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研判2025!中国闪烁体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重点企业分析:业在国家战略与技术革新驱动下高速发展,2024年市场规模达134亿元[图]

内容概况:近年来,中国闪烁体行业在国家战略布局与技术革新的双重驱动下,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依托半导体照明、核物理探测、医疗成像等领域的突破性应用,行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并在关键材料国产化、高端设备制造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2024年,中国闪烁体行业市场规模为134亿元,同比增长11.67%。具体而言,半导体照明领域对高灵敏度闪烁体的需求,推动了稀土掺杂晶体生长技术的突破;核物理探测领域则通过超长BGO晶体(600mm级)的研发,实现了对高能粒子的精准捕捉;医疗成像领域更是以LYSO晶体为核心,助力国产PET/CT设备在三甲医院的渗透率突破40%。


相关上市企业:御光科技(839157)、奕瑞科技(688301)


相关企业: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包钢稀土有限责任公司、广晟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烁杰晶体材料有限公司、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晶盛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万东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闪烁体、闪烁体市场规模、闪烁体行业现状、闪烁体发展趋势


一、行业概述


闪烁体是吸收高能粒子或射线后能发光的材料,作为辐射探测的核心元件,广泛应用于医学影像、高能物理及安检等领域。其通过能量吸收与退激过程释放光子,实现对辐射的探测与分析。按材料性质可分为无机和有机两大类。无机闪烁体以掺杂激活剂的晶体为主,如碘化钠(铊)、锗酸铋(BGO)等,具有高密度和抗辐射性;有机闪烁体包括苯环化合物和新型铜碘团簇基材料,发光机制基于分子跃迁或激子复合。

闪烁体分类


闪烁体,这一特殊材料,在放射医学及核医学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吸收高能光子并发出可见光,成为探测器的关键组件,更是CT技术的核心机密。从早期材料如NaI到新型陶瓷闪烁体,如今闪烁体在性能上不断改进。优秀的闪烁体需满足多项严格标准,包括高光输出、快速衰减时间、低余晖效应等,以确保CT扫描的准确性和成像质量。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闪烁体材料如闪烁陶瓷的多晶体材料不断涌现。

闪烁体基本原理


二、行业产业链


闪烁体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稀土氧化物(氧化镥、氧化钇等)、碱卤化物(如NaI、CsI等)等原材料,以及气相沉积设备、晶体生长炉、切割机、研磨机、抛光机、荧光光谱仪、辐射探测器测试平台等生产设备。产业链中游为闪烁体生产制造环节。产业链下游主要应用于医疗影像设备、工业无损检测、高能物理实验装置等领域。

闪烁体行业产业链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人们对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对医疗诊断的需求不断增加。CT设备作为一种重要的医学影像诊断工具,其在疾病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特别是在肿瘤、心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诊断中,CT设备的应用广泛,推动了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2024年,中国CT设备行业市场规模为255亿元,同比增长15.91%。CT设备的核心部件之一是探测器,而闪烁体是探测器的关键材料。闪烁体能够将X射线转化为可见光,进而被光电转换元件转化为电信号,最终形成图像。高性能的闪烁体材料直接影响CT设备的成像质量、检测效率和诊断准确性。因此,闪烁体的技术进步和市场供应对CT设备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2016-2024年中国CT设备行业市场规模情况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闪烁体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三、市场规模


近年来,中国闪烁体行业在国家战略布局与技术革新的双重驱动下,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依托半导体照明、核物理探测、医疗成像等领域的突破性应用,行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并在关键材料国产化、高端设备制造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2024年,中国闪烁体行业市场规模为134亿元,同比增长11.67%。具体而言,半导体照明领域对高灵敏度闪烁体的需求,推动了稀土掺杂晶体生长技术的突破;核物理探测领域则通过超长BGO晶体(600mm级)的研发,实现了对高能粒子的精准捕捉;医疗成像领域更是以LYSO晶体为核心,助力国产PET/CT设备在三甲医院的渗透率突破40%。

