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揭示免疫治疗失效的潜在机制
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脏肿瘤,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免疫治疗已经成为晚期肝癌的一线治疗方案。然而,仅有部分患者可以从免疫治疗中获益,针对肝癌免疫治疗失效机制的探索仍旧存在巨大盲区。
新研究揭示肾癌肿瘤形成的新机制
近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团队描述了一种由雷帕霉素复合物1(mTORC1)信号通路的靶点过表达导致的肾癌肿瘤形成新机制。这一发现为那些最具侵略性的肾细胞癌指明了潜在的治疗靶点。
科学家揭示病原微生物改变宿主社会性行为的神经机制
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侵袭可改变宿主动物的社会性行为,如交配、聚集、侵略、交流等。信息素作为大多数生物感知外界环境、调节社会性行为的重要小分子物质,其在病原微生物改变宿主社会性行为中作用一直是领域内的研究热点。
我国科学家绘制非人灵长类动物原肠运动与早期器官发生的单细胞转录组图谱
科学家将人类胚胎发育的前60天划分为23个发育时期,即卡内基分期(Carnegie stage,CS1-CS23)。目前,人类CS1-CS7胚胎发育事件已被多个团队解析,而人类CS7后的早期器官发生时期的胚胎难以获得,此阶段的研究仍为空白。非人灵长类动物与人类在进化上关系密切,经常被用作研究人类早期胚胎发育的动物模型。
科学家揭示心脏发育轨迹和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的非编码突变
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对发育中的心脏建立了综合单细胞数据的联合图谱,并利用深度学习揭示心脏发育轨迹和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的非编码突变。
研究人员发现具有抗癌潜力的独特肽
泛素化是一种复杂的翻译后修饰(PTM),参与各种细胞过程。因此,为特定泛素链开发有效的粘合剂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可用于调节各种生物过程,并在药物开发中具有潜在应用。
科学家开发可执行复杂功能的细胞生物计算机
近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以色列理工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共同合作,将电气工程概念与生物工程工具结合在一起,首次在活细胞中创造出用于执行人工神经回路等复杂功能的细胞“生物计算机”。
研究人员发现促进RNA疗法的新机制
人体内有一组特殊的心脏细胞——生物起搏器细胞,负责为心跳设定节奏,但对有些人来说,自然心跳太慢,因此需要电子起搏器。虽然电子起搏器自20世纪50年代发明以来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但也存在局限性和副作用。
我国科学家揭示调控大脑新皮层神经元空间精细结构排布和环路组装的新机制
哺乳动物大脑新皮层是一个极其复杂并且高度组织化的结构,它占整个大脑体积和质量的绝大部分,调控感知、语言、情感、认知等高级神经功能。哺乳动物大脑新皮层在发育过程中,产生数量庞大且种类繁多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可以形成特异的神经突触连接,进而组装成精准复杂的神经网络,以调控各种复杂的行为活动。
我国科学家证实电针可降低延迟性术后肠麻痹风险
术后肠麻痹是因手术引起的术后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其发生会延缓术后恢复、延长住院时间并增加医疗花费,目前临床中尚缺乏适宜的治疗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