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参
我国沙参行业发展现状而言,早期2003年非典期间,沙参需求量剧增,价格迅速攀升,随着市场供需趋稳,价格回落后多年来整体波动幅度相对较小。近期行业波动情况来看,根据数据,我国沙参的供应量在2017年至2023年间呈现波动增长趋势,从2017年的8530吨增长到2023年的8940吨,其中北沙参整体供应表现为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种植规模的扩张。进出口来看,近年来我国沙参的出口量从2017年的1194.7吨显著增长至2023年的2425.5吨,表现为明显的逐年增长态势,主要得益于国际市场认可和下游产品开拓。
黄连
我国黄连行业在经历2010至2016年的低迷期后,因价格持续低迷和生产成本较高,多数种植户减少种植面积,导致2020至2021年黄连总产量不足,市场供不应求。随着库存的消化和需求的持续增长,黄连价格逐渐回升。目前重庆石柱县和湖北利川是黄连的主要产区,但种植面积在过去几年中经历了显著的波动。尽管如此,近年来种植面积有所恢复,预计未来产量将保持稳定增长。到2023年,我国黄连产量已达到2965吨,显示出行业的复苏和增长趋势。
甘草
甘草种植周期长,通常需要3-4年,2013至2016年,低价进口甘草的冲击导致国内种植效益下滑,种植面积缩减,2017-2021年由于价格低,持续种植面积减少,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随着中药需求上升、供应不足和库存不足影响,甘草价格开始稳步上涨,尤其在疫情背景下,需求激增,价格飙升,不仅提高了种植户的收益,也激发了他们的种植积极性。进出口量而言,受到国际市场价格及贸易政策的影响,甘草的进口量在2015年至2023年间呈现出先增后减再增的态势。特别是在2020年和2021年,由于全球疫情的影响,进口量显著下降。
茯苓
摘要:我国茯苓产业供需稳定,自给自足能力强,受国内外市场需求驱动显著。从产量来看,自2016年至2021年,茯苓产量稳步上升,尤其是2019年至2021年间,产量激增,显示出强大的市场潜力和生产能力。在2022年,尽管总产量略有下降,但仍旧保持在高位,达到25.2万吨,较2021年下降4.1%。在出口方面,我国茯苓的出口量在近几年呈现波动趋势,2022年出口5806.8吨。从需求量来看,我国茯苓的需求持续增长,与产量增长趋势相符。2022年,尽管产量略有下降,但需求量仍保持在高位,达到24.7万吨。
杜仲
近年我国杜仲行业的供需及出口情况而言,从2015年至2019年,杜仲的产量和表观需求量均稳步增长,市场需求较为旺盛推动了产量的增加,到了2020年产量达到历史高点27.1万吨,随后在2021年和2022年连续两年出现下滑,其中2022年产量降至22.73万吨,市场价格来看,2021年以来随着国内杜仲供给下降,整体杜仲价格持续小幅度上浮,2023年随着价格小幅度增长,市场供应小幅度增长至23.4万吨。
党参
进入2020年,党参新货交易时间不长,价格保持平稳运行。2021年尽管中药材市场普遍上涨,党参的价格仅在种植期受到小幅利好,后期行情并未有显著波动。到了2022年甘肃地区连续的干旱以及黄心病的蔓延,导致党参产量明显减少,市场供应紧张,价格因此持续上涨,2023年由于有资金介入当归、党参等西北大品种,党参的价格上涨一发不可收拾。供给来看,2023年定西市的党参产量达到了14.48万吨,出口来看,近年来我国丹参出口表现为逐年下降态势,从2015年的4489.6吨下降至2023年的1415.6吨,其中甘肃出口21.2吨。
川芎
近年来川芎的产量经历了从高峰到低谷再到回升的过程,主要受到市场价格和需求起伏不定等影响。产量变动而言,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3年我国川芎的总产量实现从1.6万吨到1.86万吨的小幅度增长,中间年份波动明显,总体趋势呈现增长态势。细分阶段来看,2017-2018年产量明显增长,主要受到2016年以来的价格高涨提升种植户积极性,2019年开始逐步下降,2020年的库存消耗后,2021年川芎价格一路走高,一度达到历史高点45元/千克。到了2022年,价格高位下农户高积极性带动产量提升,价格开始小幅度波动回落,但整年均价仍较2021年出现小幅度增长,2023年产量继续增加,均价小幅下跌。
白芷
