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参保地在贵州安顺市普定县、但常住地在贵阳市的患者,在医院住院治疗后没能直接结算,拿材料回参保地报销,结果因医保经办机构要求提供奇葩证明,前后跑了6次,至今仍然未能报销。
医疗关注国计民生,是百姓健康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异地就医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参保统筹范围内的医疗机构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才使患者到另外的区域就医。实际上,异地就医具备完整的稽查程序,部分医院与工作人员工作不规范、办理流程不清晰,导致办事效率低下,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医疗产业智慧化、信息程度较弱,导致程序冗杂、繁琐,出现异地就医跑六趟没报销,医院要求多种证明的现象出现。
2017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86649个,较2016年增加3255个。其中,较2016年医院增加191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6506个。
随着医疗机构的不断增加,为何依然还存在上述问题?实际上,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通过不断的沉淀发展,将能够覆盖到全国各大地区,真正解决医疗资源不均等问题。
2016年医疗行业信息化市场规模达到333.8亿元人民币,医疗信息化服务市场规模为20.95亿元,2017年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达到375.2亿元,医疗信息化服务市场规模为61.92亿元。
截至2018年上半年,接入国家平台定点医疗机构已破万,经国家平台结算达到48.6万人次(含新农合3.5万人次),较2017全年上涨2.4倍,医疗费用118.3亿元,基金支付70亿元,分别为2017年全年的2.4倍和2.5倍。
事实上,自“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健康概念后,人们对诊疗保健的需求也开始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被动、应对性的就医诊疗,逐渐转向主动、常态性的预防保健。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医疗卫生资源却仅占世界的2%,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医疗服务水平悬殊等问题都在推动着众多医疗机构走向智能化、信息化。
医疗健康、跨省就医、异地就医,关乎居民健康之本,国家必然会加快推出,以农民工和外来就业创业人员为重点,持续推动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全覆盖,为城乡居民规范转外就医提供方便快捷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