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制造专题:沿供给线索 觅绿色周期

1)周期视角:航运与船舶制造的周期性框架


造船产业具有周期性,平均周期约为9.6年:在1886-2007年期间有12个独立的周期,周期平均长度约为9.6年,但具体周期长度从5年到25年以上不等,产能从高峰到低谷的平均降幅约为52%。


船舶建造周期较长,船舶滞后交付导致供需错配:船舶供应能力提升缓慢,商船建造通常需要1年左右的时间,忙季甚至需要2-3年左右;当航运处于高景气时,造船厂会获得大量新建船舶订单,但因建设船舶时间需要,交付船舶周期高点或将迟滞出现。


2)需求视角:关注绿色需求+替换周期


环保:短期加装船舶节能设备,中长期替代燃料船舶更替需求增加。克拉克森研究统计,截止2023年底,全球船队中使用替代燃料作为动力的船舶比例已从2017年的2.3%增长至6%,预计到2030年替代燃料动力船舶比例将达到23%。


更新:船龄结构步入更替区间,环保需求加速新老船舶替换。从2008年大规模交付开始距今,已有16年;如果再考虑当前产能情况再加3年交船期,现有船队中大量本世纪前10年交付的船舶船龄已经接近或超过20年,即将进入上轮交付高峰替换区间。


订单:五大船型均衡发力,油轮/散货表现亮眼。本轮市场复苏以来,船型轮动的特点明显,这与航运市场当时的迫切需求有着密切关系,而某种船型的集中下单又会对该船型的发展周期产生微妙变化,成为一轮新周期的起点。


3)供给视角:大国重器,逐渐崛起


产能:活跃船厂数量继续萎缩,短期产能持续紧俏。本轮市场复苏以来,造船新产能的扩张十分有限,甚至全球活跃船厂的数量还处于下行通道;根据信德海事网,全球活跃产能利用率站上了新高度,大致测算已经达到90%。


痛点:产能决定高度,规模决定份额。新船市场的中长期需求稳定向好,决定本轮周期长期走势的天平更多倾向了“供应端”;我们认为未来造船业的竞争不仅是技术领域的竞争,保持产能规模和稳定极为关键。


份额:市场集中化程度较高,中日韩占据垄断地位。中国逐渐实现多元船型全面发展,已形成航海产品全谱系总装建造能力。根据中国工信部造船业数据,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市占率均超50%,市占率稳步增长,在三大主要船型领域均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风险提示:安全生产风险、交付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环境不确定风险等。


知前沿,问智研。智研咨询是中国一流产业咨询机构,十数年持续深耕产业研究领域,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专业的角度、品质化的服务、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专注于提供完善的产业解决方案,为您的投资决策赋能。


转自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朱晔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船舶制造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船舶制造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船舶制造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共十一章,包含中国船舶制造行业代表性企业布局案例研究,中国船舶制造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发展趋势预判,中国船舶制造行业投资战略规划策略及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