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况:NFC技术在中国已逐渐成熟,广泛应用于移动支付、公共交通、智能门禁、智能家居等领域。2024年,中国近场通信(NFC)行业市场规模约为925亿元,同比增长21.72%。随着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NFC技术的应用场景有望进一步拓展。特别是在智能家居和智能交通等领域,NFC技术凭借其便捷性和安全性,有望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们的生活和出行带来更多便利。
相关上市企业:复旦微电(688385)、阿里巴巴(09988)、腾讯控股(00700)、小米集团(01810)
相关企业: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航天海鹰(哈尔滨)钛业有限公司、紫光展锐(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中联云达科技有限公司、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捷顺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关键词:近场通信(NFC)、近场通信(NFC)市场规模、近场通信(NFC)行业现状、近场通信(NFC)发展趋势
一、行业概述
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工作频率为13.56MHz,允许电子设备在约10厘米的距离内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它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通过两个环形天线之间的磁感应传输数据,具有操作简便、传输速率高、安全性强等特点。NFC兼容智能卡接口和阅读器标准,广泛应用于移动支付、门禁系统、数据传输等领域。NFC标准为了和非接触式智能卡兼容,规定了一种灵活的网关系统,具体分为三种工作模式:点对点通信模式、读写器模式和NFC卡模拟模式。
目前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除了NFC以外,主要还包括射频识别(RFID)、蓝牙(Bluetooth)、紫蜂(ZigBee)、红外、Wi-Fi等技术。下图给出了NFC以及其他六种几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在所列频段上性能的比较。可以看出,NFC技术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在短距离通信中具有性能优势,更重要的是成本较低,因此自其2003 年问世以来,得到众多企业的关注和支持。
二、行业产业链
近场通信(NFC)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芯片、金属材料、电子元器件、塑料材料、天线等。产业链中游为近场通信(NFC)生产制造及系统集成环节。产业链下游主要应用于移动支付、公共交通、智能家居、智能门禁、汽车电子、可穿戴设备等领域。
随着移动支付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程度持续提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中国移动支付业务数量为513.65亿笔,同比增长15.86%;中国移动支付金额为152.64万亿元,同比增长0.37%。随着支付流程的简化、支付速度的加快以及支付安全性的增强,使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选择移动支付方式完成交易。此外,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线上消费场景不断丰富,从电商购物到外卖点餐,从线上缴费到数字娱乐,移动支付作为便捷的支付手段,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支付需求,推动了支付业务数量的快速增长。而NFC技术通过“一碰即付”模式大幅降低支付门槛。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近场通信(NFC)行业市场动态分析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三、市场规模
NFC技术在中国已逐渐成熟,广泛应用于移动支付、公共交通、智能门禁、智能家居等领域。2024年,中国近场通信(NFC)行业市场规模约为925亿元,同比增长21.72%。随着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NFC技术的应用场景有望进一步拓展。特别是在智能家居和智能交通等领域,NFC技术凭借其便捷性和安全性,有望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们的生活和出行带来更多便利。
四、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近年来,中国近场通信(NFC)行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竞争也日益激烈。芯片设计与制造领域,华为海思作为国内领先的通信芯片设计企业,其NFC芯片支持高集成度、低功耗,并集成了多种安全元件,如华为CC EAL6+芯片,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紫光国芯专注于高安全性能的NFC芯片,产品通过多项国际和国内安全认证,如国家商用密码二级、CC EAL5+认证,支持动态加密和身份验证。其芯片广泛应用于银行卡、身份证等领域,为金融、安防等行业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终端设备与应用服务领域,苹果、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在智能手机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将NFC功能深度集成到手机中。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NFC技术提供便捷的支付服务,并拓展到点餐、开智能货柜等场景。
西安紫光国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在NFC领域专注于高安全性能芯片的设计与开发。其产品通过国家商用密码二级、CC EAL5+认证,支持动态加密与身份验证,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公司采用多项加密技术,保障金融交易、身份识别等场景的安全。此外,紫光国芯还提供DRAM芯片、嵌入式存储解决方案及“一站式”芯片设计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紫光国芯的NFC芯片广泛应用于银行卡、身份证、门禁卡等领域。在金融领域,其高安全性能芯片为银行卡、身份证等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在安防领域,其芯片则用于门禁系统,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进入特定区域。
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射频模拟、高可靠高性能存储器、安全抗攻击技术以及传感器技术,已形成包括NFC标签芯片、NFC双界面通道芯片等在内的产品系列。复旦微电子的NFC芯片广泛应用于人或物的身份识别、防伪溯源、图书管理、冷链物流、智能连接、无源物联网等领域。在智能家居控制方面,NFC贴纸或标签可用于启动空调、电视、音响等设备;在智能医疗方面,NFC手环可调取患者完整病历,提高医疗服务效率。2024年,复旦微电营业收入为35.90亿元,同比增长1.53%;研发投入合计为11.42亿元,同比下降4.03%。
五、行业发展趋势
1、技术融合与创新应用加速,开启智能化新纪元
NFC技术正与人工智能(AI)、5G、区块链等技术深度融合,推动应用场景向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升级。例如,支付宝“碰一下”功能通过NFC实现快速支付,并集成AI动态推荐折扣卡或积分兑换策略,用户触碰NFC标签后,AI根据消费习惯自动推荐优惠。在医疗领域,NFC医疗卡结合AI辅助诊断系统,可调取患者电子病历并生成诊疗建议,慢性病患者触碰设备即可获取定制化用药提醒。此外,NFC与区块链结合的防伪溯源系统(如茅台酒NFC标签)已实现商品全流程追溯,提升品牌可信度。
2、应用场景多元化,构建无感化生活生态
NFC技术正从传统支付领域向智慧城市、零售、医疗等多场景渗透。在交通领域,北京、上海地铁NFC支付占比超40%,部分智慧停车场支持NFC无感支付,减少排队时间。政务方面,深圳试点NFC电子身份证,实现“刷手机”完成身份核验;万科、碧桂园等小区推广NFC手机门禁,提升安全性与便捷性。零售创新方面,Amazon Go测试NFC“碰一碰”支付,结合AI货架识别提升无人零售效率;健力士啤酒通过NFC杯垫实现促销信息推送,提升客流量。
3、标准化进程与产业协同,推动市场高质量发展
NFC行业标准化与产业链协同成为发展关键。中国银联主导的NFC支付标准已在28个国家和地区落地,推动设备互操作性;华为“超级NFC”技术实现10cm超远距离识别,小米UWB+NFC混合定位方案精度提升至厘米级。产业链方面,芯片设计企业(如紫光国微)、终端制造商(如小米、华为)与应用服务商(如支付宝、微信支付)形成完整生态。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近场通信(NFC)行业市场动态分析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近场通信(NFC)行业市场动态分析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近场通信(NFC)行业市场动态分析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共九章,包含2020-2024年近场通信(NFC)行业各区域市场概况,近场通信(NFC)行业主要优势企业分析, 2025-2031年中国近场通信(NFC)行业发展前景预测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