白芷2021年上新期供需趋紧,价格开始高涨,在白芷价格高峰之后,虽然产地种植面积有所增加,但由于种子质量和天气原因等问题,2022年的产量并未如预期般大幅增长,反而略低于2020年的水平,导致了白芷的行情在产新回落后,随着库存消耗与香料药用需求的增加,价格再次反弹,至2023年底达到近年来的最高位,超过30元。具体到2023年,白芷的产量达到了8310万吨,市场价格高位运行,但需求增长较缓叠加供给大增背景下,预计2024年整体价格将呈现回落态势。
白术
在2020年至2022年期间,由于连续两年受灾减产和减种,白术的价格持续走高,达到历史高位,然而高价行情并未刺激种植户大面积扩种。由于种植成本高昂、技术门槛较高以及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多数种植户对扩种持谨慎态度,同时在2023年亳州地区多雨导致在地面积达近年来最高值叠加苗种供给同样受损,2023年总供给量达近年来新低的1.32万吨左右,因此虽然目前白术价格已高,但预计高价行情有望持续至2026年产新前。
白芍
2022年我国白芍价格表现为持续增长趋势,仅在产新区后小幅度回落,但随着疫情政策转变,需求明显增长叠加库存基本消耗完毕,同时产量因2017-2019年白芍价格的下降种植面积下降,供需错位加剧背景下白芍2023年整年价格高涨,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实际白芍种植面积仍较低,同时当前高价背景下,很多四年白芍甚至少部分三年提前上市,预计短期内白芍价格仍将保持高位运行。
绿茶
绿茶作为我国第一大茶类,因其富含抗氧化物质而备受消费者青睐,2022年我国绿茶内销量达131.1万吨,同比增长0.14%,2023年小幅下滑,降至128.9万吨,但从长期市场来看,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加,消费者对天然、健康、低卡路里的产品需求增加,为绿茶产业发展提供持续增长的动力。
黄茶
黄茶在六大茶类中属于极小品类,但近年来,我国各黄茶主产区地方政府开始重视黄茶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不断加强,黄茶市场开始逐步升温,黄茶消费需求稳步提升,2023年我国黄茶产量和内销量分别达2.33万吨和1.90万吨,同比增长78.38%和72.73%。
红茶
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中国作为茶叶的发源地,拥有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和丰富的茶叶生产经验,而红茶作为我国第二大茶类,近年来不论产量还是质量都取得较大突破,2023年我国红茶产量达49.12万吨,同比增长1.90%。
白茶
白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以其独特的工艺和自然的香气而著称。白茶的制作工艺简单,不揉捻,不炒制,只经过萎凋和干燥两个过程,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茶叶的天然风味和营养成分,因此深受广大茶友的喜爱,2023年我国白茶产量和内销量分别达10.02万吨和8.3万吨,同比增长6.01%和2.47%。
枣
近年来中国红枣产量呈现出总体增长的趋势,也伴随着一定的波动,主要受到气候条件、种植技术、市场需求和政策引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红枣种植结构的优化,红枣的产量和质量均得到了显著提升。到2022年,中国红枣产量达到747.24万吨,这一数据表明红枣产业依然保持着稳健的发展态势。考虑到气候变化、市场竞争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预计未来几年红枣产量的短期趋势可能会出现小幅波动。
西瓜
近年来,受气候变化、种植技术改进以及市场需求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西瓜产量和种植面积呈现了一定的波动。具体而言,2022年我国西瓜产量达到6302.31万吨,种植面积则为1484.82万亩,显示出西瓜产业仍维持着较高的生产规模。未来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农业政策的优化,预计西瓜产量将保持稳定增长,种植面积可能会根据市场需求和种植效益的变化而有所调整。同时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要求的提高,西瓜种植结构可能会进一步优化,以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