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新发现将重新定义恒星及其测龄方法
银河系中97%以上的恒星最终会变成白矮星。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演化为白矮星的行星已经走到了生命尽头,停止产生热量并冷却,直到其内部的致密等离子体凝聚成固态。这个从内到外凝固的冷却过程可能需要数十亿年。
美国研究证明新型高温超导体可降低核聚变成本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在《IEEE应用超导汇刊》上发表6篇论文,宣布通过他们所研发的新型高温超导磁体,能够将可控核聚变装置托卡马克的体积和成本压缩至目前的1/40,并成功通过了严格的科学测试和论证。
俄罗斯制备出石墨烯基纳米金刚石复合材料
俄罗斯研究型大学莫斯科钢铁与合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半导体物理研究所和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采用高能重离子轰击多层石墨烯,获得了稳定的嵌有金刚石纳米结构的石墨烯薄膜复合材料。
瑞典改进中子镜以提高欧洲散裂源的分析效率
瑞典林雪平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一种中子镜改进方法,可提高中子源的材料分析效率,并已应用于位于瑞典隆德的欧洲散裂源(ESS)。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
国际联合研究发现行星形成的证据
英国参与的国际天文学研究团队在年轻的类太阳恒星周围发现了水蒸气,这可能是行星形成的证据。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天文学》杂志上。
美国研发出一种手性拓扑超导体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科研人员推出了一种手性拓扑超导体(Chiral Topological Superconductor),对于推进量子计算和探索理论手性马约拉纳粒子(Majorana particle)至关重要。相关研究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美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时预测聚变堆等离子体不稳定性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研发出一个人工智能模型,能够实时预测被称为“撕裂模不稳定性”的聚变堆等离子体不稳定性。
韩国开发出高效半透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韩国能源技术研究院团队研发出具有目前最高效率水平的半透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相关研究发表在《前沿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
研究证明超新星1987A中心存在中子星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参与的国际天文学研究发现首个确凿证据,证明超新星1987A的中心存在中子星。研究结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澳大利亚进一步解析“氢脆”机理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国家显微与微分析中心科研团队一项新研究,进一步解析了氢导致钢铁性能下降、发生“氢脆”的机理,同时发现在碳化物增强钢中添加钼(Mo)元素可显著增加其捕获氢的能力。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澳大利亚研究揭示大脑预测物体位置的神经机制
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综合了30年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大脑如何预测物体位置的神经机制。
欧洲联合环最终实验创造聚变能输出新记录
近日,欧洲联合环(JET)最终的氘氚实验创造了新的聚变能记录,实现了氘氚反应,同时创下了世界能源输出纪录。英国聚变界认为这是聚变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里程碑。在最终氘氚实验中,JET持续产生了5秒高聚变功率,使用0.2毫克燃料,创造了69兆焦耳的纪录。
韩国科研人员在智利建造“七维望远镜”观测宇宙
韩国首尔大学科研团队公开了在智利安第斯山脉El Sauce天文台建造的7维望远镜(7-Dimensional Telescope)观测玉夫星系(NGC 253 星系)、螺旋星云和三裂星云相关信息。
科研人员首次“定格”电子在液态水中的阿秒级运动
美国和德国科研团队在实验中首次拍摄了液态水中电子实时运动的“定格帧”。该研究提供了一个窗口,使科学家能在以前用X射线无法企及的时间尺度上了解液体中分子的电子结构,标志着实验物理学的重大进步。相关研究发表在《科学》上。
美韩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耐疲劳电解质膜
韩国仁川国立大学与哈佛大学联合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耐疲劳的电解质膜。
澳大利亚在单个原子中实现多重方式编码量子信息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研究团队宣布,可在硅芯片内的单个原子中以四种方式编码量子信息。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自然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