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参在中国药用历史悠久,更是古代帝王贵胄延年益寿、保健固本的必备补品,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老百姓食用人参保健养生也极为平常,近年来中国人参产销量均保持增长趋势,2022年中国鲜人参产量和需求量分别达73111吨和72889.9吨,从价格走势来看,自2014年期中国鲜人参市场均价开始逐步下降,2022年中国鲜人参市场均价降至118.9元/千克。
一、定义及分类
人参也称“人衔、鬼盖、玉精、神草、地精、黄精、土精、孩儿参”等,是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喜阴凉、湿润的气候,多生长于昼夜温差小的海拔500-1100米山地缓坡或斜坡地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中,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全貌颇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故而称为人参。人参分野山参和人工种植参,市场上大部分人参都为人工种植的人参,野山参比较稀少。人工种植人参按种植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林下参、林地参和非林地参;按照加工方式,人参可分为鲜参、红参和大力参。
二、商业模式
1、种植生产模式
当前人参的种植生产方式以“种植基地+农户”模式为主。由专门从事人参种植的企业建立种植基地,吸引农户参与种植工作,有效整合农村劳动力资源。种植基地主要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指导与集中销售服务。相比传统的散户经营,该模式不仅可以提升人参质量与亩产效益,也可以为农户提供更稳定的销售渠道。
2、采购模式
对于大宗人参采购、长期定单采购,人参公司选择固定供货单位,签订经济合同,明确双方责任。经济合同要经过供应部、质量管理部、财务部审阅后方可签订。除指定供应商外,供应部要储存两家以上供应单位的详细资料,以备选择,特殊情况时能及时保质、保量满足生产所需材料。质量管理部要对供应商进行质量体系审核并作出认定,认定资料由质量管理部存档备查。供应部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了解人参市场行情,将价格情况及时反映。人参生产企业供应部根据质量管理部要求的质量标准,确定材料采购质量标准,然后科学地搜集价格信息,进行充分的比价、议价后确定订货价格,报批准后执行。
3、销售模式
受互联网发展的影响,新的人参销售模式突破了人参传统经营模式,丰富了人参作用领域,能够整合人参线上线下、上游下游资源,对产品、价格和渠道实行有效地整合管理,掌握人参产品销售的最终流向,确认有价值合作的医药商业公司,协助医药商业公司提高人参产品的医院覆盖率。
三、行业政策
人参属于中药材种植行业,这年来,国家出台众多政策,支持中药材种植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2022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指出:制定发布全国道地药材目录,构建中药材良种繁育体系。加强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生产基地建设,鼓励利用山地、林地推行中药材生态种植,优化生产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开展道地药材产地和品质快速检测技术研发,集成创新、示范推广一批以稳定提升中药材质量为目标的绿色生产技术和种植模式,制定技术规范,形成全国道地药材生产技术服务网络,加强对道地药材的地理标志保护,培育一批道地药材知名品牌。2022年3月,国家药监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国家中医药局发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指出: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加强中药材质量控制,促进中药高质量发展。
长白山山脉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人参道地产区,为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吉林省近两年先后出台《吉林省长白山人参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吉林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文件,支持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发展历程
20世纪初,中国人参种植起源于东北地区。20世纪50年代,随着对人参药用价值认知的提高,一些地方开始尝试人工种植人参,并进行初步的技术探索。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人参种植逐渐规模化,政府开始支持和推动人参产业的发展。20世纪80-90年代,一些地方政府在人参产区设立了人参科研机构,推动人参的科研、育种和标准化种植。1990年,中国人参产业经历了一轮较大的发展,农民参与的人参种植规模明显扩大。2000年人参种植业在一些地区进入产业园区建设的阶段,以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2010年科技与智能农业技术逐渐应用于人参种植,提高了生产效率。近年来,中国人参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人参产品开始出口到其他国家。未来,中国人参产业将注重品质提升、深加工和国际市场的拓展,科技创新、绿色种植和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五、行业壁垒
1、政策准入壁垒
由于药品的药效直接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国家在中医药行业实行严格的行业准入政策,中国对中药生产和销售实行许可证制度,药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是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实施条例》、《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暂行)》等法律、法规和规章所制定的一项基本制度。该制度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实行许可管理,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变更许可事项、许可证的有效期限与换发、终止与关闭时许可证的缴销等,以及对药品生产许可证的注销、撤销、吊销作了明确规定。这些制度规定形成了人参行业进入的政策性壁垒。
