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况:作为全球最大的氯丁橡胶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中国氯丁橡胶(CR)行业在汽车、建筑、电子、医疗等多个下游领域需求持续增长的推动下,展现出较强的发展潜力。2025年1-5月,中国氯丁橡胶(CR)产量为2.72万吨,同比增长15.80%;氯丁橡胶(CR)消费量为2.17万吨,同比增长30.67%。
相关上市企业:中策橡胶(603049)、中化国际(600500)、海南橡胶(601118)
相关企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新树脂(惠州)有限公司、深圳市宝昌隆树脂有限公司、天津科恩建筑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鼎固伟业工程材料有限公司、常州强力电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圣奥化学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尚舜化工有限公司、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天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华密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仙通橡塑股份有限公司、中策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氯丁橡胶(CR)、氯丁橡胶(CR)市场规模、氯丁橡胶(CR)行业现状、氯丁橡胶(CR)发展趋势
一、行业概述
氯丁橡胶(Chloroprene Rubber,简称CR)是由氯丁二烯(2-氯-1,3-丁二烯)通过乳液聚合制得的合成橡胶。其分子结构中含有氯原子,赋予其优异的耐油性、耐候性、阻燃性和化学稳定性,同时具备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弹性。CR是合成橡胶中最早工业化的品种之一,由美国杜邦公司于1931年研发成功(商品名Neoprene)。按其性能和用途分类,氯丁橡胶(CR)可以分为通用型和特种型。
二、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氯丁橡胶(CR)行业发展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
起步阶段(1951年至1959年)。1951年,东北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前身)在实验室合成出氯丁橡胶,标志着中国氯丁橡胶研究的开端。1953年,长春应化所建成5.4吨/月的试验装置,进一步推动了氯丁橡胶技术的国产化。1958年,长寿化工厂投产成功,成为国内首个氯丁橡胶生产基地,初期产能约2000吨/年。
产能扩张阶段(1960年至1979年)。1965年,化学工业部组织技术攻关,长寿化工厂实现设备和工艺改造,试制成功非硫调节型、耐寒型、粘接型氯丁橡胶及氯丁胶乳等新品种。同年,山西合成橡胶集团建成年产2500吨的氯丁橡胶装置。1965-1966年,大同与青岛的0.25万吨/年氯丁橡胶装置相继建成投产,国内产能快速扩张。1975年,国内氯丁橡胶产能达到峰值8.3万吨/年,占全球约20.34%。
技术改造阶段(1980年至1999年)。1987年,长寿化工、山西合成橡胶和青岛化工厂相继引进冷冻凝聚技术,进行装置改扩建,其中青岛化工厂产能提升至1万吨/年。1990年代行业整体维持7万吨/年产能,部分老旧装置停产。
产业整合阶段(2000年至2010年)。2003年,中国启动对进口氯丁橡胶的反倾销调查,为国内产业发展提供了保护。2007年,山西合成橡胶集团与亚美尼亚依里特公司合资成立山纳合成橡胶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年产3万吨的装置。2010年5月,该装置正式投产,成为中国氯丁橡胶产业的重要力量。
转型升级阶段(2000年至今)。2013年,《“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发布,推动氯丁橡胶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发展。2016年底,重庆长寿化工因城市规划需要停产搬迁,并与山西霍家工业合作,成立新公司,建设年产4万吨的新装置。2017年11月,新装置建成投产,标志着中国氯丁橡胶产业进入资源整合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三、行业产业链
氯丁橡胶(CR)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和生产设备,其中原材料包括氯丁二烯、催化剂、溶剂、乳化剂、引发剂、防老剂、调节剂等,生产设备包括聚合釜、乳化设备、脱气装置、包装机、废气处理装置、废水处理系统、安全监控系统等。产业链中游为氯丁橡胶(CR)生产制造环节。产业链下游主要应用于传动带、密封条、胶管、胶板、防水卷材、粘合剂、防腐涂料、电缆护套、绝缘材料等产品。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氯丁橡胶(CR)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
四、行业现状
