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况:主动式红外报警器作为安全防范的重要设备,主要通过发射红外光束并感知反射光,当入侵者遮挡或改变光束路径时,报警器会立即触发警报,其快速响应特性使之成为高安全性场所的首选解决方案。如今,主动式红外报警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小区、商场等公共场所,甚至家庭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安全防范意识的日益增强,中国主动式红外报警器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据统计,2024年中国主动式红外报警器行业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129.84亿元增长至433.3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6.26%。随着人们对生活安全的关注程度逐渐提高,主动式红外报警器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应用和发展。未来,主动式红外报警器将融合更多的传感器和智能设备,实现更快、更准确的监测和报警,进一步提高家庭和商业场所的安全保障。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主动式红外报警器也将通过学习自我优化,变得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相关上市企业:海康威视(002415)、银禧科技(300221)、金发科技(600143)、沃特股份(002886)、图南股份(300855)、阳光电源(300274)、南芯科技(688484)、赛微电子(300456)、森霸传感(300701)、歌尔股份(002241)等。
相关企业:深圳市艾礼富红外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永安宝科技有限公司、奥泰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深圳市凌防科技有限公司、江西嘉德物联传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广州鼎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安居宝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泰安伟业科技有限公司、洛阳双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慑力安防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艾礼安安防设备有限公司、深圳市豪恩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黑猫卫士电子有限公司、宁波市振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泰州市姜堰区佳杰电子有限公司、泉州市科立信安防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博联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等。
关键词:主动式红外报警器、市场规模、光电传感器、产量
一、主动式红外报警器行业概述
主动式红外报警器是报警器主动发出红外线,红外线碰到障碍物,就会反弹回来,被报警器的探头接收。主动式红外报警器由发射机和接收机组成,发射机包括电源、发光源、光学系统等;接收机包括光学系统、光电传感器、放大器、信号处理器等。当发射机发射出的红外线经过防范区到达接收机,构成了一条警戒线。正常情况下,接收机收到的是一个稳定的光信号,当有人入侵该警戒线时,红外光束被遮挡,接收机收到的红外信号发生变化,提取这一变化,经放大和适当处理,控制器发出的报警信号。一旦有人员或物体挡住了发射器发出的任何相邻两束以上光线超过30ms时,接收器立即输出报警信号,当有小动物或小物体挡住其中一束光线时,报警器不会输出报警信号。
主动式红外报警器和被动式红外报警器在工作原理、是否需要发射端、安装方式、检测范围、抗干扰性、应用领域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区别。其中,在工作原理上,主动式红外报警器通过红外发射器持续发出光束,并由接收器接收。当光束被遮挡时,接收器无法接收到信号,从而触发报警机制。而被动式红外报警器依赖于探测目标自身发出的红外辐射。当有人或动物等温暖物体进入探测范围时,报警器会感应到红外辐射的变化并触发报警。在应用领域上,主动式红外报警器适用于需要明确划分警戒区域的场合,例如围墙、门窗等。其探测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使得主动型红外报警器在室外安防中具有显著优势。而被动式红外报警器适合室内或密闭空间的安防需求,如家庭、办公室等。无需额外光源且能够探测静止或移动目标的特性,使得被动型红外报警器在室内安防中备受青睐。
二、主动式红外报警器行业发展历程
