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国家政策和智能汽车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汽车传感器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随着未来电动智能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车身与环境感知类传感器的需求量将快速增长,整车使用传感器数量将达到数百个。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汽车传感器市场规模较2021年同期增长15.12%至303.8亿元。
一、定义及分类
汽车传感器是汽车计算机系统的输入装置,它把汽车运行中各种工况信息,如车速、各种介质的温度、发动机运转工况等,转化成电信号传输给计算机,以便发动机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汽车传感器按照车身感知型可分为温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等;按照环境感知型可分为视觉传感器(车载摄像头等)、雷达传感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红外传感器等。
二、行业政策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而汽车传感器是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汽车传感器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鼓励、促进汽车传感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2023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印发《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提出要重点聚焦核心控制、电源驱动、IGBT、大算力计算、高容量存储、信息通信、功率模拟、高精度传感器等车规级汽车芯片,通过多层推进、多方协同,深入推进相关产品可靠性水平持续提升。2023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在提升产品供给质量水平方面,提出支持开展车用芯片、固态电池、操作系统、高精度传感器等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
三、发展历程
我国汽车传感器行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萌芽期、成长期和快速发展期。20世纪50年代,我国成立了电信工业管理局,旨在解决军队通信问题,奠定了中国传感器行业发展的基础;随着全国第一次工业会议的召开,我国传感器生产制造提上日程。20世纪60年代,电子点火和喷射装置被广泛采用,推动了温度、流量等汽车传感器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安全气囊、ABS的广泛应用则推动了轮速、加速度等传感器在汽车上的应用。在萌芽期阶段,我国汽车传感器行业发展缓慢,在关键零部件和产业化方面仍处于起步期。1995年,中联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和德国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标志着汽车传感器领域合资建厂的开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汽车传感器产业链和生产基地的完善为行业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下游国产汽车公司的高速发展,推动汽车传感器行业快速发展。目前,我国汽车传感器企业具备一定的市场规模。
四、行业壁垒
1、供应链壁垒
汽车传感器制造需要高品质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以确保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这些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传感器的质量和可靠性。对于新进入汽车传感器行业的企业而言,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新进入汽车传感器行业的企业具有较高的供应链壁垒。
2、技术壁垒
汽车传感器的研发涉及材料学、微电子学、化学、物理等多个学科的融合,并需要了解下游汽车行业的相关技术和发展趋势,全球仅有少数汽车传感器企业具备从元件研发生产到应用器件开发组装的能力。通常情况下,汽车传感器行业新进入者从完成技术开发、技术突破至实现规模产业化至少需要五年以上时间积累。对于汽车传感器行业的新进入者,较难在短时间内完成技术积累,并且达到较高技术水平,因此汽车传感器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
3、资金壁垒
汽车传感器制造需要高昂的研发投入,包括研发、制造、测试等多个环节,同时还需要具备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汽车传感器企业需要进行传感器设计、算法开发、性能测试等多项工作,这些工作不仅需要专业的研发团队来完成,还需要不断地试验和改进,这要求汽车传感器企业具备足够的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因此,新进入汽车传感器行业的企业具有较高的资金壁垒。
五、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从汽车传感器的产业链来看,上游主要包括汽车传感器制造原材料的供应,如陶瓷材料、半导体材料、金属材料和有机材料等。产业链中游为汽车传感器制造。产业链下游涉及汽车主机厂,最终随着消费者购买汽车流入市场。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1)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成立于“中国光谷”腹地,2000年在深圳交易所上市,是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集团,2015年评定为国家级创新型企业。成立以来,企业坚持“以激光技术及其应用”为主业,投资发展传感器产业。经过多年的技术、产品积淀,形成了以激光加工技术为重要支撑的智能制造装备业务、以信息通信技术为重要支撑的光联接、无线联接业务,以敏感电子技术为重要支撑的传感器以及激光防伪包装业务三大业务格局。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企业传感器及感知材料制造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7.25%至16.55亿元。
(2)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汽车智能化和轻量化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主要产品有汽车轮胎压力监测系统(TPMS)、空气悬架系统、车用传感器(压力、光雨量、速度、位置、加速度和电流类为主)、ADAS(高级辅助驾驶系统)、汽车金属管件(轻量化底盘与车身结构件、排气系统管件和EGR管件)、气门嘴以及平衡块等。企业在上海、安徽宁国、安徽合肥、湖北武汉和美国、德国、波兰和匈牙利等地有生产园区或研发、销售中心,主要客户包括全球主要的整车企业、一级供应商以及独立售后市场流通商。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企业传感器业务营收同比增长48.75%至2.04亿元。
