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25年中国演唱会行业产业链、票房收入及分布、演出场次、观看人数、参与主体及行业发展趋势研判:已经产生了广泛的社会与文化效应,市场将持续扩大[图]

内容概要:演唱会是一种具有艺术属性的商业演出,是一种以音乐表演为核心的现场娱乐活动。演唱会作为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复苏。在我国,演唱会不仅成为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成为推动城市旅游和经济发展的新型旅游资源。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统计,2024年演出市场最亮眼的品类为“大型演唱会”,总票房突破260亿元,同比增长78.1%;大型演唱会演出场次2700场;观众人数超过2900万人次;较2023年增长45%。2024年累计超450名艺人举办大型演唱会,较2023年增加29.5%。观看音乐演唱会这一实践活动已成为青年群体中的新风尚,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与文化效应。中国演唱会在政策支持、消费需求增长、技术创新和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推动下,市场将持续扩大,行业前景广阔。


上市企业:慈文传媒(002343.SZ)、北京文化(000802.SZ)、芒果超媒(300413.SZ)、利亚德(300296.SZ)、洲明科技(300232.SZ)、浩洋股份(300833.SZ)、遥望科技(002291.SZ)、、安邦护卫(603373)、猫眼娱乐[01896]


相关企业:上海华人文化演艺有限公司、上海锐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华润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大麦文化传媒发展有限公司、


关键词:演唱会总票房、大型演唱会演出场次、演唱会观看人数、举办大型演唱会艺人数量、演唱会参与主体、演唱会行业前景、演唱会行业发展趋势


一、演唱会行业定义


演唱会(Concert)是指在观众前的现场表演,通常是音乐的表演。演唱会是一种具有艺术属性的商业演出,是一种以音乐表演为核心的现场娱乐活动,通常由歌手、乐队或音乐团体在特定场地(如体育馆、剧院、音乐节等)面向观众进行演出。其核心特点现场性、商业化及娱乐性。


演唱会就是其中一种非常直观的、能带给观众强烈视听刺激的表演类别,也是直接面对观众的现场音乐表演,其音乐可以是单个歌手或多个歌手的演唱,也可以是乐队与歌手的集体表演,演出一般在大型体育场、小型现场演唱场所、剧场和公园等地进行,非公益性的演唱会通常具有商业性质,有着可观的门票和周边收入。



据演出地点及规模大小,演唱会可分为大型演唱会、live演出、剧场音乐演出及音乐节等。根据演出嘉宾的数量,可以分为个人演唱会和群星演唱会两种。个人演唱会是由一名歌手单独举办,而群星演唱会则是由多名歌手根据特定的主题进行。演唱会也可以按表演频率划分为单场演唱会和巡回演唱会。单场演唱会就只有专属的这一场,而巡回演唱会则会按照不同的区域进行,分为国内巡回和全球巡回演唱会。

演唱会的分类

演唱会的分类



演唱会行业属于现场娱乐(LiveEntertainment)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音乐录制、数字流媒体共同构成现代音乐产业的核心业态。在我国,演唱会不仅成为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成为推动城市旅游和经济发展的新型旅游资源。

演唱会活动与旅游活动的联动


二、演唱会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以演唱会为代表的娱乐项目越来越受欢迎。演出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构成,丰富了大众精神文化生活,也为城市发展持续注入活力。疫情过后,全国演出市场逐渐复苏,2023年全国演出市场快速恢复至疫情前水平。2024年,多地政府部门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演出市场高质量发展。演出行业已成为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和拉动文旅消费的重要力量。2024年中国演出行业发展现状呈现出整体上行的态势,全国演出市场总体收入796.29亿元,较2023年同比增长7.61%,较2019年增长39.14%。其中演出票房收入579.54亿元。

2013-2024年中国演出行业整体经济规模及结构


演唱会作为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复苏。在我国,演唱会不仅成为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成为推动城市旅游和经济发展的新型旅游资源。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统计,2024年演出市场最亮眼的品类为“大型演唱会”,总票房突破260亿元,同比增长78.1%;大型演唱会演出场次2700场,观众人数超过2900万人次;较2023年增长45%。2024年累计超450名艺人举办大型演唱会,同比去年增加29.5%。大型演唱会当中,79.7%的项目为巡演项目。其中既有艺人延续巡演计划,也有许多艺人在启动他们的新巡演。

