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率持续提升,2024年末中国城镇化率达到67%,较1949年的11%提升56个百分点,形成全球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城镇化进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管理复杂度增加,亟需数字化手段提升效率。在此背景下,数字城管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管理方式,正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巨大的潜力。它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城市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精细化,为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与此同时,我国政府积极推动数字化城市管理,如2025年5月发布的《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中,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这为数字化城市管理行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数字城管行业市场规模达到9.69万亿元,同比上涨13.73%。
相关上市企业:数字政通(300075)、中科通达(688038)、佳都科技(600728)、延华智能(002178)、太极股份(002368)、浙大网新(600797)、东土科技(300353)、星网锐捷(002396)、君逸数码(301172)等。
相关企业:科睿特软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电科数智科技有限公司、立得空间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数字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华云中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图元科技有限公司等。
关键词:数字城管行业发展历程、数字城管行业产业链、数字城管行业市场规模
一、数字城管(数字化城市管理)行业相关概述
数字城管是指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依托信息化手段和移动通信技术手段改造行政流程,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及时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的所有城管部件和城管事件信息。对传统城市管理模式而言,数字化城市管理是一场巨大的变革。它具有高效性、精准性、智能化、便携性等特点。
目前,数字城管的管理流程主要分为六个阶段:信息收集阶段、案卷建立阶段、任务派遣阶段、任务处理阶段、处理反馈阶段、核查结案阶段。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自2003年以来,日渐成熟、完善,实现了城市管理从粗放到精细、从静态到动态、从开环到闭环、从分散到集中的转变,全面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具体来看,2003年为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研究启动阶段。数字政通作为“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课题组成员,开始研究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2004年为系统上线阶段。“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并获得专家的高度肯定。2005年为推广试点阶段。其中7月,“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在城市管理中取得突出成效,被建设部确认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并在全国推广,首批公布了南京鼓楼、杭州等十个试点城市;8月,建设部成立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并颁布了相关行业标准;9月,南京市鼓楼区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投入运转,成为首个通过验收的试点项目。同年年底,上海长宁、卢湾两区数字城管系统也通过验收并投入运转。2006-2007年行业进入深化推广阶段。2006年3月,建设部公布了第二批郑州、台州、诸暨等17个试点城市;2006年4月,杭州、扬州两数字城管系统顺利建成并投入运转,创造了不同的典型模式;2007年1月,“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获得华夏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4月,建设部公布了第三批24个试点城市,至此试点城市已达51个,覆盖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2008-2010年,行业处于全面推广阶段。建设部办公厅确立2008年到2010年为数字城管全面推广阶段,要求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和条件具备的县级市全面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2010年至今,“数字城管”逐渐向集约集成、数字智能、移动应用的“智慧城管”迭代升级。
二、数字城管(数字化城市管理)行业产业链
从产业链来看,数字城管行业上游主要包括软硬件供应商,包括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GIS、感知硬件设备、网络传输硬件设备等。中游是指数字城管行业。下游是指应用领域,即城市管理。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数字化城管能够为城市规划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持,帮助决策者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在交通管理方面,数字城管可以实时监控交通状况,优化交通流量分配,减少拥堵现象。在公共安全方面,通过数字化城管的帮助,城市管理者可以迅速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如火灾、地震等,保障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数字城管(数字化城市管理)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趋势研判报告》
三、数字城管(数字化城市管理)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率持续提升,2024年末中国城镇化率达到67%,较1949年的11%提升56个百分点,形成全球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城镇化进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管理复杂度增加,亟需数字化手段提升效率。在此背景下,数字城管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管理方式,正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巨大的潜力。它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城市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精细化,为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与此同时,我国政府积极推动数字化城市管理,如2025年5月发布的《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中,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这为数字化城市管理行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数字城管行业市场规模达到9.69万亿元,同比上涨13.73%。
四、数字城管(数字化城市管理)行业竞争格局
目前,数字城管行业呈现“头部企业主导+垂直领域深耕”格局。头部企业依托技术积累与生态优势,提供全栈式解决方案;垂直领域企业聚焦智能交通、智慧安防等细分赛道,通过场景化创新形成差异化竞争力。目前,行业内相关企业主要包括北京数字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中科通达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佳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延华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1、北京数字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数字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01年,2010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甲级测绘资质企业,拥有22项发明专利和近400多项软件著作权。公司致力于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城市管理精细化、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智能化、智算中心建设运营以及新型智慧城市运营服务等核心业务领域。通过多年发展与积累,在全国500多个市、1200多个区(县)成功建设超过5000个数字化平台项目,服务人口数量超过5.5亿人,服务城市建成区面积超过70%。从企业经营业绩来看,2024年公司智慧城市管理实现营业收入7.13亿元,同比下降41.20%。
2、武汉中科通达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中科通达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6月,是一家业务高度聚焦公安信息化领域的规模以上企业。公司产品和技术深度融合国家信创产业发展战略,以视频图像处理、大数据技术为基础,在视频云+、公安大数据治理、关系图谱及技战法模型、情指勤舆—体化、精细化交通治理、智慧平安小区及智能化基层警务等领域,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平台产品、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市场覆盖湖北全省,辐射北京、天津、山东、湖南、宁夏、内蒙、新疆、江西、安徽、山西、陕西、浙江等多省市。从企业经营业绩来看,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0.37亿元,同比下降31.04%;归母净利润0.05亿元,同比上涨7.79%。
五、数字城管(数字化城市管理)行业发展趋势
1、政策驱动加速行业发展
国家对数字城管行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政策红利持续释放。202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其中提出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城市建设、测绘遥感、城市运行管理等各有关行业、领域信息开放共享,汇聚基础地理、建筑物、基础设施等三维数据和各类城市运行管理数据,搭建城市三维空间数据模型,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信息化水平。在政策的作用下,未来数字城管行业市场规模将呈现上升状态。
2、技术融合提升管理效能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化城市管理将朝着更加智能化、集成化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应用将进一步深化,数字化城市管理能够更精准地预测城市运行中的问题,并提供更优化的解决方案。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将使城市中的设备和设施实现更广泛的连接和交互,形成一个更加紧密的智能网络。同时,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有望融入城市管理,为决策和规划提供更加直观和沉浸式的体验。
3、行业走向协同共治
从条线治理向协同共治转变,数字化城市管理将打破传统部门间的壁垒。以 “一网统管” 为核心,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无缝对接,高效协同。例如,城市管理部门、公安部门、交通部门等通过统一的数字化平台,在处理城市突发事件时可实现信息实时共享、联动指挥,提升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数字城管(数字化城市管理)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趋势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数字城管(数字化城市管理)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趋势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数字城管(数字化城市管理)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趋势研判报告》共九章,包含中国数字城管典型企业案例解析,中国数字城管的发展环境及潜力,中国数字城管的投资机会及建议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