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25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速构建“5+N”未来产业体系[图]

内容概要: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和江苏自贸区三大片区之一,连云港肩负着建设"一带一路"强支点的国家使命。目前,连云港市正以传统产业焕新升级为根基、新兴产业裂变壮大为引擎、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为突破,锚定“向新而进、逐绿而兴”发展路径,以新质生产力激活发展动能,加速构建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矩阵。未来,连云港将深化“链式攻坚”战略,以10条重点产业链与52条细分赛道为抓手,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集群倍增、未来产业破局领航,重点培育成长型新兴产业,构建“5+N”未来产业体系。同步规划低空经济产业园,推进东海、灌南通用机场建设,拓展海洋经济、智慧物流等场景应用,牵引产业集群化发展;加速商业航天海上发射母港布局,抢占深蓝经济制高点;发力生物基材料、功能性原料等战略性新兴领域,推动聚维元创等项目产业化落地。通过强链锻造韧性、补链补齐短板、延链拓展价值,全面构筑具有港城标识度、全国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生态体系。


上市企业:恒瑞医药(600276.SH)、康缘药业(600557.SH)、豪森药业(03692.HK)、中复神鹰(688295.SH)、联瑞新材(688300.SH)、华海诚科(688535.SH)、日出东方(603366.SH)


相关企业:江苏斯尔邦石化有限公司、光大国际(江苏)石化有限公司、江苏瑞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盛虹石化集团有限公司、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锦太洋(连云港)新材料有限公司、中材(江苏)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连云港东睦新材料有限公司、连云港鹏辰特种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复连众风电科技有限公司、国能联合动力技术(连云港)有限公司、重山风力设备(连云港)有限公司、连云港华德石油化工机械有限公司、江苏巨衡机械有限公司、江苏海福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金海岸海洋经济开发有限公司


关键词:江苏省连云港市新质生产力石化化工、新材料、高端装备海洋经济、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绿色能源、前沿材料、低空经济、生物基材料、食品营养原料、生物医药原辅料、功能性化妆品原料


一、新质生产力行业概述


新质生产力(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的新的词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总的来说,新质生产力是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载体的先进生产力。它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支撑。


二、江苏省连云港市经济运行情况


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和江苏自贸区三大片区之一,连云港肩负着建设"一带一路"强支点的国家使命,凭借地处苏鲁交界的区位优势,成为贯通欧亚大陆的重要枢纽。近年来,连云港深入贯彻国家战略部署,精准落实省级政策要求,创新出台110条实施细则和11条工业企业降本增效专项政策,推动经济实现质效双升。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4663.13亿元,同比增长5.8%;2025年一季度延续良好发展态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43.09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50亿元(增长10.4%)、第二产业增加值481.31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517.28亿元(增长5.0%),呈现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2020-2025年Q1江苏省连云港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单位:亿元)


近年来,连云港市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着力构建"4510"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实施海洋经济强市战略,城市能级和战略地位显著提升。2024年,重点产业蓬勃发展:石化产业产值突破2300亿元,奥升德己二胺等重大项目投产,碱厂搬迁升级完成;医药产业产值达700亿元,中华药港投用,获批3个一类新药;新材料产业加速集聚,盛邦芳纶等项目进展顺利;新能源产业迅猛增长,核能供汽项目投产,2500兆瓦可再生能源装机并网;装备制造新增10个首台套重大装备;海洋经济投资超200亿元,建成国家级中心渔港3个。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实施294个"智改数转网联"项目。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2025年一季度增速进一步提升至8.2%,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能。

2020-2025年一季度江苏省连云港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增速


2024年,连云港市多措并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取得显著成效。在政策支持方面,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3条措施,全年新增"四上"企业超1400家,全市经营主体总量突破78万户大关。国企改革迈出新步伐,新组建市海洋集团和人才集团,4家市属国企成功获评AAA主体信用评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设立市级产业投资基金,新增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挂牌企业61家。


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全年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项目294个,成功创建省级5G工厂、智能车间等示范项目20个,新增工业互联网平台4个,"悟空智算"平台算力规模突破4800P。企业培育成果丰硕,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连续八年斩获江苏省省长质量奖。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在国家创新型城市排名中跃升至第52位,较上年提升13个位次。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高效低碳燃气轮机大科学装置进入全面调试阶段,太湖实验室1500吨试验船来连开展科研作业。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成投用,花果山科创走廊科研飞地和"一带一路"技术转移中心实现实体化运作,全年新增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79个、成果转移转化中心5个。科技创新成果丰硕,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17家企业入选省瞪羚企业。此外,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赣榆区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2022-2024年连云港市新增高新技术等企业(单位:家)


三、江苏省连云港市新质生产力政策背景


在中央首次系统阐释新质生产力理论的战略指引下,连云港市2024年率先构建起"创新驱动+产业跃升"政策矩阵,精准对接高质量发展需求。聚焦经济转型升级核心命题,围绕科创金融、跨境电商、人工智能等新赛道出台五大专项政策:以《提升科创金融供给能力实施意见》强化资金链赋能创新链,通过《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激活开放型经济新引擎;同步推出科技创新引领政策包、中医药三年振兴行动方案,并创新制定"人工智能+"政务增值化改革实施方案,形成覆盖要素供给、产业培育、治理升级的立体化政策体系,全面呼应新质生产力对技术革命性突破与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的时代要求。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质生产力相关政策