作为全球最大的氯丁橡胶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中国氯丁橡胶(CR)行业在汽车、建筑、电子、医疗等多个下游领域需求持续增长的推动下,展现出较强的发展潜力。2025年1-5月,中国氯丁橡胶(CR)产量为2.72万吨,同比增长15.80%;氯丁橡胶(CR)消费量为2.17万吨,同比增长30.67%。
2025年6月,中国氯丁橡胶(CR)开工率为38.74%,环比减少31.63个百分点,同比增加16.45个百分点。6月通常为传统需求淡季,汽车、建筑等氯丁橡胶主要下游行业进入生产调整期。汽车领域,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传闻及车企价格战加剧,导致零部件采购需求放缓;建筑行业则因南方梅雨季节影响,防水材料施工受限,间接抑制氯丁橡胶消费。此外,全球贸易摩擦升级,欧盟对华橡胶制品反倾销调查等外部因素,进一步抑制出口订单增长,加剧需求萎缩。
2025年1-5月,中国氯丁橡胶(CR)进口数量为0.69万吨,同比增长12.66%;进口金额为2.37亿元,同比增长12.05%。同期,中国氯丁橡胶(CR)出口数量为1.04万吨,同比下降10.36%;出口金额为2.83亿元,同比下降15.24%。整体来看,我国对氯丁橡胶(CR)对外依赖度在逐渐减小,其进口数量从2020年的1.96万吨到2024年的1.73万吨,而出口数量从2020年的1.10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2.64万吨。
五、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中国氯丁橡胶行业呈现出明显的集中化趋势,其中山西合成橡胶集团与重庆长寿化工是行业的双龙头,山西合成橡胶集团通过连续式聚合釜工艺,单线产能较传统间歇法提升20%-30%,并开发耐高温、耐腐蚀等特种产品,巩固其技术领先地位。重庆长寿化工则依托智能化生产体系,引入物联网与区块链技术,实现供应链透明化管理,产能利用率达行业平均水平以上。
重庆长寿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化的摇篮,其历史可追溯至1939年成立的长寿化工厂(原民国政府兵工署第二十六工厂)。作为我国“一五”计划156个重点项目之一,长寿化工于1958年成功生产出中国第一块工业化氯丁橡胶,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合成橡胶的历史。公司注册商标“长寿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产品覆盖氯丁橡胶、氯酸盐、磺胺系列等四大系列30余种,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出口至30余个国家和地区。
浙江信汇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专注于丁基橡胶及卤化丁基橡胶的研发与生产。公司以“创建受人尊重的化工新材料公司”为愿景,通过技术创新和绿色制造,迅速成长为国内丁基橡胶龙头企业。公司是国内唯一具备氯化丁基、溴化丁基、食品级丁基全牌号产品的企业,年综合产能达20万吨(含盘锦信汇)。其与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合作,建成全球唯一异丁烯基阳离子聚合特种橡胶研发装置平台,承担国家科技项目。
六、行业发展趋势
1、高端化与特种化发展加速
龙头企业如山西合成橡胶集团通过引进杜邦连续式聚合釜工艺,结合自主研发的氯丁橡胶胶乳闪蒸脱气技术,成功开发出DCR114、DCR213等高端型号,产品耐热性提升30%,耐化学腐蚀性达国际领先水平。重庆长寿化工则依托77年技术积累,建成全球首条特种氯丁橡胶生产线。而下游应用领域的拓展进一步推动高端化进程。新能源汽车领域,氯丁橡胶作为电池包密封件、绝缘材料的需求增长;5G通信基站建设中,耐高温氯丁橡胶在电子元件封装中的使用量翻倍。
2、绿色制造成为核心战略
环保政策倒逼行业加速绿色转型。而行业正加大对高性能、环保型氯丁橡胶产品的研发力度。山西合成橡胶集团采用生物基丁二烯原料,单位碳排放下降20%;重庆长寿化工开发循环风技术,后处理工序能耗降低64%,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3、全球化布局深化
中国氯丁橡胶企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深耕。龙头企业如中策橡胶通过欧盟REACH认证,在德国设立研发中心,其在欧洲市场销售额猛增;重庆长寿化工与美国杜邦达成技术合作,其特种氯丁橡胶进入特斯拉供应链。国际竞争策略呈现差异化。欧美市场聚焦技术壁垒,通过定制化产品(如医疗级氯丁橡胶)抢占高端领域。政策层面,“一带一路”倡议带动沿线国家需求,行业国际话语权显著提升。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氯丁橡胶(CR)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氯丁橡胶(CR)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氯丁橡胶(CR)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 》共八章,包含中国氯丁橡胶(CR)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布局状况研究,中国氯丁橡胶(CR)企业布局案例研究,中国氯丁橡胶(CR)行业市场及战略布局策略建议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