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研发可以实时控制形状和特性的超材料
韩国蔚山科学院科研团队研发出首个可以实时调节材料形状和特性的超材料。
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升级中子测量设施
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宣布升级新的中子测量设施,增强英国核能、国防和聚变研究领域的安全可靠运行和持续发展。升级的新型粒子加速器为荷兰制造的2.0 MV同轴VHC Tandetron,功率将提高6倍,成为全球少数提供精确可追踪中子标准的设施之一。
波兰开展物质和反物质的对称性研究
波兰雅盖隆大学科研人员耗时七年对正电子原子中的物质和反物质之间的对称性进行了测试。
匈牙利科研人员加入欧空局木星探测任务
匈牙利科研人员参加了木星冰卫星探测器(JUICE)的行星射电干涉测量和多普勒实验(PRIDE)任务。PRIDE将利用探测器上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和地面射电望远镜监测探测器发出的无线电信号,提高对JUICE等行星探测航天器数据的科学利用。相关研究已发表在《空间科学评论》上。
韩英科研人员在原子水平成功观测二氧化碳分解
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英国伦敦国王学院联合科研团队在原子水平上成功观测到二氧化碳(CO2)的分解过程。
美国开发出可快速发现高熵陶瓷的方法
美国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可快速发现高熵陶瓷的卷积算法cPOCC。高熵陶瓷结合了高熵合金和陶瓷的特性,涵盖了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硅化物、硫化物等,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可应用于耐磨和耐腐蚀涂层、热电材料、电池等。
印度太阳探测器成功抵达预定轨道
印度太阳探测器Aditya-L1于1月6日成功进入距地球约150万公里的拉格朗日点1(L1)周围的光环轨道,将在五年内对太阳进行各个方面的重要观测。
美国开发出具超高应变诱导结晶度的弹性体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杜克大学的科研人员采用深度应变诱导结晶技术,开发出一种消溶胀、末端连接的星形弹性体(DELSE),其拉伸性能超过了天然橡胶和其他常见材料。
美国研发首个逻辑量子处理器
美国哈佛大学科研团队首次创建了可编程逻辑量子处理器,能够编码多达48个逻辑量子位,并执行数百个逻辑门操作,在寻求稳定、可扩展的量子计算方面实现了一个关键里程碑。该系统是在纠错量子计算机上大规模算法执行的首次演示,预示着早期容错或可靠不间断的量子计算的出现。这项工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美国开发出快速、低成本的结晶聚合物制造方法
美国莱斯大学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快速、低成本、可扩展的制备共价有机框架(COF)的方法。
多国与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签署中微子实验谅解备忘录
英国、巴西、加拿大、捷克、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士等八国与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签署谅解备忘录(MOU),其中英国将为深层地下中微子实验(DUNE)提供硬件。
美国开发出可加速材料创新的机器学习模型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科研人员开发出一个机器学习模型,可对X射线衍射(XRD)实验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以加速材料创新。
美国开发出可变形昆虫级机器人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科研人员受蜘蛛启发,开发出一款可变形昆虫级机器人,名为mCLARI。这款机器人仅有2厘米长,可以改变形状并穿越狭窄空间。虽然重量不到一克,但它却可以承载超过自身三倍的附加负荷。
美国开发出新型合成聚合物光学测序技术
美国康奈尔大学科研人员开发了新型合成聚合物光学测序技术——超分辨率成像耦合反应方法(CREATS)。CREATS技术通过将超分辨率成像和荧光反应相结合,能以前所未有的精度确定合成聚合物的单体序列。这一突破对材料科学至关重要,为理解和设计具有预定特性的聚合物材料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新工具。
国外研究表明木卫三存在矿物盐和有机物
意大利国家天文物理研究所(INAF)的科研团队,借助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朱诺”木星探测器,成功在木卫三表面上发现矿物盐和有机化合物存在的证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天文学》杂志上。
美国科研人员首次在三维晶体中捕获电子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研人员首次在三维晶体中捕获了电子,实现了电子“平带”状态。这种特定的三维晶体结构允许电子在相同能态中移动,而不是在原子之间跳跃。通过改变晶体中原子种类,可操纵这些“平带”使其进入超导状态。该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