连云港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锚定新质生产力发展主攻方向,系统擘画"实体筑基、创新领航"的产业升级路径。报告明确以"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为战略基点,通过"五维攻坚"构建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实施先进制造业强链工程,推进石化、新材料等千亿级产业集群能级跃升;二是前瞻布局"5+N"未来产业赛道,强化科技攻关、场景赋能与重大项目牵引;三是深化数实融合新生态,启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力争新增省级智能工厂2个;四是打造科创策源高地,加速高效低碳燃气轮机大科学装置产业化应用,规划建设燃气轮机产业园,重组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构建40个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载体;五是焕新现代服务业动能,创新"消费提振+场景革命"双轮驱动,培育首店经济、夜间经济等新增长极,年内建成13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以全链条服务生态激活城市经济活力。

2025年连云港市发展新质生产力五大任务


江苏省连云港市现代化产业体系


连云港市正以传统产业焕新升级为根基、新兴产业裂变壮大为引擎、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为突破,锚定“向新而进、逐绿而兴”发展路径,以新质生产力激活发展动能,加速构建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矩阵。未来,连云港将深化“链式攻坚”战略,以10条重点产业链与52条细分赛道为抓手,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集群倍增、未来产业破局领航,重点培育成长型新兴产业,构建“5+N”未来产业体系。同步规划低空经济产业园,推进东海、灌南通用机场建设,拓展海洋经济、智慧物流等场景应用,牵引产业集群化发展;加速商业航天海上发射母港布局,抢占深蓝经济制高点;发力生物基材料、功能性原料等战略性新兴领域,推动聚维元创等项目产业化落地。通过强链锻造韧性、补链补齐短板、延链拓展价值,全面构筑具有港城标识度、全国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生态体系。

连云港市现代化产业体系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质生产力产业空间布局及产业链集群


根据《连云港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立足连云港市山海相依、陆海交融的独特空间禀赋,从锚定城市性质、强化核心功能定位及统筹陆海功能分区的战略需求出发,规划构建“两绿筑基、七廊通脉、三轴联动、两片协同”的市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为深化城市集聚效应、延续“向海图强”的空间发展脉络,创新提出“四大组团”协同发展理念,通过激活各组团产业特色与内生动力,推动组团间错位互补、功能联动,形成“组团强核驱动、组团间协同聚力”的发展格局,最终构筑“一湾拥海、两脉融城、三核擎领、四组团并进”的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实现陆海统筹、产城融合的高质量发展。

连云港市构筑“一湾、两脉、三核、四组团”的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连云港市新质生产力产业空间布局以“陆海统筹、集群突破、链式协同”为核心理念,依托“一湾三带四组团”空间架构,重点打造三大战略片区:以徐圩新区为核心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集群,联动灌云、赣榆临港片区形成万亿级绿色化工产业链,推动石化产业向高端聚烯烃、特种工程塑料等新材料领域延伸;以连云港经开区、高新区为双核的新医药与智能装备创新走廊,聚焦创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及工业机器人等赛道,构建“研发孵化—中试转化—规模生产”的垂直创新链;以连云新城、赣榆海洋经济区为前沿的海洋经济与未来产业试验场,布局海上风电装备制造、深海资源开发、商业航天海上发射等新兴领域,并依托国际枢纽海港优势打造跨境电商、冷链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形成“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裂变+未来产业孵化”的梯度发展格局,全面激活新质生产力空间效能。

连云港市新质生产力产业空间布局及产业集群分布情况


连云港市已形成以石化、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呈现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集群发展的格局。盛虹石化、恒瑞医药等骨干企业带动产业链升级,中复神鹰等企业在碳纤维等关键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新能源与海洋经济产业快速发展。当前需进一步提升本地配套率和中小企业创新能力,通过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等措施,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企业生态系统。

江苏省连云港市重点产业链及代表性企业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


连云港市正积极构建“5+N”未来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裂变、未来产业孵化。未来,连云港将深化科技创新,拓展应用场景,优化产业生态,打造具有全国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具体发展趋势如下:


1、传统产业高端化与新兴产业规模化协同发展


连云港市正通过技术升级和产业链延伸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例如,石化产业依托徐圩新区等园区,向高端聚烯烃、特种工程塑料等新材料领域拓展,形成千亿级绿色化工集群;钢铁产业则聚焦高强度紧固件、五金件等精深加工,提升附加值。与此同时,新兴产业加速规模化布局。新医药领域以恒瑞医药、豪森药业等企业为核心,推动创新药研发和高端医疗器械生产;新能源产业加快核能、光伏、风电等项目建设,构建清洁能源体系,并推动储能技术突破;新材料产业则突破碳纤维、高性能纤维等关键技术,拓展电子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应用场景。


2、新兴产业规模化与集群化


连云港市积极培育未来产业,构建新的增长点。深海远海开发领域,依托太湖实验室等平台,推动深海装备制造、海上通信导航、资源开发等特色领域发展,打造全国重要深海产业基地;通用智能领域,布局人工智能系统、智能机器人等细分领域,探索类脑智能前沿技术;低空经济领域,规划起降设施体系,加快东海县、灌南县通用机场建设,拓展特色海洋、物流配送、社会治理等应用场景,牵引带动产业集聚发展。同时,连云港市通过政策引导和场景拓展,推动未来产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3、产业生态协同化与区域协同发展深化


连云港市正深化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和资金链的融合发展。一方面,加强高校院所基础研究、重大科学装置创新策源、龙头企业技术转化,推动“科技—产业—机制”一体化创新;另一方面,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拓展国际市场,推动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发展。此外,连云港市还通过优化人才政策、建设科创平台、完善金融服务等措施,构建更加积极、开放、高效的人才发展新格局,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未来,连云港市将继续深化产业生态协同化与区域协同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文采编:CY379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600-8596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在用润滑油液应用及

监控分技术委员会

联合发布

TC280/SC6在

用润滑油液应

用及监控分技

术委员会

标准市场调查

问卷

扫描二维码进行填写
答完即刻抽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