D3、生物素、辅酶Q10、虾青素等,主要用于饲料添加剂和食品添加剂。其中,维生素E和维生素A的份额在全球领先。2020-2022年,新和成营业收入逐年上涨。2023年,新和成营业收入151.17亿元,同比减少5.13%。2024年1-3月,新和成营业收入为44.99亿元,同比上年同期增长24.54%。

2020-2024年3月新和成营业收入情况


(2)江西天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天新药业主要从事单体维生素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包括维生素B6、维生素B1、生物素、叶酸、维生素D3、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维生素E粉等。公司是全球维生素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尤其是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领域。除了在国内市场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外,天新药业的产品还出口到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非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据统计,我国VB6、VB1出口均主要以天新药业为主,显示了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近年来,天新药业维生素产品营业收入逐年下降,到2023年,天新药业维生素产品营业收入为17.83亿元,同比减少19.14%。营业收入下降的原因主要系维生素行业供需压力变大、产品价格低迷,公司维生素产品价格下降所致。

2021-2023年天新药业维生素营业收入情况


六、行业现状


我国维生素出口远大于进口,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维生素生产和出口国之一。由于国内拥有完善的维生素产业链、丰富的原料供应以及较低的生产成本,中国的维生素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近年来,我国维生素进出口有所下降。2022年,我国维生素进口金额为2.04亿美元,出口金额为33.41亿美元。2023年,我国维生素进口金额下降至1.65亿美元,出口金额下降至27.49亿美元。2024年1-3月,我国维生素进口和出口金额分别为0.41亿美元、7.42亿美元。

2019-2024年3月中国维生素进出口情况


七、发展因素


1、机遇


(1)健康意识提升


健康意识的提升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趋势。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和营养状况。维生素作为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营养素之一,其市场需求也随之增加。消费者对维生素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不断提高,他们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功效,愿意为高品质的维生素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因此,健康意识的提升为维生素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机遇。


(2)市场需求增长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关注度日益增强。维生素作为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不可或缺的微量营养素,其市场需求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消费者对维生素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较高,愿意为高品质的维生素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此外,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他们对维生素等营养保健品的需求也将进一步推动市场的增长。因此,对于维生素行业而言,市场需求的增长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


(3)科技进步


科技进步是推动维生素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生物技术、化学工程等领域的不断发展,维生素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新的生产方法不仅提高了维生素的产量和纯度,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同时,科技的进步也为维生素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使得企业能够开发出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维生素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2、挑战


(1)原材料价格波动


维生素行业的原材料价格波动是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由于维生素的主要原材料如石油化工原料、农作物等价格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气候变化、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价格波动较大。这种不稳定性给维生素企业的成本控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企业需要时刻关注原材料价格的变化,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应对,否则可能会面临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的风险。


(2)维生素专业人才缺乏


随着维生素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然而,目前维生素行业面临着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一方面,由于维生素行业属于传统行业,对于新兴人才的吸引力相对较弱;另一方面,行业内现有的专业人才数量有限,难以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这导致企业在技术研发、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都面临着人才短缺的困境,制约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3)环境监管力度加强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环保法规日益严格,维生素行业也面临着越来越严格的环保监管。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环保设施建设、废弃物处理等工作,以满足环保要求。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也对企业的生产工艺、设备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环保监管力度的增加也使得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否则可能会面临严厉的处罚。


八、竞争格局


从维生素细分品类来看,维生素多数细分种类的市场集中度较高,其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7及维生素B9,已形成典型的寡头垄断格局;而维生素C由于技术壁垒较低,行业产能过剩严重,虽也呈现5家厂商掌握主要产能的格局,但行业中小产能过多,产能过剩严重,行业集中度偏低。近年来,中国维生素企业在全球维生素市场上的地位逐渐提升。据统计,中国企业在全球前五大水溶性维生素企业和脂溶性维生素企业中均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中国维生素企业凭借成本优势、规模优势和技术创新,逐渐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全球维生素细分市场竞争情况


九、发展趋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维生素的需求逐渐从“一概而论”向“个性化、精准化”转变。未来,维生素行业将更加注重满足消费者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同时,随着基因测序等技术的发展,精准化营养将成为可能,即根据个人的基因信息定制专属的维生素配方,以达到最佳的营养效果和健康效益。此外,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原材料价格波动等挑战,我国维生素行业将加速整合与兼并重组。一方面,大型企业将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扩大规模,提高市场份额和议价能力,从而更好地抵御市场风险。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则可能通过整合资源、优化生产流程等方式提升自身竞争力,或者寻求与大型企业的合作,实现共赢发展。未来,我国维生素行业将实现个性化、精准化营养需求以及将加速整合与兼并重组。

中国维生素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