从发展历程来看,中国主动式红外报警器经历了三个阶段。随着中国安防行业的起步,主动式红外报警器作为高端安防产品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引入中国市场,主要服务于银行、政府机关等关键场所。到1995年左右,国内企业开始尝试仿制国外产品,但红外发射模块等核心部件仍需依赖进口。2003年,深圳、上海等地的企业成功突破红外对射技术,推出国产化主动式报警器,使产品成本大幅降低50%以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进一步推动了安防产业升级,红外报警器在周界防护领域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2015年后,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具备无线传输和联动报警功能的智能红外报警器逐渐成为市场主流。2018年,以华为、海康威视为代表的企业将AI算法融入报警系统,使误报率显著下降30%。2020年,“新基建”政策的实施为智慧城市建设注入新动力,主动式红外报警器在轨道交通、工业园区等场景得到广泛应用。2025年2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发布《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入侵探测器》(GB10408-2025)等11项强制性国家标准,标志着行业规范发展进入新阶段。当前,行业创新重点集中在高精度(如激光红外融合技术)和低功耗(太阳能供电)等前沿方向。
三、主动式红外报警器行业产业链
主动式红外报警器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和零部件,包括塑料、金属材料、电源、发光源、光学系统、光电传感器、放大器、信号处理器等。产业链中游为主动式红外报警器的制造环节,包括产品的设计、系统集成、性能测试以及规模化生产等过程。产业链下游为应用领域,包括商业安防、住宅安全、公共设施、工业安全等领域。其中,在商业领域,主动式红外报警器广泛应用于各类商场、超市、银行及珠宝店等,有效预防盗窃和破坏行为;在住宅领域,常用于家庭安防,确保家庭安全;在公共设施领域,常用于博物馆、图书馆、档案室等,确保文物和资料的安全;在工业领域,常用于监控生产线上的重要设备和原材料,防止盗窃和破坏行为的发生。同时,在一些危险区域,如高温、高压等环境,主动式红外报警器也可以实时监测人员的活动情况,一旦有人员误入危险区域,便会立即触发报警,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主动式红外报警器接收机由光学系统、光电传感器、放大器、信号处理器组成,其中,光电传感器作为核心部件,主要负责将接收到的红外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其性能直接决定了报警器的探测灵敏度和响应速度。通过高精度光电转换,光电传感器能够准确识别由发射机发出的红外光束变化,当光束被遮挡或中断时,光电传感器会迅速生成相应的电信号变化,为后续的放大器和信号处理器提供原始数据输入,从而触发报警机制。光电传感器的可靠性、抗干扰能力和环境适应性是确保整个报警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尤其在复杂环境或长距离监测场景中,其作用更为突出。近年来,报警器、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持续拓展扩张,带动我国光电传感器产量持续增长。据统计,中国光电传感器行业产量从2016年的14.4亿只增长至2023年的115.2亿只,年复合增长率为34.59%,2024年中国光电传感器行业产量约为128.4亿只。未来,随着传感技术的持续突破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光电传感器将在精度提升、功耗优化和智能化水平等方面实现新的跨越,为主动式红外报警器等安防设备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撑。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主动式红外报警器行业市场产销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报告》
四、主动式红外报警器行业发展现状
主动式红外报警器作为安全防范的重要设备,主要通过发射红外光束并感知反射光,当入侵者遮挡或改变光束路径时,报警器会立即触发警报,其快速响应特性使之成为高安全性场所的首选解决方案。如今,主动式红外报警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小区、商场等公共场所,甚至家庭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安全防范意识的日益增强,中国主动式红外报警器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据统计,2024年中国主动式红外报警器行业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129.84亿元增长至433.3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6.26%。随着人们对生活安全的关注程度逐渐提高,主动式红外报警器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应用和发展。未来,主动式红外报警器将融合更多的传感器和智能设备,实现更快、更准确的监测和报警,进一步提高家庭和商业场所的安全保障。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主动式红外报警器也将通过学习自我优化,变得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五、主动式红外报警器行业企业格局和重点企业分析
全球主动式红外报警器行业呈现明显的梯队化竞争格局,市场参与者根据技术实力、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分为三个主要梯队。第一梯队由霍尼韦尔、博世、泰科等国际巨头主导,这些企业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完整的安防解决方案和全球化的业务布局,长期占据高端市场,产品广泛应用于政府、金融、交通等对安全要求严苛的关键领域。第二梯队包括艾礼富、奥泰斯、永安宝、凌防、海康威视、嘉德、大洪、万宝泽等企业,它们在技术水平和市场规模上虽略逊于第一梯队,但凭借性价比优势和本地化服务,在家庭及中小型企业安防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能够满足多样化的中端市场需求。第三梯队则由众多规模较小的企业组成,主要面向低端市场或特定区域市场,产品以基础功能为主,竞争激烈且市场集中度较低。