2、资金壁垒
医药生产型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属于高投入行业。首先从其启动开始,医药生产企业必须通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GMP认证才能开展生产活动,而每一个中药的生产车间都需要保持符合GMP要求的空气洁净度、配置足够的精密的生产工艺设备及其他生产仪器,初始投入较大。其次,新药品的研究和开发阶段需要巨额的费用,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审批周期长,风险大。同时,中药品牌能得到客户的认知并建立良好的信誉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从营销方式,到产品的受认可的过程都需要较大规模的投入。因此,新进入者在启动生产、研发新药和市场开拓等方面都要能承受足够的资金压力。
3、技术壁垒
中药材行业的研发技术难度大、周期长,研发到生产到上市需要经过多重的试验,药理药效多方面的评测;研发开发一个新药品种一般需要较长时间,有的甚至长达十几年,而此过程中需要反复的试验和监测,需要有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的人员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良,才能让药品的研发过程顺利进行,此外,中药材对生产设备有很高的要求,药品生产的特殊性对于环境的要求也极为严格,这些因素会使新进入的人参企业遭遇技术壁垒。
4、品牌壁垒
由于医药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因而消费者非常关注医药质量和安全,较为信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老字号企业、品牌企业。先进入市场的医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产品疗效稳定及产品定位适当等已经培育了一定的忠实客户,借助用户的口碑宣传,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建立较高的知名度,从而在市场中具有优势,新进入人参企业往往缺乏品牌知名度,很难短期内获得消费者认可。
六、产业链
人参行业产业链的上游主要为人参种植业,主体为参农及人参种植企业;中游为人参加工企业,主要包括人参初加工企业及人参深加工企业;行业下游主要包括中药企业、人参产品消费者两大类,其中,中药企业将人参作为药品原材料,消费者则直接使用各类人参用品,包括人参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人参行业产业链如下图所示:
人参产业链上游为人参种植业,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支持中药材种植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良好的种植和采摘管理有助于提高人参的品质和产量,进而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在市场需求方面,随着新医改的推进、人口数量的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人均收入的增加以及健康标准的提高,近年来,中国人参下游市场需求保持稳步增长趋势。
七、发展现状
人参在中国药用历史悠久,更是古代帝王贵胄延年益寿、保健固本的必备补品,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老百姓食用人参保健养生也极为平常,近年来中国人参产销量均保持增长趋势,2022年中国鲜人参产量和需求量分别达73111吨和72889.9吨,从价格走势来看,自2014年期中国鲜人参市场均价开始逐步下降,2022年中国鲜人参市场均价降至118.9元/千克。
八、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支持
中药行业是中国传统优势产业,是中国未来药品生产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国家积极支持民族中药材行业的发展,在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中药行业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的基础上,还颁布实行了《中药品种保护条例》,以推动中国中药研制和生产的不断健康发展。中国已在多个五年计划里把中药材产业列为重点发展方向,政策上给予倾斜和扶持,中国中药材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人口老龄化为行业带来巨大市场需求
近年来中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末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21035万人,同比增长4.9%,占全国人口总人数的14.9%,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深,人均卫生费用支出会随着老龄化的加速不断增加,人参在中医药学中一直被视为一种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草本植物,被广泛用于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提高体力等,是中老年阶层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主要选择,因此,人口老龄化为人参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3)中国人参资源十分丰富
