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智研产业百科

一、定义及分类
二、行业政策
1、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2、行业相关政策
三、发展历程
四、行业壁垒
1、研发和技术壁垒
2、认证壁垒
3、人才壁垒
五、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六、行业现状
七、发展因素
1、机遇
2、挑战
八、竞争格局
九、发展趋势

储能

摘要:储能是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的关键支撑技术,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市场需求将蓬勃发展。近年来,各国纷纷出台支持政策推动储能产业发展,为储能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创造了良好的市场机遇。其中,新型储能技术更加多样化,且具有响应快、配置灵活、建设周期短等优势,成为储能行业发展重点。


、定义及分类


储能是指通过介质或设备将能量存储起来,并在需要时再释放的过程。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储能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根据应用领域,储能行业可以分为电力储能、交通储能、工业储能、住宅和商业储能等。其中,电力储能是应用最广泛的领域,包括储能电站、储能系统等,用于电力需求峰谷调节、电力传输和配电网稳定等。根据技术类型,储能行业可以分为机械类储能、电化学储能、电磁储能、热储能和氢储能等。其中,电化学储能是目前应用范围最广、发展潜力最大的储能技术,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和钠硫电池等。

储能行业分类


二、行业政策


1、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储能行业主管部门主要是国家发改委及国家能源局。国家发改委主要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行业规划、计划和产业政策,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规章;国家能源局主要负责起草能源发展和有关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送审稿和规章,拟订并组织实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推进能源体制改革,拟定有关改革方案,协调能源发展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等。


行业自律组织包括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以及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主要负责推动国家储能产业政策规划、牵头制定产业标准建设、加强国内外产业技术交流与合作、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等工作。


2、行业相关政策


随着储能重要性的日益增长,我国出台多项政策,从支持储能技术的发展、开展储能项目示范、制定相关规范和标准等多个方面推进储能行业发展。例如,2021年2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提出了利用存量常规电源,合理配置储能,统筹各类电源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的发展思路。同时,优先发展新能源,积极实施存量“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提升,稳妥推进增量“风光水(储)一体化”。这一政策的出台为储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同时,随着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叠加储能技术不断进步,我国政府和企业加大对新型储能技术研发投入力度。2022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

中国储能行业相关政策


三、发展历程


我国储能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电力行业面临能源浪费严重、电力市场运行效率偏低等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开始关注储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这一阶段主要是开展基础研发和技术验证示范。进入21世纪后,我国储能技术得到重大突破,2009年国家电网率先实施了储能电站建设项目,在青海建成了国内首个规模化储能电站。这标志着中国储能技术跨入了实际应用阶段。此后,国内各地纷纷开始投资建设储能电站,通过开展示范项目,储能技术快速提升,储能行业进入示范应用阶段。2015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提出要加大对储能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2016年国家电网发布了《新能源与储能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面推进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市场机制逐渐完善、多领域融合渗透,储能装机规模快速增加、商业模式逐渐建立。现阶段,随着国家“双碳”政策提出,储能规模获得了快速增长,行业进入产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的过渡阶段。

中国储能行业发展历程


四、行业壁垒


1、研发和技术壁垒


技术壁垒是储能行业的一个重要进入壁垒。储能技术包括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储能等多种技术,这些技术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电力电子、物理、化学等,需要企业具备较强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同时,储能技术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也是衡量企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准,需要企业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特别是户用光伏储能产品,具有集成度高、精密度高和智能化高的特点,对新进入者而言,构成了较强的技术壁垒。


2、认证壁垒


储能行业设置了严格的市场准入认证要求,这些认证包括国际IEC认证、欧盟CE认证、美国UL认证、日本JIS认证、德国VDE认证等。这些认证不仅涉及到产品的安全性能,还涉及到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能效等方面。对于市场新进入者而言,产品开发完成后,还需要取得目标市场的安规认证、并网许可认证和电磁兼容认证等必备的认证才能实现产品销售。市场准入认证周期长,安全法规指标要求严苛,符合安全法规并取得准入认证的企业已建立了重要的护城河。