当前,中国主动式红外报警器主要包括艾礼富、永安宝(YOABO)、奥泰斯、凌防、海康威视、嘉德、大洪、万宝泽、柯泰、安之翼、慑力、艾礼安、豪恩、黑猫卫士、安信威、佳杰、科立信、博联智慧等品牌。其中,海康威视是主动式红外报警器领军企业,依托其在智能安防领域的深厚积累,构建了集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公司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将主动式红外报警器与视频监控、AI分析、物联网平台深度整合,打造出智能化的周界安防解决方案,其产品以高精度探测、低误报率和强大的环境适应性著称。
1、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专注技术创新的科技公司。公司秉承“专业、厚实、诚信”的经营理念,践行“成就客户、价值为本、诚信务实、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二十余年来,海康威视以视频技术为起点,逐步构建和完善以物联感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核心的智能物联(AIoT)技术体系,为千行百业提供安防和场景数字化产品与服务。公司的产品和技术,已在杭州亚运会、G20杭州峰会、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APEC会议、北京大兴机场、港珠澳大桥等重大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海康威视致力于将物联感知、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服务于千行百业,引领智能物联新未来:以全面的感知技术,帮助人、物更好地连接,构筑智能世界的基础;以丰富的智能产品,洞察和满足多样化需求,让智能触手可及;以创新的智能物联应用,建设便捷、高效、安心的智能世界,助力人人享有美好未来。从经营情况来看,2024年海康威视智能物联产品及服务营业收入为924.96亿元,同比增长3.53%。
2、深圳市艾礼富红外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市艾礼富红外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自产自销防盗报警设备及配件的产销一体化企业。公司管理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松白路丽河工业园2栋,生产部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油松路中泰科技产业园。艾礼富公司致力于安防行业,制造经营产品主要聚焦于商用防盗报警、智能家居等系列,为世界各地安防运营商及工程商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公司主要经营防盗报警业务、高清监控业务和智能家居业务,在防盗报警业务中,公司向安防工程商、保安运营企业提供统一平台、统一体验、具有良好弹性的防盗报警解决方案,支撑大型小区联网报警系统无阻塞地传送和交换报警数据流,帮助安防工程商简化施工及其平滑演进到更高级的城市联网报警系统,快速部署业务和简单运营,降低网络CAPEX和OPEX。同时,艾礼富红外技术有限公司专业服务解决方案与安防运营商深度战略协同,应对无缝演进、用户感知、运营效率和收入提升等领域的挑战,助力客户实现商业卓越。
六、主动式红外报警器行业发展趋势
1、低功耗设计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电池技术的进步,中国主动式红外报警器行业正朝着低功耗方向持续优化。新一代产品采用高效光电转换模块和智能休眠技术,在保持探测性能的同时显著降低能耗。太阳能供电系统的集成使户外设备摆脱布线限制,特别适合偏远区域部署。芯片级功耗管理方案的普及,让设备待机电流可控制在微安级,大幅延长续航时间。未来,结合能量收集技术,有望实现设备在特定场景下的永久续航,为安防系统的可持续运行提供保障。
2、高灵敏度探测
环境适应性的提升推动着探测器灵敏度技术的革新。通过优化光学系统设计和采用高性能光电传感器,现代产品已能识别更微弱的信号变化。自适应增益控制算法的应用,使设备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保持稳定性能。纳米级滤光片的引入有效抑制了杂散光干扰,探测距离突破传统限制。未来,量子点传感等前沿技术的商业化,或将重新定义红外探测的灵敏度标准,实现亚毫米级的位移监测能力。
3、多模态检测融合
单一红外探测正加速向多传感器融合演进。激光测距、毫米波雷达与红外对射的协同工作,构建了立体化监测网络。深度学习算法实时分析多源数据,有效区分真实入侵与环境干扰。热成像技术的引入使系统具备温度感知维度,大幅提升复杂场景下的识别准确率。未来,随着传感器微型化技术的发展,单台主动式红外报警器设备可能集成更多检测模式,形成全方位的智能感知体系,彻底改变传统周界防护的运作方式。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主动式红外报警器行业市场产销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主动式红外报警器行业市场产销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主动式红外报警器行业市场产销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报告》共八章,包含中国主动式红外报警器产业链全景及产业链布局状况研究,中国主动式红外报警器行业重点企业案例分析,中国主动式红外报警器行业市场及投资战略规划策略建议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