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

摘要:我国茯苓产业供需稳定,自给自足能力强,受国内外市场需求驱动显著。从产量来看,自2016年至2021年,茯苓产量稳步上升,尤其是2019年至2021年间,产量激增,显示出强大的市场潜力和生产能力。在2022年,尽管总产量略有下降,但仍旧保持在高位,达到25.2万吨,较2021年下降4.1%。在出口方面,我国茯苓的出口量在近几年呈现波动趋势,2022年出口5806.8吨。从需求量来看,我国茯苓的需求持续增长,与产量增长趋势相符。2022年,尽管产量略有下降,但需求量仍保持在高位,达到24.7万吨。


一、定义及分类


茯苓,又称云苓、松苓、茯灵,为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菌目、多孔菌科、茯苓属,多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之一,也是常用大宗中药材之一,社会年需求量在万吨以上。茯苓为药食两用,具有益气宁心、健脾胃、利水渗湿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虚食少、痰饮眩晕等症。茯苓衍生物——羧甲基茯苓多糖具有增强人体免疫、抗肿瘤、抗病毒、保肝降酶的功效。品类来看,云南的“云苓”、湖北的“九资河茯苓”、福建的“闽苓”、安徽的“安苓”、四川的“川苓”已成为国内主流茯苓产品,其中“云苓”质量最优,“安苓”产量最大。

我国茯苓主要品类分类及产区


二、商业模式


1、种植模式


目前茯苓人工栽培区域较为集中,主要在云南、湘黔、大别山等地区,各区域都有着独特的产业基础。在福建、河南、广西等地区也有人工栽培茯苓。云南楚雄、普洱等地区以人工栽培茯苓为主。传统茯苓老产区多是按照“农副产品”的方式进行茯苓栽培种植和生产,在这样的种植和生产方式下,茯苓产量和质量较低,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一些茯苓新产区大力发展引种、试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茯苓产量与质量。


2、加工模式


目前我国茯苓加工技术主要分为三种:一是传统早期技术,涉及“发汗”等繁琐步骤,以去除内部多余水分并形成特有的皱纹,较少使用;二是简化的“鲜茯苓采收-剥皮-切制-干燥”技术,成本较低但成品率不高;三是“鲜茯苓采收-蒸制-剥皮-切制-干燥”技术,因其成品率高、成色好而成为主流。茯苓炮制步骤后,产品形式多样,包括茯苓块、茯苓片、茯苓粉等,各自具有不同的功效,如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等,差异可能与炮制过程中活性成分的变化有关。


3、销售模式


目前靖州茯苓加工贸易市场加工量占全国总量的 65%左右,其中湘黔地区的茯苓,多以鲜茯苓为主,主要销售到靖州集散大市场,在靖州集散大市场加工后再流通到全国各大药材市场,可以扩大茯苓市场占有率。


三、行业政策


在我国茯苓行业的发展政策背景中,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并持续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从黄冈市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强调利用当地资源禀赋发展茯苓等中药材产业,到云南省林草局制定的《云南省林下中药材种植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旨在加速茯苓等林下中药材的良种化进程和品种推广。上海市政府与安徽省政府的《上海市与六安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则进一步推动茯苓等道地药材的产业发展,建设生物医药药源地加工产业园。四川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四川省中药饮片标准制修订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强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注重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茯苓等中药饮片标准研究。陕西市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强秦岭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亦支持中药材产业全链条发展,助力茯苓等中药材产业实现优势转化。

近年来我国茯苓行业相关政策


四、发展历程


我国茯苓行业的发展历程历经了从初步尝试到现代化产业化的蜕变。建国初期,尽管对茯苓的人工栽培进行了初步尝试,但受限于技术和经验,成果并不显著。到了19世纪60年代,河南、安徽、浙江、云南等地开始广泛采用筒种法,实现了从野外采挖到人工栽培的转变,极大地提高了茯苓的产量并扩大了产区。进入1970年代,茯苓“肉引”栽培技术的完善与推广,使得茯苓种植逐渐规模化,产量进一步提升。随着科研投入的增加,1980年代至1990年代期间,品种改良和选育工作取得突破,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成功选育出茯苓新品种,同时栽培技术也得到了深入研究。进入21世纪后,茯苓种植逐渐步入产业化和现代化轨道,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增长,深加工和产品开发也日益丰富,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科技的不断进步为茯苓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国茯苓种植行业发展历程


五、行业壁垒


1、人才壁垒


人才壁垒是茯苓行业新进入者面临的首要挑战。茯苓种植和加工不仅需要农业和生物科技方面的专业人才,还需要具备丰富市场经验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新进入者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聚集起这样一支高效、专业的团队,导致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和经营管理等方面难以与现有企业竞争。


2、经验壁垒


经验壁垒也是茯苓行业新进入者需要克服的重要障碍。茯苓种植和加工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实践经验,包括菌种选育、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加工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新进入者由于缺乏这些经验,往往难以快速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变化,难以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3、环境壁垒


环境壁垒也对新进入者构成了一定的制约。茯苓种植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较高,需要特定的气候、土壤和生态环境。新进入者如果无法找到适宜的种植区域,或者无法确保种植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性,就会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


4、资金壁垒


资金壁垒也是茯苓行业新进入者需要面对的问题。茯苓种植和加工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购买土地、建设基础设施、采购原材料、研发新技术等。新进入者如果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就难以在市场中立足和发展。


六、产业链


我国茯苓行业产业链涵盖了从上游的种质资源、农药及有机肥料的供应,到中游的种植与加工,再到下游的多元化产品应用。上游环节,优质的种子、农药和有机肥料是茯苓种植的基础,为茯苓的健康生长提供了有力保障。中游环节,四川鑫睿茯苓种植有限公司、靖州县信茯茯苓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企业及合作社,凭借专业的种植技术和规模化经营,确保了茯苓的产量与品质。下游环节,茯苓被广泛应用于中成药、保健品、饲料、化妆品和食品等领域,不仅体现了茯苓的广泛市场价值,也推动了茯苓产业链的深化与拓展。