六、行业现状
在国家政策和智能汽车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汽车传感器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随着未来电动智能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车身与环境感知类传感器的需求量将快速增长,整车使用传感器数量将达到数百个。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汽车传感器市场规模较2021年同期增长15.12%至303.8亿元。
七、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利好政策频出
汽车传感器作为汽车产业链的配套产业,对于提升汽车制造水平至关重要,是我国未来打造智慧交通、智慧出行以及智慧城市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利好汽车传感器行业发展,主要包括《黑龙江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等政策。未来,通过产业政策扶持和行业创新,我国汽车传感器行业有望持续提升在全球的市场竞争力。
(2)车联网技术逐步推广
感知层是车联网中的基础组成架构之一,感知层主要通过RFID、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车载摄像头等对物理世界的信息进行采集和识别。车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是车联网感知层的重要信息采集和识别设备,随着车联网的逐步推广和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对感知层的信息采集和识别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有助于推动汽车传感器行业的发展。
(3)下游市场需求增长带动汽车传感器行业发展
汽车为汽车传感器行业最大下游领域。近年来,以纯电动、插电混动式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近年来表现突出,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与此同时,随着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自动驾驶系统的逐步普及,为汽车传感器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有助于带动汽车传感器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2、不利因素
(1)部分汽车传感器原材料依赖进口
在汽车传感器中,毫米波雷达原材料进口依赖程度极高,其中,DSP、PCB及MMIC等硬件原材料高度依赖于从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进口,且进口依赖程度均在95%以上,PCB、MMIC材料虽已实现技术突破,但尚未大规模量产,仍处于样品阶段。因此,我国部分汽车传感器产品距离大规模应用仍需积累大量试验数据,距离原材料实现完全国产化仍需一定时间。
(2)核心技术优势不足
中国汽车传感器厂商在核心技术上落后于全球发达水平。中国汽车传感器行业起步晚,制造公司发展历史短,核心技术大多为发达国家所控制。尽管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但中国汽车传感器技术仍落后于国际水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缺乏高技术含量产品,在高端的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传感器领域的核心专利大多被外资公司垄断,关键技术的落后导致国产汽车传感器在性能、抗干扰性等方面落后于国外同类产品,在高端领域的市场竞争力较差。另一方面是研发能力相较于博世、大陆集团等国际巨头仍有差距。此外,新产品和技术开发周期长,短期内难以获利,融资困难,进一步加剧了汽车传感器厂商的研发资金风险。
(3)价格优势不明显
传统的“以低价取胜”的观念,在汽车传感器行业早已行不通。国外汽车传感器企业对提高性价比的重视,使得同类产品的价格差距逐渐拉小。相比之下,主机厂自然更愿意选择可靠性强、技术水平高的“进口货”。而国内汽车传感器企业已然不能根据成本来制定价格,而是以市场价来定成本,致使利润微薄,由此一些国内汽车传感器生产商发展愈发艰难。
八、竞争格局
国外汽车传感器企业由于起步较早,掌握汽车传感器领域核心专利,并具备较长久的传感器研发与制造经验,在汽车传感器芯片等核心技术上占据领先地位。而中国汽车传感器行业起步较晚,国产汽车传感器在性能、抗干扰方面落后国外同类产品。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提升以及互联网与物联网的高速发展,汽车行业智能化水平提高,传感器在汽车上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目前我国汽车传感器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包括:华工科技、腾隆股份、保隆科技、奥迪威、苏奥传感等。从我国汽车传感器上市企业营收来看,2023年上半年,华工科技、腾隆股份和保隆科技汽车传感器业务营收分别为16.55亿元、2.53亿元和2.04亿元。
2023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传感器行业主要上市企业汽车传感器业务营收
九、发展趋势
自动驾驶催生了汽车传感器行业的爆发。单一的传感器已经无法满足更多的技术功能需求,而增加传感器的数量,对汽车制造商而言,意味着成本增加,将削弱市场的竞争力。因此,利用IC制造技术和精细加工技术制作IC式传感器将成为汽车传感器行业发展的趋势。与此同时,汽车电子的迅速发展,使得汽车车体上的机械结构及组件都已受到电子设备掌控,但因为车体内可应用空间过于狭隘,构件系统空间更加受到限制。因此,在一般的理想状况下,电子控制单元应该会与受到控制的组件紧密结合,从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因此,电路和传感器组建的模块化是汽车传感器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此外,智能网联化技术促使汽车成为万物互联的载体。汽车传感器作为汽车环境感知的核心部件,未来必然是互联互通的发展趋势。通过汽车传感器实现与车外路测设备的互联,实现车与车之间的互联,以便整车厂商能够及时和随时了解汽车上动力总成、底盘等各个部件的状况,为车主提供安全、保养、驾驶等方面的服务。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2021年中国汽车传感器行业发展现状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图]
在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和自动驾驶技术升级的推动下,2021年中国汽车产量2653万辆,较上年增加130万辆,同比增长5.17%;汽车销量2625万辆,较上年增加98万辆,同比增长3.88%,增长趋势转好。中国汽车行业的复苏推动上游汽车传感器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