2020-2024年中国闪烁体行业市场规模情况


四、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中国闪烁体行业在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的双重驱动下,已形成“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在无机闪烁体领域,眉山博雅凭借800公斤级碘化钠晶体量产技术打破国际垄断,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通过一维钙钛矿闪烁体(如Cs5Cu3Cl6I2)的研发,实现高分辨动态X射线成像,技术指标超越传统CsI:Tl材料。有机闪烁体领域,西北工业大学黄维院士团队开发的温度自适应有机磷光-TADF双发射材料,空间分辨率达21.7 lp/mm,推动医疗与工业检测场景的升级。

中国闪烁体行业代表性企业简介


眉山博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四川省眉山市,是一家专注于稀土后端产业链及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导产品为LYSO(硅酸钇镥)闪烁晶体,广泛应用于高端核医学影像设备(如PET-CT)及工业激光器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L(Y)SO闪烁晶体制备技术”打破国外垄断,获评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该技术使国产PET-CT设备成本降低超50%,推动医疗设备国产化。

眉山博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闪烁晶体产品简介


奕瑞新材料科技(太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上海奕瑞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专注于闪烁晶体、闪烁陶瓷及辐射探测器核心材料的研发与生产。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医疗影像、安检安防及工业检测领域。公司开发多系列闪烁材料,包括钨酸镉(CdWO4)、碘化铯(CsI)、GAGG闪烁晶体及GOS闪烁陶瓷,持有42项专利及4项软件著作权。2025年获得“闪烁体阵列温变性能测试装置”专利,提升探测器测试精度;2024年申请“柔性闪烁屏”专利,通过柔性支撑层设计提高可见光透过率,优化探测器性能。

奕瑞新材料科技(太仓)有限公司部分闪烁体产品简介


五、行业发展趋势


1、技术革新与材料突破,高性能与多元化并行


中国闪烁体行业正经历从技术跟跑到部分领域领跑的转变,核心驱动在于材料创新与工艺突破。现阶段,LYSO(硅酸钇镥)晶体凭借0.8%的能量分辨率和30ns的衰减时间,已成为PET-CT设备首选材料。有机塑料闪烁体在辐射监测领域渗透率提升,其成本优势与可塑性特点带动中国辐射监测设备厂商的采购量。新兴材料方面,郑州大学开发的钙钛矿量子点闪烁体(ZnS(Ag)-CsPbBr3异质结)实现高光产额(较传统材料提升3倍)与纳秒级响应,2026年可形成年产5吨的规模化生产能力。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发的CsPbBr3量子点闪烁体已进入产业化阶段,光产额效率达6%,支持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


2、市场需求与应用拓展,医疗主导、工业与科研双轮驱动


医疗领域仍为闪烁体最大应用市场。癌症早筛普及与国产替代是核心驱动力。工业检测领域受益于新能源电池缺陷检测需求,锂电厂商对LYSO晶体采购量大幅增长。科研市场则因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建设(如ITER项目)带动。新兴场景中,柔性闪烁体材料在可穿戴辐射监测设备的应用潜力巨大。量子点闪烁体(QDS)将于2027年进入商业化阶段。此外,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晶圆检测需求爆发等。


3、加快产业链国产替代化,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闪烁体行业的产业链整合与协同发展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实现协同创新和协同发展,将有助于提高闪烁体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企业需要加强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合作,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和成本控制。同时,通过与下游应用领域的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或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新产品和拓展新市场,将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此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确保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也将成为企业在未来竞争中保持优势的关键。通过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协同效应的发挥,中国闪烁体行业将逐步形成以本土企业为主导的竞争格局。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闪烁体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本文采编:CY407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5-2031年中国闪烁体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闪烁体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闪烁体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共十一章,包含2020-2024年闪烁体行业各区域市场概况,闪烁体行业主要优势企业分析,2025-2031年中国闪烁体行业发展前景预测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600-8596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在用润滑油液应用及

监控分技术委员会

联合发布

TC280/SC6在

用润滑油液应

用及监控分技

术委员会

标准市场调查

问卷

扫描二维码进行填写
答完即刻抽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