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部
-
制造业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食品制造业
-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 烟草制品业
- 纺织业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家具制造业
- 造纸和纸制品业
-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医药制造业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金属制品业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汽车制造业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仪器仪表制造业
- 其他制造业
-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维纶纤维
随着维纶纤维生产技术的提高和新品种的深度研发,在维纶纤维工艺研究、产品开发、技术创新与设备制造上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与突破,产品用途由之前的民用纺织产品逐步转向高档服装制造、造纸、建材、建筑及水利工程等领域,产品结构向水溶低温与高强高模方向发展。2023年我国维纶纤维产量为8.5万吨,同比增长2.4%。
光电类医疗设备
据统计,2022年我国光电类医疗设备市场规模约为39.8亿元,同比增长11.8%。光电类医疗设备应用领域丰富,其中皮肤治疗类医疗激光设备占比最高。
云母制品
从我国云母制品进出口来看,我国云母制品出口量远大于进口量,截至2023年我国云母制品进口量为0.12万吨,同比增长27.25%,进口金额为0.22亿美元,同比增长12.55%,出口数量为2.07万吨,同比增长11.54%,出口金额为1.29亿美元,同比增长28.14%。
水产品加工
据统计,截至2022年我国水产品加工产量为2147.79万吨,同比增长1.07%,其中海水加工产品产量为1709.15万吨,同比增长0.02%,淡水加工产品产量为438.64万吨,同比增长5.39%。
汽车电子
2022年我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规模为9780.8亿元,2015-2022年CAGR为13.2%。
防爆电器
2017-2022年我国防爆电器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截至2022年达到93.5亿元,其中厂用防爆电器市场规模为49.3亿元,矿用防爆电器市场规模为44.2亿元。
芝麻油
我国是芝麻油出口大国,我国芝麻油出口金额远大于进口金额。2023年我国芝麻油及其分离品进口金额上升至469.89万美元,同比增长17%,出口金额上升至3463.74万美元,同比增长24.15%。
配合饲料
目前集约化饲养的蛋鸡、肉鸡、猪等畜禽及鱼、虾、鳗等水产动物,均是直接饲喂配合饲料,因此,配合饲料在我国快速推广使用,产销量不断增加,2023年中国配合饲料产量达29888.5万吨,占全国饲料总产量的比例高达92.93%。
工业物联网终端
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物联网终端数量将高速增长,截至2023年,全球物联网设备连接数量达到200亿,其中,工业物联网终端数量为100亿,占全球物联网设备连接数量的二分之一。
电连接
据统计,2022年中国连接器市场规模达1956.83亿元,较2021年增长8%;2023年中国连接器市场规模约为2100亿元。
味精
近年来,我国味精产量呈波动态势,2020年我国味精产量达245万吨;到2021年,我国味精产量下降至237.5万吨;2022年我国味精产量较2021年有所增长,增长至263万吨,增长幅度为10.74%。我国味精行业味精产能市场份额占比最高的是阜丰集团,占比达43%,其次是梅花生物,占比达34%
挠性覆铜板
根据中国电子材料协会覆铜板材料分会(CCLA)提供的数据,2022年我国挠性覆铜板及其相关制品的产能达到13965万平方米,同比2021年增长1%。2022年我国挠性覆铜板及其相关制品的产量6918万平米,同比2021年减少1.5%。产能利用率为49.54%。
乐器
2021年我国乐器及其零件、附件进口金额达5.71亿美元,出口金额达22.84亿美元,较2020年有所上升;到2022年,进出口金额均有所下降,进口金额下降至5.64亿美元,出口金额下降至21.47亿美元。2023年我国乐器及其零件、附件进口金额下降至5亿美元,出口金额下降至20.83亿美元。
葵花油
近年来,全球葵花油的产量逐年上涨,2023年全球葵花油产量较上年增加2万吨,消费量达2028万吨,较上年增长77万吨。
橄榄油
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2023年全球橄榄油产量和消费量进一步下降,产量下降至229万吨,消费量下降至234万吨,下降的原因主要系持续数月的干旱和高温天气影响了全球橄榄种植业,使得橄榄油产量下降。
电子真空器件
2023年我国电子真空器件下游应用领域占比最高的是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施,占比达40%,其次是航天航空及军工,占比24%,接着是半导体设备制造,占比为16%,最后则是光伏风能及储能、传统能源、安检、辐照等其他领域,占比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