中国大型演唱会发展现状分析


演唱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城市的文化内核。“在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同时,各个城市应当因地制宜,找到适合自身的演艺经济发展模式,使文艺IP和城市形象相得益彰,推动文化旅游更好地赋能经济社会发展。2024年,一线城市演唱会收入占比29.9%,较2023年减少2.7个百分点。其中,上海、北京依次位于一、二位;二线城市演唱会收入占比达到61.9%,较2023年增加5.7个百分点。

2023-2024年中国演唱会TOP10城市及票房分布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演唱会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产业前景研判报告


三、演唱会行业产业链


演唱会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的社会现象,能带动城市文旅、交通、住宿、餐饮、零售、文创等相关行业消费的增长。演唱会行业是一个涉及多个环节的复杂产业链体系,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歌手、乐队、经纪公司以及主办公司进行内容制作,以及麦克风、电子屏幕、扬声器、舞台灯光设备等相关设备;演唱会位于行业中游,涉及票务平台、演出场馆(育馆/场、剧院、剧场等)、品牌赞助方等;行业下游主要为广大观众,并且衍生当地经济涉及旅游、住宿、交通、饮食等产业链拓展。因此,演唱会演唱会产业链的运作高度依赖各环节协同,头部资源(顶级艺人、稀缺场地)集中化明显,而中小型演出则更依赖本地化资源和粉丝粘性。

演唱会行业产业链


演唱会行业参与主体


演唱会行业涵盖范围广泛,包括内容制作、策划执行、艺人经纪、票务销售、场馆运营等。目前,我国演唱会行业参与主体主要包括华人文化演艺、洲明科技、浩洋股份、大麦、猫眼娱乐、摩天轮、华润集团、阿里体育、北京文化、慈文传媒、芒果超媒、利亚德等。演唱会主办方领域,华人文化演艺是国内龙头公司,旗下有丰富的艺人资源,同时具备丰富的演唱会举办经验。华人文化演艺这样实力雄厚的主办方并不多。当前国内音乐产业较为分散,线下演出一直未能诞生市场份额占绝对优势的头部企业,各个城市都有颇具本地优势的经纪公司。

中国演唱会行业参与主体介绍


华人文化演艺是一家专注于现场娱乐巡演品牌打造和运营的中外合资企业。华人文化演艺在22座城市设有分支机构,通过全资子公司“纷玩岛”推出“票务+文旅新消费+MCN”服务模式,促进文化产业连带消费。2025年一季度主办演唱会场次最多的机构是华人文化演艺,涵盖杨千嬅、林忆莲、邓紫棋、毛不易等头部歌手,单季演出数量占同期市场总量的18.7%。作为华人文化集团的旗下公司,华人文化演艺在内地控股的文娱公司超过30家,因此能承接头部艺人在内地各市的巡回演出。

华人文化演艺布局


六、演唱会行业发展趋势


观看音乐演唱会这一实践活动已成为青年群体中的新风尚,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与文化效应。中国演唱会在政策支持、消费需求增长、技术创新和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推动下,市场将持续扩大,行业前景广阔。未来,数字化技术将深度融入演唱会的各个环节,线上线下融合加速,新兴细分市场不断涌现。区域市场将向二三线城市拓展,跨城观演成为常态。同时,内容创作将更加注重品质,行业整合与规范发展也将成为趋势。

演唱会行业发展趋势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演唱会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产业前景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本文采编:CY315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演唱会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产业前景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演唱会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产业前景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演唱会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产业前景研判报告》共十四章,包含演唱会行业企业分析,2025-2031年中国演唱会行业发展前景分析与预测,中国演唱会行业研究结论及投资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600-8596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在用润滑油液应用及

监控分技术委员会

联合发布

TC280/SC6在

用润滑油液应

用及监控分技

术委员会

标准市场调查

问卷

扫描二维码进行填写
答完即刻抽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