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揭示聚糖抗体反应在人工生物瓣膜钙化和恶化中的作用
人工心脏瓣膜(BHV)通常用于替代严重病变的心脏瓣膜,但其对结构性瓣膜退化(SVD)的易感性限制了在年轻患者中的应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研究团队揭示了聚糖抗体反应在人工生物瓣膜钙化和恶化中的作用。
科研人员研制出唐氏综合征大鼠模型
据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网站消息,日本鸟取大学医学部、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生理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等组成的研究团队运用染色体工学技术,成功研制出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DS)大鼠模型,可以更好地再现DS病征表现,有助于推动疾病机制的研究。
科学家发现工程化Wnt配体能够修复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血脑屏障
血脑屏障能够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免受有害的血源性因素影响。血脑屏障功能障碍是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标志,目前仍缺乏恢复血脑屏障功能的治疗方法。
科学家发现一种有望实现早期肺癌无创筛查的新手段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人类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肺癌大多无明显临床症状,这种无症状状态往往延误了患者的就医及治疗,所有阶段的肺癌5年总生存率为19%,然而早期肺癌的检出率增加5%,其生存率可提高为57%。
科学家开发移植肺器官血型转化技术
大多数人类可以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抗原A与抗原B而将血液分成4种血型,也就是ABO血型系统:A型、B型、AB型、O型。输血时要进行血型匹配,否则会引发严重的血液凝集,威胁生命。
科学家利用空间分辨的同位素示踪揭示组织代谢活动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空间分辨的同位素示踪揭示组织代谢活性,相关论文于近日发表在《Nature Methods》杂志上,题为:Spatially resolved isotope tracing reveals tissue metabolic activity。
科学家揭示人类卵母细胞纺锤体主轴不稳定性的机制
人类卵母细胞纺锤体易组装出具有不稳定两极的减数分裂主轴,但主轴不稳定的机制仍不清楚。近日,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在《Science》发表了题为“Mechanism of spindle pole organization and instability in human oocytes”的文章,发现分子马达KIFC1(驱动蛋白超家族蛋白C1)的缺乏将导致人类卵母细胞纺锤体不稳定。
科学家发现大脑中存在由外泌体介导的新型细胞通讯方式
神经元会通过突触传递神经递质,这些神经递质从一个神经元移动到相邻的神经元,从而在整个大脑中发送、接收和传递信号。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杜克大学医学院等研究团队发现健康大脑中存在一种新型细胞通讯方式,即通过外泌体在神经元之间转运大量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