3、人才壁垒


储能电池开发涉及电力电子技术、功率器件技术、电磁干扰技术、散热技术、通信技术等多个领域专业知识,需要精通硬件、软件、算法等技能的研发人员协同配合才能完成开发。上述研发团队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沉淀,因此行业具有一定的人才壁垒。


五、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储能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和设备制造,主要包括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及储能逆变器等。中游包括储能电池制造、储能系统集成等。其中,储能电池制造是储能系统制造的核心环节,包括电池的组装、检测和包装等环节。下游为储能应用领域,包括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的储能应用。

储能行业产业链
正极材料
浙江天宏锂电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龙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负极材料
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璞泰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凯金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石家庄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中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电解液
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胜华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瑞泰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隔膜
云南恩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中兴新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上游
储能系统
中游
发电侧储能
电网侧储能
用户侧储能
下游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1)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主要从事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电池回收利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在储能领域,宁德时代2021、2022年连续 2年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一。2023年1-6月,宁德时代储能电芯产量排名仍居全球第一。近年来,宁德时代基于储能的应用场景,针对性地开发了应用独特技术的储能专用电芯,不断推出新型产品,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储能电池业务收入保持高速增长。2023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储能电池系统业务收入279.85亿元,同比增长119.73%;业务毛利率提升至21.32%,较2022年同期增加14.89个百分点。

2021-2023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储能电池系统业务收入


(2)上海派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派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较早开始锂电池储能系统商用的厂家之一,公司自成立以来即专注于储能电池系统领域,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通过持续研发投入掌握具有知识产权的全产业链核心技术。近年来,公司持续深化和拓展销售渠道并提高产品性能,巩固渠道、品牌、产品力、研发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强化海外本地化运营能力,目前,派能科技已经完成欧美子公司架构的初步搭建。随着企业持续深化全球战略布局,派能科技储能业务规模也持续扩大。2023年上半年,派能科技储能业务收入25.42亿元,同比增长37.42%,业务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2020-2023年上半年派能科技储能业务收入情况


六、行业现状


随着国内电力行业的深刻变革,电力系统运行管理的复杂性不断提高,对辅助服务的需求量显著增加。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新型储能技术逐渐受到重视。相较于传统的抽水蓄能,新型储能技术更加多样化,且具有响应快、配置灵活、建设周期短等优势。在此背景下,近年来,国家持续推进新型储能项目的建设,促使新型储能装机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的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到3139万千瓦/6687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约为2260万千瓦/4870万千瓦时,相较于2022年底增长260%,显示出新能储能行业的高速发展态势。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下降,新型储能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将进一步扩大,为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019-2023年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情况


七、发展因素


1、机遇


(1)政策支持为储能发展创造良好市场机遇


储能是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的关键支撑技术,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市场需求将蓬勃发展。近年来,各国纷纷出台支持政策推动储能产业发展,为储能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创造了良好的市场机遇。例如,中国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推动储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等。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和各国政府支持政策的出台,储能行业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2)下游市场需求持续扩大


随着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储能系统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行业需求也不断增加。其中,智能电网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储能设备来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储能系统可以有效地平衡电网负荷,缓解高峰期的电力供需矛盾,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此外,储能系统还可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和消纳,优化能源资源配置,降低电网的碳排放。总体看,下游市场需求持续扩大,为储能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3)行业技术不断创新发展


当前,全球范围内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在储能技术方面都致力于实现高安全、长寿命和低成本的目标。为了提升本国的电池研发和制造能力,许多国家都推出了相应的研发计划,以支持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发展。其中,储能变流器是实现储能系统与电网之间能量转换的核心设备,其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储能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进步,储能变流器的能量转换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也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为储能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挑战


(1)储能系统建设成本较高


目前,储能系统的成本较高,主要是由于电池、储能变流器等关键组件的成本较高。为了降低储能系统的成本,需要加强关键组件的研发和生产,提高产能和降低生产成本。此外,还需要加强储能系统的集成和优化,提高系统的能效和稳定性。因此,降低储能系统的成本也是储能行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2)行业技术成熟度相对较低