中国人参资源十分丰富,拥有悠久的人参种植历史,中国人参在东北、西北、华北和华南等地区广泛分布,东北是中国人参的主要产区之一,特别是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等省份,这些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合人参的生长;陕西、甘肃和青海等西北地区也是人参的主要产区之一,这些地方的高原气候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人参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北京、天津、河北等地也有人参的种植,尤其是在山区和丘陵地带;广东、广西等地也有人参的栽培,气候相对温暖湿润,适合人参的生长。中国人参资源得益于其广泛的地理分布和适宜的生长环境,为人参行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4)悠久的理论与文化优势
中国是中医药的发源地,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拥有了完善的中医药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人参在中医学中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宝贵的药材,早在《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古代文献中,就有关于人参的记载。这些文献中描述了人参的性味归经、功效作用等信息,为后来的人参研究提供了基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人参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对人参的深入认识为其在医学和保健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支持。
2、不利因素
(1)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而且重复建设严重
目前中国大部分人参生产企业属于中小型企业,企业规模小、效率低、生产设备落后、产品单一、重复建设严重,使国内大多数人参制造企业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其生产和管理始终在较低水平上徘徊,同时,重复建设也造成了同类产品的价格战,造成产品质量下降,使得国产人参的信任度降低。
(2)研发投入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
由于人参生产企业普遍规模偏小,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还未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真正主体,其产品技术含量低,企业与企业之间产品的同质化程度相当严重,企业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3)进口产品冲击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对国外制药企业和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管制的逐步放开,更多的国际制药企业参与中国市场的竞争。目前,相当数量的国际制药企业在国内设立研发中心,并加强了对植物药和传统中药的研发,国际制药企业的进入将使国内医药市场的竞争更为激烈。
(4)中医药发展相对滞后,技术标准体系不完善
由于历史、文化背景和研究方法的差异,中医学未能充分吸收近代科学的成果,始终保持着具有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式,相对于现代医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普及水平的快速提高显得发展比较缓慢,也没有形成完善的评价办法和指标体系。中医药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尚需健全,中医药理论体系还需发展丰富,在中医药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中医药标准规范体系。
九、竞争格局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查询信息,截至2023年12月23日,涉及人参产品批文799个,随着人参保健品生产企业的增多,整个行业的产量和产能不断增加,行业目前形成了供给相对平衡的局面,部分企业已经出现了库存,随着整个行业产能远远超过市场容量,整个行业的竞争将会不断加剧,未来中国人参保健品行业将会形成拥有先进生产工艺的大企业占主导,中小型企业抢占剩余市场的竞争格局。
十、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保健和品质生活,人参作为传统的滋补药,在提升免疫力、抗疲劳等方面的功效备受认可,高品质的人参产品备受消费者追捧,特别是在中老年人群中更为受欢迎。未来,人参产业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包括人参新品种的培育、先进的种植技术的应用等。此外,人参产业将继续推进深加工,开发更多种类的人参产品,包括人参口服液、胶囊、化妆品等,通过多元化产品的开发,满足不同群体和市场的需求,提高产业附加值。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2022年中国人参行业重点企业对比分析:紫鑫药业VS益盛药业[图]
2020年益盛药业营业收入出现小幅下滑,营业收入为8.43亿元,较上年同比下降16.8%。紫鑫药业营收逐年下滑,2022年总营收为1.44亿元,较上年同比减少41.85%,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其在年报中表示总营收不断下降的原因是医药行业面临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这对公司大产品战略实施产生较大挑战。
2023年全球及中国人参市场现状分析:全球80%以上的人参产自中国[图]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保健品市场需求呈上升的增长态势,尤其是以人参为原材料的保健产品,其纯天然特性且益补功效理想,人参食补理念早已深入人心,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增加,近几年中国人口进口增幅明显,2023年1-5月中国人参进口金额为7717.1万美元,出口金额为4006.2万美元。
2022年上半年中国人参行业进出口现状分析: 人参进出口贸易逆差3000万美元
2017-2020年中国人参的出口量始终大于进口量、出口金额大于进口金额。2022年上半年中国人参的出口量为2.05亿克,出口金额为0.08亿美元;2022年上半年中国人参的进口量为16.21亿克,进口金额为0.38亿美元,中国人参进出口呈现贸易逆差,进口比出口金额高出0.3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