茯苓行业产业链
种业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农发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甘肃省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新疆塔里木农业综合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农药
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潍坊润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诺普信作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
中农发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大北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
安道麦股份有限公司
华邦生命健康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永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中农立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颖泰嘉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正邦作物保护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肥料
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
山东阜丰发酵有限公司
吉林云天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游
四川鑫睿茯苓种植有限公司
靖州县信茯茯苓种植专业合作社
通江县天丰茯苓种植专业合作社
山阳县丰玉茯苓种植专业合作社
中游
中成药
保健品
饲料
化妆品
下游


七、行业现状


我国茯苓产业供需稳定,自给自足能力强,受国内外市场需求驱动显著。从产量来看,自2016年至2021年,茯苓产量稳步上升,尤其是2019年至2021年间,产量激增,显示出强大的市场潜力和生产能力。在2022年,尽管总产量略有下降,但仍旧保持在高位,达到25.2万吨,较2021年下降4.1%。在进出口方面,茯苓是我国特色的中药材产品之一,进口量相对较少,尤其在2020年和2021年,进口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2022年有所增加,达到346.95吨,主要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波动或特定贸易协议的影响。在出口方面,我国茯苓的出口量在近几年呈现波动趋势,2022年出口5806.8吨。从需求量来看,我国茯苓的需求持续增长,与产量增长趋势相符。2022年,尽管产量略有下降,但需求量仍保持在高位,达到24.7万吨。

2016-2022年中国茯苓供需及进出口量变动


八、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政策利好提供保障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大对中药材种植基地的支持力度、提高中药材质量标准、加强中药材市场监管等。这些政策的实施,为茯苓行业的规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为行业内的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2)技术提升促进行业降本增效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茯苓种植、加工和提取技术得到了显著提升。新的种植技术不仅提高了茯苓的产量和品质,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先进的加工和提取技术能够更好地保留茯苓的有效成分,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这些科技创新的成果,为茯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3)消费趋势转变带来机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度日益增加,对天然、健康、无添加的食材和药品需求不断增长。茯苓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广泛药用价值的中药材,其独特的保健和治疗效果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这种消费趋势的转变,为茯苓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2、不利因素


(1)种植技术和产区加工亟待规范


尽管传统老产区凭借多年的生产实践,形成了有效的茯苓栽培和种植方法,但新产区在茯苓引种栽培过程中,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缺乏标准化操作指导,导致了种植技术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包括栽培菌株来源混乱、随意减少栽培用料、人为提前茯苓采收时间以及使用硫黄熏蒸加工茯苓等问题。这些不规范操作不仅降低了茯苓的产量和品质,更对其药用安全和外贸出口造成了潜在威胁。因此茯苓新产区亟待规范种植、优化生产技术,确保茯苓质量稳定,进而推动整个茯苓产业的健康发展。


(2)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茯苓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发展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持与支撑。当前不少茯苓产区缺乏专业化种植技术、研究推广和服务人才,在茯苓种植生产过程中出现备料不及时、选场随意、缺乏菌种提纯复壮、忽视连作障碍、病虫害防治不当、管理方式不科学、产品生产缺乏创新等问题,问题不仅会对茯苓产业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产生影响,也会阻碍茯苓产业可持续发展。


(3)产业化水平低


不少茯苓产区仍秉承“种茯苓、卖原料”的传统生产思想,只注重茯苓的种植和生产,忽视茯苓深加工产品的研制,部分产区虽然将茯苓制成了中成药、保健食品(如茯苓糕干、茯苓夹饼、茯苓酒),但是缺乏后续产品的跟进,这种以生产为主和采用无产业链支撑的模式导致茯苓产值较低、产业发展前景渺茫。


(4)产品结构单一


茯苓作为中医临床配方、中成药、保健食品原料,据相关资料显示,茯苓在常见中医临床配方中的配伍率高达70%以上,以茯苓为原料的中成药数量多达 293 种,且以茯苓为原料产品出口数量较大。从以上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以茯苓为原料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目前大多数茯苓产区存在“重生产、轻加工”的思想,多以售卖鲜茯苓、初加工茯苓产品为主,不注重深加工产品,再加上这些产区从事茯苓加工与产品开发的企业数量较少或种植、加工技术科技含量低,导致茯苓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较低,不利于茯苓产品的市场细分、扩大茯苓产品知名度,从而导致茯苓产品收益低、效益差。


九、竞争格局


我国茯苓行业的竞争格局呈现多元化和专业化特点。茯苓种植企业凭借其丰富的种植经验和先进的种植技术,为行业提供了稳定且优质的原料来源,成为产业链上游的关键力量。大型综合医药企业则凭借完整的产业链、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研发实力,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多元化产品线和不断创新满足消费者需求。


与此同时,中小型茯苓中药企业以其灵活的经营策略和精细化的管理,专注于茯苓的加工和销售,为市场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这些企业注重产品质量和成本控制,与茯苓种植企业紧密合作,确保原料的稳定供应,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购买渠道。

我国茯苓行业竞争格局


十、发展趋势


我国茯苓行业整体正迎来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技术创新的驱动下,通过引入现代农业科技如智能农业、精准农业等,茯苓的种植效率和产品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为产业升级和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势促使茯苓企业不断创新,推出更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品牌化建设和市场推广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通过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和加大市场推广力度,茯苓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市场份额持续扩大。展望未来,我国茯苓行业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产业不断升级和转型,实现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我国茯苓行业主要发展趋势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