技术成熟度仍然是储能行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尽管近年来我国储能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突破,但除了抽水蓄能技术相对成熟外,其它储能方式大多仍处于新兴阶段,储能技术仍有很大进步空间。尤其在大规模储能和长寿命储能等领域,技术的成熟度仍然不够。大规模储能技术需要解决储能容量、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等核心问题。目前,许多储能技术在大规模应用时面临储能容量有限、能量密度不高、安全性不足等问题。同时,长寿命储能技术的挑战在于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和降低损耗。现有的储能电池普遍存在循环寿命短、损耗大的问题,这增加了使用成本和维护难度,限制了储能技术在长时应用场景中的广泛应用。


(3)储能行业市场机制尚未完善


储能作为电力辅助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电力辅助服务体系密切相关。在当前的电力市场中,储能技术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提供稳定、高效、安全的电力服务。然而,我国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仍处于探索期,市场机制尚未成熟,这为储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由于储能技术的特性,其提供的电力辅助服务成本较高,而市场价格又未能充分反映其价值,导致储能项目难以获得合理的收益。同时,储能行业的商业模式不够清晰。投资者和用户对于储能项目的盈利模式和回报率缺乏足够的了解,导致其对于投资储能项目持谨慎态度,不利于储能行业的发展。


八、竞争格局


随着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涉足这一领域,市场竞争格局也在不断变化。在电池储能领域,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等公司凭借技术实力和品牌优势,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同时随着上述企业还不断推出高性能、高安全性的电池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成为储能电池行业发展的领军企业。其中,宁德时代储能电芯产量排名居全球第一。在储能系统集成领域,阳光电源、派能科技、南都电源等公司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这些企业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和系统集成能力,能够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储能解决方案,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此外,随着“双碳”目标的进一步践行和储能市场的快速增长,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等央国企开始加速进入储能设备制造和系统集成领域。这些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资源优势,能够为储能行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随着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等央国企加大投资力度,储能行业集中度也将进一步提升。

2022年中国储能行业上市企业情况


九、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和“双碳”战略的推进,储能行业作为国家能源革命的关键组成部分,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正不断加大电池研发与制造的投入,以推动储能电池、储能变流器等关键技术的进步。未来,在政策支持下,储能行业技术水平将逐步提升。其中,新型储能由于具备布局灵活、响应快、建设周期短等特点,叠加与新能源匹配效果较好,迅速成为全球各国能源转型发展的重点领域。随着国内新型储能占比的提升,工商业储能的经济性逐渐显现,钠离子电池和全钒液流电池的重要性日益增长。独立储能和虚拟电厂等新趋势也为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除了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各地政府也将新型储能建设纳入了能源发展规划。在市场和政策共同驱动下,新型储能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黄金期。

中国储能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扩展阅读
储能行业周刊:头部企业合作加强,工商业储能规模化应用加速
储能行业周刊:头部企业合作加强,工商业储能规模化应用加速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储能发展工作,通过推动技术创新试点示范、强化新型储能调度运用等措施,促进新型储能多元化高质量发展。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发展新型储能”,标志着这一领域正式迈入国家战略层面。在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的双重引擎驱动下,我国新型储能持续快速发展。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530万千瓦/7768万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2%,较2023年一季度末增长超过210%。

储能 2024-07-29
2022年中国储能行业发展现状、政策环境、产业链结构、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图]
2022年中国储能行业发展现状、政策环境、产业链结构、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图]

据CNESA,2021年全球已投运电力系统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209.4GW,抽水蓄能占比最高,为86.2%,较2020年下降4个百分点。抽水蓄能是当前最为成熟的电力储能技术,自上世纪以来商业化开发接近尾声,同时受区位因素局限,增长较慢。

储能 2023-04-20
收藏!智研咨询发布《2022年12月中国储能产业动态监测》
收藏!智研咨询发布《2022年12月中国储能产业动态监测》

2022年12月我国新型储能项目功率规模排名前十的省份为山东、辽宁、湖南、甘肃、新疆、宁夏、广东、海南、湖北以及江西。其中山东以3.6GW/8.4GWh的总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我国新型储能项目主要分布于华东地区和西北地区,其占比分别为36%、22%,华中、华北及华南三个地区的占比接近,分别为13%、11%和10%。

储能 2023-02-16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